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人才培养教学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6
/ 2

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人才培养教学实践研究

王雁敏

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增长,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在不断与时俱进的发展着,各大高职学校的教育质量水平也获得了显著的提升。因而,对于各个高职学校来说,现阶段应该增强针对空中乘务人才的实践教学培养,加大相应的教育改革力度,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以社会市场的实际需求为依据,确立清晰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完善相关的人才培养体系,改进与优化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为培养出符合新时代实际需求的空中乘务人才而努力、奋斗。本文主要阐述了在高职院校中,加强对空中乘务人才的教育培养,并展开了相关的探讨与论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人才培养;教学实践

当今社会是一个致力于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时代,因此,高职学校的空中乘务人才培养教学工作也必须做到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高职学校中相关的专业教师应当敢于突破自我,勇于创新教学,摈弃过去传统教学模式的糟粕,增强自身的实践创新意识,自发的进行创新、改进实践教学工作的形式。综合考虑好在校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实际需求,制定好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与方式,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和成效。相关教师应该应用正确的方式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各个地区的高职学校应该指示相关教师,以校企合作的相关形式进行实践教学活动,从而充分满足学生的实践学习需求。

  1. 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人才培养教学实践的目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影响下,航空行业对于相关的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相关高职学校在培养空中乘务专业人才时,必须要把相关内容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教学目标。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民航企业对于空中乘务员能力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下列几方面内容:第一,空中乘务人员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第二,空中乘务人员应该能够熟练掌握与运用相关民航运输基础知识与客舱服务必备的专业技能。第三,空中乘务人员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外语交流能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从而充分确保乘客自身的安全,同时提供高质量的客舱服务,尽可能的满足每一位乘客的实际需求。分析现代民航企业空中乘务职业岗位能力,制定高职学校培养空中乘务专业人才的教学目标、以及相关职业岗位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能力、岗位能力以及实践拓展能力。高职学校既要培养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为乘客提供优质的机上服务。

  1. 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人才培养教学实践的对策

  1. 加强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力度

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高职院校在开展空中乘务人才的教学实践培养工作中,应该加大创新力度,并且优化相应的教学方法,增强实践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进一步满足学习状况程度不一的学生群体,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譬如,高职学校空乘专业的相关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应用更具创新性案例分析法,根据相关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介入空服经典案例,然后进行相关的探讨学习活动,亦或是在正式上课前,通过使用先进的新媒体技术,在不同的平台上上传一些学习资源的案例,然后设置好与之对应的测评环节,使得学生能够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的预习工作。在课堂的实践教学中,相关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然后让不同小组的学生根据案例开展相关的讨论,从而表达出自身的观点与看法,把在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教学中,进行相关的探讨与研究。通过此类方法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践学习的过程中,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思考分析能力。

另外,相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可以将实际教学内容作为教学依据,科学合理的应用到创建相关教学场景中去。譬如,在开展飞机客舱失火处置程序的讲解工作中,相关教师可以通过使用空乘VR(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客舱环境,然后组织带领学生各自扮演客舱中不同的角色,开展机上失火处置的实操演练。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训练方法,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以及相关的岗位能力。高职学校空乘专业的相关教师必须要建立科学先进的教学观念,创新和改善相应的实践教学手段,重视对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以及小组合作教学法的综合应用。不但要重视学生对于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还应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创新合作能力等等。

  1. 改进相关的教学课程设置

在开展空中乘务人才的教学实践培养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加强对课程结构的优化调整,应当格外注重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实际应用性,从而确保充分培养好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为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在进行空乘专业课程结构优化方面的工作时,高职学校的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实际教学内容、特点与性质开展相应的改进工作,充分保障相关专业学生能够依据课程内容的学习规律进行学习。譬如,高职学校可以开展一门核心教学课程“客舱服务”,然后合理应用双通道模拟机舱,积极的组织带领学生开展实际场景的实践学习。在相关课程的实际教学中,相关教师可以通过应用空服经典案例回顾、机上真实工作视频展现,按照实践操作训练的形式进行相关的教学授课。这样既能使空乘专业的学生可以充分掌握好科学完备的客舱服务知识内容,尽可能的保持着科学性和规律性的专业学习方式,然后不断的加强自身的专业综合技能与素质。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化的高职学校应该保障自身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然后为相关行业培养出更多高精尖的空乘人才,努力增强实践教学的创新改革力度。除此之外,学校方面也要重视对相关师资团队的培养工作,多与优秀的航空企业合作,共同打造出培养优质空乘人才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 苗姗姗.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初探[J].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9, 370(04):62-63.

  2. 韩金婷,张旭春,吕思超.高职院校空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智库时代, 2019, 181(13):91+96.

  3. 卢春华,李霞,鲍延宏.高职院校依据地方需求培养空中乘务专业人才模式浅析[J].作家天地, 2019, 000(023):P.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