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2
/ 2

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实践研究

黄海波

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 ,510280



摘要:初中地理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科目,它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特点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重点。其实初中的地理知识并不复杂,且地理中的绝大部门知识比如区域地理部分都可以通过地图来进行学习。通过地图,学生可以获得清晰的、直观的地理信息。因此,教师可以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地图来讲解知识,这种“以图导学”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地理学习变的简单,同时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空间思维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掌握。因此,下文我们将主要论述关于初中地理“以图导学”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研究

将地图引入到初中地理教学之中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地图,将所学习的知识更加直观的、清晰的表达在学生的眼前,且学生通过分析地图中的各种地理事物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地理学习能力。这种“以图导学”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提高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对我们的课堂中的教学效率感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科素质,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可谓是一举多得。

一、善于运用各种地图形式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师生在教学地理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各种地图,比如地形图,气候图,行政区划图,河流图,土地利用方式图,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以及各种示意图等促进对所学习地理事物的深入认识了解。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以地图的方式向学生表达一个缩小版本的世界,可以为同学们展示出更多的地理知识。不仅帮助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地理知识,还帮助学生激发起地理学习的兴趣。以图导学的教学方法,让教师将所学习的地理知识清晰的、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在脑中形成一种空间的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以图导学的教学方法还体现了良好的因材施教原则。有的学生空间感较强,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将知识转化为地理图像,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对地图的灵活运用能力对地理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从而不断的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训练学生读图、看图、填图、绘图的能力,在课堂上将所讲授的知识尽量通过各种地图进行展示,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在课后自己也可以通过自绘地图进行地理知识的复习巩固。从而将地理知识更加形象话、具体化、空间化。

二、根据地图进行综合分析

地理综合分析能力是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也是学生能力考查的主要侧重方向。"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涉及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的作用,要求学生能够将各地理要素进行整合,认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联系与影响。具备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是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组成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地理分析综合性强,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难点之一。初二的学生在初一地理的学习上,初步掌握地理的一些基础知识,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在初二的地理教学中应适当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并为地理能力提升打下基础。提高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可以充分利用地图,地图可以将经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河流、城市等各种地理要素集中表现在特定空间中,学生要通过地图判读出各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特点,相互之间的影响因果关系,运用地理原理规律结合空间定位,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这种 “以图导学”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地理学习的兴趣,爱上地理学习。

三、借助地图训练空间思维

教师不仅要通过地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通过地图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生所不同的是,它研究的是空间。而地图是提高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促进地理知识的学习的重要手段。首先,培养学生读图的基本程序和技能,提高学生对于地图的掌握能力。掌握地图基本读图程序和技能的目的是能够让学生没有地图的情况下,通过文字和语言给出的条件自动的在脑海中进行地图定位,从而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其次通过“一图多用、多图并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地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地图的使用能够实现综合使用,其中一图多用,指的是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对于一幅地图的使用不仅仅体现在于所要求的事物之间的联系,还可以从侧面发现其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注重多种地理要素、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最大限度提高地图使用的效率。而对于多图并用指的学生在地图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多幅地图之间的关联性,对于同一个地理事物可以通过不同地图的综合应用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充分把握某一地理事物的特点及性质规律。实践证明在地图使用的过程中,一图多用和多图并用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整合能力、比较能力,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有两种方法实施,一种是“以图释文”,教师在进行地理知识家讲授的过程中,通过幻灯片或者语言的形式将文字叙述出来,然后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将知识在相应的地图中定位,同时让学生能够运用多角度、多思维的方式思考地理知识,这样同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另一种方法是“以文释图”此种方法指的是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途径将地图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然后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对其进行解读和分析,并且能够运用走出地图思维能力,在知识分析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综合分析和地图的综合运用。以上两种方法的综合使用能够整体的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四、结合地图联系实际生活

教师还可以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加深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用一些图片将生活实际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对于生活问题的思考。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天气预报,之后将所听到的天气预报在班级中进行播报,从而加深学生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理解,从而激起学生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除了天气预报以外生活中还有很多现象与地理知识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寻找一些图片,让学生对于期中存在的地理图片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地方气候的理解。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地理知识与生活现象息息相关,可以说我们生活的周围都存在着相关的地理知识。教师除了可以运用“以图导学”的教学方法外,还可以将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不仅能够替身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在将地图引入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将所学习的地理知识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的展现给学生,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十分重要,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雁“. 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云南师范大学, 2019.

[2]申春林.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J].甘肃教育, 2017(11).

[3]高长青.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J].地理教育,2017(S1).

[4]林小红.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方法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06).

[5]孙钦英.以图导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参考, 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