儿童题材工笔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5
/ 3

儿童题材工笔画研究

石艳艳

河南科技职业大学

摘要:儿童题材绘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画作品中常见的内容,以描绘儿童及其所从事的活动为主,与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传统儿童题材绘画在中国古代被称作“婴戏图”,在传统工笔人物画中深受画家们的青睐。儿童题材绘画展现了我国古代儿童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风貌特征及变化。同时也展示了不同时期的思想观念和审美形式,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征,更有着重要的叙事功能。儿童题材绘画重视童趣,充分展示儿童可爱、自然、纯真的状态。画家们以现实为依据并注重情感表达,对绘画语言进行不断的探索,同时以绘画为媒介来表达自身的情感观念或间接传递出自己对于生活的思考及态度。

关键词:儿童题材;婴戏图;工笔画;情感

一、传统工笔画中的儿童题材

儿童题材的产生与成熟和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一种文化形式的发展都会体现出所处时代的背景和社会意识。虽然每个时代都会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色彩,而对于儿童题材工笔画来说更是如此。画家们在选取题材、表现技法、审美风格上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同时画家们的情感也会在不经意间通过画面向观者倾诉出来,也正是由于画家们审美与思想的差异,才会有各式各样的儿童题材作品的产生,这些作品在美术史上绽放着耀眼的光芒,经久不衰。

(一)儿童题材绘画的萌生

在中国绘画史上,人物画是最早出现的。而人对神的崇拜以及对自身的关注,也是促进中国人物画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儿童题材工笔画是以儿童为主要描绘对象的工笔画。“童子”、“小儿郎”都是中国古代对于儿童的称呼,而描绘儿童的作品都被称为“婴戏图”。儿童是人类感情的结晶,是人类生命的延续,也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我国古代封建制度下,孩子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拥有土地面积的多少是由孩子的数量来决定的,而且多子多福,子孙满堂,人丁兴旺更体现出了农业社会的心愿和期望,这也从另一方面促进了儿童题材工笔画的产生。我国美术史上存在着大量关于儿童题材的作品,在当今的美术作品中也占据着很大的比例。

儿童题材作品最初的萌芽时期应该是战国时代,在玉佩、玉雕上就有描绘儿童的图案。“猛虎食人玉佩”现保管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它的两旁各刻有一名儿童,玉佩造型趣味性十足。由此可以看出,儿童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成为了艺术家描绘的对象。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以及三国时期的彩绘上都有儿童的形象出现,在墓室壁画中也有关于儿童的图案。汉代是人物画飞速发展的时期,在很多表现孝子的历史人物画中,儿童就是以孝子的形象出现在这些图画中。这些作品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而封建的社会思想通过这些图画得到进一步宣扬,同时说明了关于儿童题材的图画在这一时期已经产生,这对于后来的儿童题材绘画来说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

(二)儿童题材绘画的发展

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列女仁智图》都有对孩童的描绘,儿童形象虽然在画中只是起着烘托气氛或为了突出故事情节的作用,但画中对于儿童的面貌神态以及形象的刻画都十分的活泼生动,在对于儿童的描绘方面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也从侧面说明婴戏图逐渐走向成熟。

中国画到唐代时期已经趋于成熟,画科种类繁多,分工明显,这期间有很多优秀的画家涌现出来。在这个时期,世人也越来越重视儿童的生活,同时儿童题材也吸引了画家的目光,促使儿童题材工笔画得到发展。唐代画家张萱的《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中都有儿童的身影,张萱在画中采用简劲的琴弦描来勾勒人物的身形,并用重彩来渲染人物的服饰,表现出了华丽富贵、含蓄典雅的绘画风格。继张萱之后周昉创作了含有儿童形象的作品《麟趾图》,在这幅作品中画家描绘了皇宫内儿童沐浴的场景,线条劲简,设色柔和华丽,突出了周家样的独特风格,儿童的神情面貌也刻画的异常天真可爱。

