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文科教学服务优化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4
/ 2

高校新文科教学服务优化探索

谭谦

山东大学 山东威海 264200

摘要:对高等教育的改革,是当代社会各界所重点关注的问题。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今的国际形势与国内形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高等人才的需求缺口已经不仅仅紧缩在理工科领域,对于人文学科的学生来说,其能够带来的社会效益同样受到瞩目与关怀。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之下,高校新文科的建设路径随之应运而生。本文将在肃清当前形势的前提下,对新文科的发展要素及优化高校新文科服务的路径进行探索,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形成一些启发力量。

关键词:高校;新文科;教学服务;优化

一、前言

在当代社会中,随着经济水平与公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教育日益成为人们目光所重点聚焦的领域。其中,高校教育的改革问题,更可谓是焦点中的焦点。为了在适应全新的国内与国际社会需求的同时,提升民族自信、民族共识,高校新文科的建设与改革逐步萌芽并日益开展起来。

2019年4月,教育部及相关部门面向全社会发布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0,力求全面推进“四新”建设,也即是: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着力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与服务社会主义社会价值观建设的力量与质量。此计划一经提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新文科”也由是被提升至于实用学科一般的地位,得到了越发增益的瞩目。在这一全新的发展背景之下,各大高校及相关授课教师要切实把握机遇,全面了解“新文科”的具体内涵与严格要求,对其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课程设置等相关环节的改良进行积极的探索,全面提升高校新文科教学服务水平的优化与提升。

二、高校新文科发展要素浅析

(一)“新文科”提出的缘起

高校教育之所以能够在当代社会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存在其深层的原因内核。一方面,高校是我国输出高等人才的基地,其承担着为这些人才塑质增量的社会服务职能,这直接与整个国家发展的大步伐相勾连;另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设也会对经济基础产生相当的反作用。这也就是说:对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以及文化传统的把控与提质,是我国全面推进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

上述是为表明高等教育与社会全面接轨,不可能脱离社会现实而独步发展。而近年来,我国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期,在人才的需求结构上不断多元化、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其中:尤其是对于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文学科高素质英才开拓了巨大的社会性缺口。也正是得益于这一需求缺口,高校“新文科”建设改革计划应运而生。在新时代发展高校新文科是从我国的社会需求现状出发,全面结合国际形势而做出的英明决策。这一决策为一度进入“冰封期”的人文学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为人文学科英才提供了更加优异的发展机遇。在契合国家建设需求的同时,为我国人才市场的多元化带来了全新的生机。

(二)“新文科”对人才培养的新定位

“新文科”与传统文科的最大差别,就在于这一个“新”字。“新”意味着不同,意味着改革,而表现在更加具象的层面也就是:其与传统意义上的文科教学相比较,具有更加鲜明的开放性、可塑性与创新性等表征,是对传统文科的一次彻底的、由内而外的革新。在以往的社会发展之中,人文学科由于其自身的学科属性限制,相较理工学科而言,与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关联度是比较微弱的;并且作为理论为先的学科门类,其在学科融合上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困境。凡此种种,都给高校文科专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也正是这种不适应,才给高校文科带来了如今的深刻变革。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国家、社会、各大高校等都对新文科的建设寄予厚望,希望新文科能够真正走出原来的误区,走上真正的阳关大道。而想要达成这一既定目标,就需要我们有清醒的认知,我们在新文科的场域之下,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是我们所亟待破解的难题。结合上述“缺陷”分析,我们不难总结,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治理实践等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跨界整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新文科的使命,这就决定了文科教育需要在遵循人文社会科学基本规律同时,注重与社会发展和技术革命相呼应。只有如此,才能够确保我们培养出的新文科高校人才是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是能够扛起社会主义发展大旗的接班人。

三、高校新文科教学服务优化探索

(一)优化授课构成关系

在当代社会,虽然科技的力量已经日益普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但不难发现,在高校的日常教学之中,手执教学大纲的教师依旧比比皆是,特别是在文科领域的教学之中,教学大纲就是教师的行动指南,在课堂之上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促进新文科服务优化的第一步,就是要优化授课构成关系。在传统的大纲式教学中,教师一般会严格的按照大纲要求进行课堂环节。而这样的方式,往往会导致课堂的低效。在新文科的改革中,我们要处理好课时与授课内容的平衡,使教师在固有大纲的前提下,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升效率。具体就是通过内容划分法来实现,也即:将授课内容分为讲授、自学与实践三个部分。做到讲、学、做三方面的巧妙融合,使学生不再被局限于单一的课堂秩序之中,在锻炼其综合能力的同时,促进课堂全面提质,可谓是一举而多得。

(二)优化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平衡与搭配

除却大多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倚赖的教学大纲外,教材是在高校文科学习过程中更加具有灵活性与专一度的参考文件。教材是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辅助性工具,因而,优化教材与教学内容间的平衡与搭配,对于新文科的改革工作至关重要。想要达成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厘清二者间的关联。不同于我们的常规思路,教材与教学内容其实并非单轨直联,而是通过一种复现式的形式产生。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进行新文科的优化服务工作时,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及其内容主旨,加强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的掌握能力;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通过教师的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去解放学生的思想,使他们掌握但不被限制于教材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其具备新时代人才的发展特质。

(三)优化考试模式

“目的论”在我国的通用范围是十分广阔的。在学习中,一切中间过程都指向最终的考试与成绩。因此,优化考试模式,促进其组成多元化、构成合理化便成为高校新文科改善教学服务的重中之重。首先,我们要摒弃单一制的成绩考核制度,在其中增添以新的、更加能够体现综合素质的部分,例如:多卷式、论文式、答辩式等等。多元化的考试构成指向的是更加丰富的能力培养。我们要明白,新文科带来的机遇依旧是社会主义改革中的一部分,它最终将服膺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利益指向。因而,我们必须培养出具有扎实本领、丰富技能的新文科人才,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抓住机遇,为社会主义建设而贡献出人文学科的独特力量。

参考文献

[1]徐畅.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美育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 参花,2021(8):77-78.

[2]韩镇.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与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8):13-14.

[3]胡卓婷,桂君萍,陈娟.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 科教文汇,2021(15):184-186.

[4]董蕊. 新文科视阈下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21,6(2):61-66.

[5]李晓华,武敬杰.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以吉林化工学院为例[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1,38(8):22-25.

[6]张振国,李雪丽. 新文科背景下民族高校"旅游规划与开发" 实验教学设计研究[J].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20,22(5):458-460,476. 



作者简介:谭谦(1985.11-),男,汉,山东乳山,硕士研究生,山东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