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S动机模式的研究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9
/ 2

ARCS 动机模式的研究综述

秦丽珠

宁夏银川市第二十四中学 邮编: 750021

摘要 “ARCS动机模式”由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凯勒(J.M.Keller)提出,他认为教师应将学习动机理论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以便真正实现“有效的教学”。该模型包括四个概念范畴,分别为“注意”(Attention)、“切身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满意”(Satisfaction)取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简称为ARCS动机模式。首先是唤起并维持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在教学中渗透相关性,接着要让学生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最后让学生体验完成任务后的满足感,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产生持久的动力。该文调查并分析了当前高中生化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对新课标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阐明了选题缘由,综述了ARCS动机模式国内外发展的总体现状,最后介绍了本研究的意义、方法及思路。

1.国外研究综述

(1)理论研究方面

Keller教授在1979年发表文章《动机与教学设计:理论视角》中提出,可以把动机策略融入教学设计中的思路,他考虑利用强化列联法与内含在Gagné的“学习的条件”两个理论来塑造和维持行为[9]。1983 年,Keller 教授提出“ARCS 动机模式”及该模式的四个构成要素 ,1984 年,提出该模式的十个设计步骤,1987年进一步提出了该模式四个构成要素下的具体激励策略。Keller 教授在1996年简化了动机设计方法,该方法仅有四个步骤, 于1990 年,验证了该模式的具有较高的理论效度。Keller、Sang H.Song 教授于2001 年共同发文,一起验证了该模式对于动机激发的有效性[10]。同年,Lou Carey和Walter Dick将加涅提出的 9 项教学活动与该模式相结合,整理出了 5 个教学环节,从而建立了动机策略和教学设计结合的初步模型。

(2)具体应用方面

Keller教授1983年提出ARCS动机设计模式理论后,首次应用于对在职教师的培训中,并从中总结出了动机设计的一系列应用步骤。1988年,凯勒教授和铃木教授共同发表 《Application of the ARCS Model to Courseware Design》,将该模式初次应用于教学,对该模式在课件的制作以及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提出了大量的引导性策略。1996年凯勒教授在《个人交流》中指出该模式己经应用于世界多个国家。该模式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开始迅速发展、深入。在 2004 年迪克(W.Dick)教授与凯勒教授共同发表文章,利用数据阐述了多个国家应用实例,为该模式的跨文化应用提供了可行性证明[11]。2010年,凯勒出版《Motivational Design for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一书,对ARCS动机设计模型进行了系统的介绍。2012 年,该模式被应用于护理学中。2016年ARCS动机设计模式应用在舞蹈的教学中[12]

ARCS动机设计模型,国外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理论来源研究 (2)对于内涵、构成要素的研究 (3)对于动机设计过程和策略应用的研究 (4) 对于效度的研究 (5)在计算机教学和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国内研究综述

  1. 理论研究方面

我国最早引入ARCS动机模式的是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高利明教授,高教授详尽地介绍了该模型的四构成大要素,对实际教学中如何使用该策略做了介绍、指导。盛群力、李志强1998年发表的《现代教学设计论》一书采用典型的实例、数据说明该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可行性。《ARCS兴趣问卷的编制》是郭德俊、马庆霞等人在2000年发表的,介绍了如何基于ARCS动机理论的兴趣问卷编写方式 ,并提出测试方法,取得较高的信、效度结果。2003年,张祖忻对凯勒教授进行专访后在《如何将动机原理整合于教学设计过程谈约翰凯勒教授的动机系统学说》一文中,对ARCS动机设计模式相关理论作了更加精准、深入的阐述,并充分肯定了凯勒教授对教育教学的启发和贡献。

(2)具体应用方面

ARCS动机模式的应用起步较晚,2011-2019年,研究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近7年。该模式的应用研究涉及语言教学、多媒体教学、初、高等教育、网络教育等多个领域。从学科教学来看,语文、数学、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均有涉及,研究内容集中于策略的设计。

国内该模式在化学学科的研究不多,开始较晚。2008年陈宜阳的硕士毕业论文《ARCS动机设计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第一次将该模式与高中化学教学相结合,通过问卷调查法,分析动机激励策略实施前后效果,得到了该模式的有效性分析。王芳清在2011年对广东等地高中学生进行了,化学学习动机进行调查分析,同样证实了ARCS动机设计模式与高中化学教学的结合在激发学习动机、提高成绩等方面均有明显效果。

ARCS动机设计模型,国内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内涵、构成要素研究(2)动机设计策略研究(3)有效度研究(4)与通用技术相整合的研究(5)应用于微课程开发和设计研究。[13]

结语

本文对ARCS动机模型的理论来源、内涵、构成要素和特点进行研究:通过查阅文献,梳理ARCS动机模型的基本理论,了解其理论基础、内涵、构成要素及特点,为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作铺垫。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N]. 人民日报, 2010. 03. 01. 00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3] 吴俊明.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及疑问[J]. 化学教学, 2016, (11): 7.

[4] 张祖忻. 如何将动机原理整合于教学设计过程[J]. 开放教育研究, 2003,(2): 9-12.

[5] 罗伯特·斯莱文. 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七版)[M].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240-242.

[6] 张大均, 陈旭. 中学心理素质教育[M].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4).

[7] 郭希林. 国内有关“ARCS动机设计模式’’的研究综述[J]. 教育教学研究, 2007, (27): 34-35.

  1. Keller J.M & Suzuki. Application of the ARCS model to courseware design, Instructional designs for microcomputer courseware [D]. New York: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88.

  2. Keller J.M. Personal Comunication [Z], October 23 , 1996.

  3. 郭德俊, 汪玲, 李玲. ARCS 动机设计模式.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1999, (5): 91-97.

  4. Walter Dick , Lou Carey. 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M], 2005.

  5. 郑康.浅议ARCS动机模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物理通报 , 2016,(09): 125- 128.

  6. 秦丽珠. ARCS动机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宁夏:宁夏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