进入宋代,传统工笔画的发展达到鼎盛,呈现出了十分繁荣的景象。绘画内容丰富,技艺精湛,人才辈出。儿童题材工笔画更是自成一派,在当时备受画家的喜爱。由于大量有影响力的画家参与儿童题材的工笔画创作,他们的这些作品刻画十分的精细,形象生动可爱,画家的情感也充分在画面中体现了出来,使得儿童题材工笔画在当时十分盛行。还有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儿童题材工笔画的发展,那就是在很多工艺美术作品中,大量采用儿童形象作为装饰纹样,这就使得儿童题材作品在民间也得到了发展。著名画家苏汉臣,他的代表作是《秋庭戏婴图》和《冬日婴戏图》描绘了儿童做游戏的场景,画面充满了趣味性。画家将两名儿童刻画的活泼可爱,惟妙惟肖,内容也十分丰富,体现出了画家高超精湛的技艺,整幅画面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气息。

另一位著名画家是以风俗画而被众人熟知的李嵩,他的代表作《货郎图》生动描绘了农村的生活场景,记录了农村孩童的日常生活,同时这也是他唯一一幅留存在世的关于农村生活的风俗画。李嵩在《货郎图》中描绘了一位老货郎手摇小鼓吸引了很多孩童,而在另一边几名儿童簇拥着自己的母亲匆匆赶往老货郎身边的场景。画面构思巧妙,趣味无穷,整幅画面充满了欢乐活泼的气氛,同时也描绘出了农村质朴的日常生活,是一幅十分经典的货郎图。

元代时期,绘画作品以水墨写意为主,再加上以山水花鸟题材为主的“文人画”兴起,导致人物画发展滞后,以儿童题材为主的工笔画更是少之又少,这时期儿童题材的作品也基本沿袭了宋代时期的特征,较少创新。

到了明清时期,儿童题材工笔画重新恢复了活力,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画家和作品,儿童题材工笔画以崭新的面貌走进大家的视野中,如明代著名画家陈洪绶、仇英等,清代著名画家冷枚、金廷标等。陈洪绶的《童子礼佛图》描绘了儿童做礼佛游戏的场面,画面简洁典雅,造型稍作夸张,十分生动有趣,突显了儿童活泼可爱的特点,也将趣味性充分的展示了出来。仇英在《摹天籁阁宋人画册》中描绘了儿童嬉戏、沐浴的场面。画面造型严谨,色彩艳丽华贵,仇英依据对象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营造出了温馨可爱的氛围。金廷标的《儿童斗草图》画面华美富贵,画家采用了工笔重彩的表现方式描绘出了儿童嬉闹的场景,运用流畅的线条来勾勒孩童的身形,再通过华丽的色彩来渲染热闹繁华的景象。

二、当代工笔画中的儿童题材

艺术和政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影响,对绘画来说更是如此,尤其在中国工笔人物画上体现得更加明显。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在绘画艺术上,画风不再墨守成规,逐渐接受并汲取西方写实主义的养分。在“八五思潮”后,中国人物画家逐渐思考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道路,画坛开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画家们以传统为基础,汲取西方绘画的养分,并将这些融合到中国工笔人物画中。他们尤其注重艺术表现和审美情趣的培养,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绘画语言和方式,使儿童题材工笔画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特征,成为了当代儿童题材工笔画发展中强有力的支柱。

(一)以亲情关爱为表现内容

从古至今,亲情和儿童题材是艺术家经常表现的主题。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因此很多画家都以儿童为创作的题材,有的画家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于童年的怀念之情,有的画家则用来表现舐犊之情以及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画家陈白一的《母子》系列,在画面中,母亲抱着自己的孩子,低头看着他,身上散发着浓浓的母性光辉,画面色彩柔和沉稳,仔细观看陈白一的画面仿佛真的进入了画中人物的世界,感受到了她们所处的环境。画面非常的朴实。画家将画面中的人物以三角形的构图呈现出来,因此整幅画面给观者的感受是非常有分量感的,稳重而踏实,同时也更突现出了母爱无疆的主题,使画面主题再次得到了升华。

