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众传媒对音乐发展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5
/ 2

浅析大众传媒对音乐发展的影响

季洁

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河南商丘 476000

摘要: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大众传播媒作为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使音乐这门艺术在外部形式和时空维度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给音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将全面分析大众传媒与音乐的紧密联系,从大众传媒对音乐发展的双重影响入手,提出如何更好的用大众传媒推动音乐的发展。

关键词:大众传媒;音乐;影响

随着大众传媒的出现,新的音乐载体层出不穷,这些新的载体储存着音乐,同时也传播着音乐,可谓是音乐历史中的一次伟大变革。但是众人皆知,事物没有绝对的好坏,大众传媒对音乐的影响亦是如此,虽然大众传媒实现了音乐的保存并极大地促进了音乐的传播与发展,但同时它对音乐也存在一些消极的影响,如何趋利避害,尽力消除消极影响,让积极因素最大化,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这一问题对音乐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 、大众传媒与音乐结合的历程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众传媒也发生了多次变革。

(一)广播音乐

广播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一出现它便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地成为了上世纪最重要的传播手段[1]。广播的原理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作为媒介来传送音乐,作为音乐传播的媒介之一,广播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二)影视音乐

影视艺术被称为第七艺术,它诞生于1895年,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其自出现以来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发展历程。音乐与影视更是密不可分,音乐在影视艺术中能烘托意境、渲染气氛,同时,影视作品的发展也推动了音乐的广泛传播。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都是出自电影之中,就连我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也曾是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

(三)互联网音乐

21世纪数字互联网飞速发展,这是一个属于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实现了超越时空的资源共享,可以让全世界的人民共享资源,还能最大限度的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以音乐为例,它使音乐能够最迅速最便捷的传播到世界各地。

二 、大众传媒对音乐发展的影响

大众传媒作为先进科技的代表,对音乐的形式和传播环境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刻的影响了音乐的发展进程。

(一)积极影响

1、音乐形式多元化

大众传媒诞生之前,音乐只能口口相传,无法储存[2]。从19世纪后半叶起,西方科学家便开始潜心研究如何使声音得以储存,终于1877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成功研制了“留声机”,之后随着各国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最终形成了唱片工业。之后,1982年索尼公司生产了第一台CD机,这种CD机以惊人的速度取代了唱片;1992年索尼公司又研制出第一台MD机,MD机器与CD播放机操作方法非常相似,但MD可以擦洗、重复和选择特定的轨道,这是CD机所不具备的;然后,20世纪80年代诞生的MIDI技术,MIDI技术提供了音乐制作、为视频配音、电影后期制作、多媒体及舞台演出设计等新功能,对音乐制作和音乐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回首过去,从唱片工业到CD、MD、MIDI,音乐形式变得多种多样了。

2、推动音乐传播

大众传媒的出现,意味着音乐的传播再也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口口相传,而是远在千里之外仍可聆听美妙的旋律。同时,大众传媒的发展,使得音乐的欣赏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与自主性,不用游历世界各国,便能聆听全世界的优秀音乐作品;大众传媒使音乐能够轻易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极大的促进了音乐的传播,更便利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3、提高大众音乐素养

在没有大众传媒之前,音乐仅流传于音乐爱好者或者是专业音乐家之间,亦或是作为一种社交工具在上流社会传播,无法真正的惠及平民大众。但是自广播影视等大众传媒诞生以来,音乐无处不在,电影电视中有动听的音乐;日常生活中,不管是餐厅还是商场都会播放音乐来渲染气氛,即使未出生的婴儿也离不开胎教音乐的熏陶……总之,大众传媒已经让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使人们的音乐素养和音乐鉴赏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消极影响

1、音乐商品化倾向

伴随着大众传媒的出现,音乐也逐渐被物化成为一种商品,这种物化不仅是对音乐作品的物化,更是对于音乐家的物化。个别音乐家不再认为音乐创作是一种纯粹精神上的愉悦,而是一种追名逐利的行为,音乐作品也不再是不可估价的心血,而是一种明码标价的商品,从而不能保证音乐作品的质量。

2、过度包装

当今时代各种偶像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更有数不清的偶像天团吸人目光。当然,并不否认大部分是真正的实力派,但也有一些专业素养并不突出,但唱片公司和经纪人利用资本极力的包装大力宣传,最终成功塑造出一个完美的“偶像”。倘若把包装的时间全部用来对艺人进行培训,那么艺人的专业素养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这种更高层次质量的艺人也一定会为我们带来更高质量的音乐作品。所以,这种包装只会带来“形式主义音乐”,会导致内容的粗制滥造,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现象。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这种只注重形式的“绣花枕头”最终会被遗忘在历史的轨迹中。

三、音乐与大众传媒的结合中如何趋利避害

(一)削弱大众传媒的弊端

1、政府层面

从政府和监督者的角度来看,不仅要继续完善知识产权方面的相关法律,坚决用法律法规捍卫原创者的知识产权、用制度来保护原创者的匠人之心,还需要对市场进行强有力的监管,对于市场上流通的盗版产品要依法取缔,对于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无良商家要依法严厉打击,这样才可以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引导市场秩序良性发展,最终杜绝知识产权滥用的情况。

2、企业层面

音乐产业固然是为了盈利为目的而存在,但是音乐产业也需要坚守社会道德底线,要在物有所值的条件下进行等价音乐商品交换,而不是金钱至上背弃了自身的社会责任,真正好的音乐产业应该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牢牢地抓住社会效益,这样才可以走的更加长远。

3、消费者角度

消费者不应该只贪图盗版的价格低廉,应尊重原创者的知识产权,尊重每一个人的劳动成果,对中国原创作品的繁荣做一份贡献。

(二)如何利用大众传媒的优势推动音乐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变革,大众传媒与音乐的联系会越来越紧密。在这个大众传媒空前繁荣的数据时代,个人闭门造车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环境,只有坚持创作出高品质的优秀作品并使用大众传媒这个媒介才可以更好的推动音乐的发展。例如:某音乐家发布了一首新的专辑,往往会利用大众传媒的方式在互联网上做广告宣传,这样可以吸引大量的流量和曝光度,大大增强新专辑以及音乐家的知名度;或者是某少数民族特有的音乐无人继承面临着即将失传的窘境,此时就可以利用大众传媒的手段将音乐录制保存下来,为日后的考察留下音频资料,同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小视频平台等把音频资料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重视民族音乐,努力留住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民族精粹。

总之,大众传媒对音乐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顺科技进步之潮流,为音乐注入时代活力使其更好的发展,同时又要尽量规避大众传媒带给音乐的消极影响。我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传媒一定能够更好的推动音乐的繁荣。

参考文献:

[1] 赵亮.大众传媒对流行音乐传播的影响分析[J].新闻战线,2017年版第12期:86-87

[2] 张瑶.基于数字化条件下大众传媒对音乐传播的影响分析[J].北方音乐,2019年版第19期:3

作者简介:季洁,女,汉族,河南商丘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声乐理论教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