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兰的随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6
/ 1


墨兰的随想

罗芳 刘思璇

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石桥驿镇永盛小学

不骄不躁,不俗不媚。静静地生长,默默地绽放。

------题记

枯燥的学习之余,掀开窗帘,阳光倾泻而入。窗台上,紫砂盆里,一株墨兰使我眼前一亮。青绿色的叶子像饱含了水的绿墨,厚薄而施,渲染开来,一条条叶脉清晰可见,每片叶子都不尽相同,但又错落有致,相得益彰。那层层散落在叶丛中的玉一般透明的花朵,从中探出头来,美目盼兮,恰似小筏上覆盖着的疏疏落落的白雪。闻其香气若有若无,飘飘袅袅,只能感觉到香味的存在,清纯而悠然。刹那间,和着墨兰的清香,总觉得自己神游于清纯悠胜之境,那勃勃生机使我心之神往。

作为花中的四君子,兰,从不与菊争艳,不于梅争俏,清宁而静笃,历代丹青妙手为之泼墨挥毫,无数骚人墨客为之千古吟诵,皆因她身上隐士的气质,君子的风范,高洁坚贞的精神。

由幽幽兰花,随想做人的修道立德。虽千万观之,却由圣人得之。“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子用兰花来比喻自己不因荣辱得失而改变信念。他年有十五而志于学,下学人事,上达天命。他的思想仰之弥坚,成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为士之圣。孔子便如兰一般在历史的风尘里沉淀着不变的风姿。

屈原“纫秋兰以为佩”,他的人生更是如兰一般不流于俗,从容坚贞。“万股汨罗深,骚人道不沉”,他依旧在生命里斑斓,几千年来更是如兰为品,自为一格,用自己的方式将爱国情怀镌刻在了诗的字里行间。

走进一代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便是走进了如兰一般不拘一格的境界,处处流露着一种随心从化的境界。“仰望碧天,俯磐绿水滨。寥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王羲之终其一生淡泊名利,崇尚自然,优游于山水之间自得其乐,他的人生便如作品一般行云流水,芬芳后世。

徒步在圣人背后,我感怀深恩,远离尘世喧嚣,独居幽处而从不寂寥,与世无争而不孤芳自赏。做人当如兰,兰蕴含了无限智慧和低调光芒,却又完美诠释了生命的意义:淡泊朴实、坚贞不屈。

墨兰随想,我亦当向兰学习,为如兰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