当代著名画家罗寒蕾也常以儿童题材作画,来表达自己对女儿强烈的爱。罗寒蕾《成长·烦恼》画面中瓶子里的儿童双手推着瓶壁,眼神中充满了对外面世界的渴望,画家描绘出了自己对孩子深沉而浓厚的爱,但她的爱既是保护,也在无形中对孩子形成了一种束缚。画家充分展示出了一位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画面中也将儿童的内心活动描绘的十分形象生动,同时画家也将自己内心的挣扎表现的淋漓尽致。画家运用写实手法将画面完美的展现了出来,在画面构图上别出心裁,完美的向观者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情感。罗寒蕾的作品,画面非常的柔和细腻,细节刻画入微,对画面整体的结构把握恰到好处,对点线面的组织也非常合理。画面整体构图形式感十足,简洁又充满韵律。她的这幅画面以黑白灰为主,在主次分明的前提下,又能够做到虚实结合、繁简互补、深浅交织,整幅画面浑然一体。

当代著名画家孙震生的《回信》描绘了一名孩子坐在房屋门口的台阶上写信,家庭的其他成员围绕在他身边看他给远方部队亲人回信的场面。处在画面焦点的孩子低着头、眉头紧锁在十分认真的写信,围在一旁的弟弟妹妹好奇又羡慕的神态给画面带来了不少的趣味性,全家人你一言我一语的都在诉说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孙震生在画面中以写信的孩子作为画眼,其他人的视线都落在了他的身上,这也更加突出了写信的孩子在这幅作品里的重要位置。画家描绘了一个看似平常的场景,向大家叙述了人间最简单的亲情,给观者描绘了一个非常温馨的小家庭。孙震生的《回信》是一幅具有情景叙事特征的人物画,情景的设计、富有个性的人物神情刻画以及画面中人物各富角色的设计,都充分扩大了画面的内涵表达。


(二)以童真、童趣为表现内容

当代有很多优秀的儿童题材工笔画画家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不断进行革新,在造型上进行夸张、变形。画家在抓住人物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使人物造型更加理想化,也增添了画面的趣味性。同时也有一些画家运用写实的手法对画面进行艺术加工。画家主要以故事性为主,通过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增强画面的氛围感,使观者与艺术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当代著名画家周雪,说到儿童题材工笔画很多人首先就会想到她。她的“纯真年代”、“游·梦”系列都是以儿童题材为主的,在周雪的这两个系列里,让人感受到属于儿童世界的梦幻、纯真,她的绘画作品趣味性十足,周雪将儿童可爱纯真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周雪的作品打破了传统固有的造型模式,将自己的审美感受与主观思维融入到画面中,凸显出了当代的艺术理念,对人物进行夸张、变形、概括等,给观者带来了新的视觉冲击。周雪的画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画面也充满了趣味性。

周雪的《游·梦系列——我是你的王》作品其一,画家描绘了一名小男孩身穿红衣,头戴皇冠,手里拿着魔法棒,双腿盘坐在自己的宝座上,面带笑容,表情非常的可爱,给人的感觉充满了自信。在其二里,一名小女孩头戴皇冠,身穿红裙,嘟着小嘴,左手掐在腰上,右手拿着长长的权杖,站在宝座上,左脚踩在坐骑上,右脚踩在宝座的扶手上,表情可爱又严肃,给人展示了一位蛮横又傲娇的小女王形象。这些随意的动作,微妙的小神态,无时无刻都在透露着儿童的活泼与纯真。周雪用写实的手法,非常严谨地将儿童的头发、精巧的五官、华美的服装刻画了出来,色彩淡雅简洁,整幅画面惟妙惟肖,童趣盎然。

结论

中国儿童题材工笔画的发展源远流长,依据现存的物品可以追溯到汉代。在帛画、画像石、画像砖上都可以发现有儿童题材的痕迹,这些都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珍宝,堪称艺术的精粹。通过对儿童题材的探究,笔者深深被传统以及当代儿童题材工笔画的独特风格和表现手法所吸引。本文通过对传统儿童题材工笔画的起源发展以及对当代儿童题材工笔画的名家名作进行研究,同时对儿童题材工笔画的表现形式和构图特征进行探索,并对此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与认识。


参考文献

[1]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增订本)[Z].南京: 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2]英爱萍.中国绘画艺术[Z].长春: 时代文艺出版社,2007.

[3]张彦远.中国美术论著丛刊本:历代名画记[z].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4]俞剑华.国画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6](唐)张彦远撰,《历代名画记[M].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7]赵荣记著.中国传统绘画学[M]. 山西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