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2

人间有味是清欢

关鑫

潍坊经济区锦绣学校 山东省潍坊 邮编 261000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比起老师的称谓,我更喜欢我的学生像古人一般称呼我为先生。总觉得这个称谓闪耀着的风范是沉淀了光阴的力量,熏染了知识的魅力的。

生命里最美的坚守

从教师到教育家的蝶变,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奠基,是是我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身为一个教育者,我坚定地认为,这一生应该牢牢守住的东西-------一颗平常心。

诚然,人间百态万象,人们眼睛看到的也许一样,但映射到内心便是千姿百态。总有一部分教育者在时代的潮流中迷失,找不到方向感,他们有的因为一时的成就而沾沾自喜着,有的因为一时的失败而妄自菲薄着,有的轻率地抛弃了传统的精华而肆意妄行着所谓的“创新”,有的固守着落后的糟粕而固步自封停滞不前,有的眼睛已经因为功名利禄而蒙尘,有的心灵已经因为摒弃纯粹而晦暗。他们或自负或自卑,却忘了作为一名教育者,最重要的并不是个人的得失,不是空喊的口号,而是如何怀揣满腔爱意把最好的知识传递给自己的学生,让他们成为最优秀的人。我们的学生更不是我们随心所欲做着并无实际效用的试验的试验田,而是我们精益求精,殚精竭虑之后用最优质最高效的方法去培育的花朵。

我们当不自卑,不自傲,坚守着一个平常心在在自己的岗位上快快乐乐的活,尽情地享受生命的快乐。我们不是上帝,很多事情是我们控制不了的,所以,我们何不只关注我们所能控制的事情并把他们做好呢?教育的大环境不能被我们所改变,教育制度更不是我们随随便便可以动摇的,但是我们可以去改变我们自己能控制的东西,我们可以坚守着一颗平常心去播种教育,我们可以在自己的教学中寻求改变和突破,我们可以带动我们的学生和我们一样怀着对未来的希望和享受知识的快乐过活。

面对当下改来改去的各种新概念教学模式,我们时有困惑。但干教育的不能天天光想着搞花样,不干点儿有用的。传统的东西有很多都是好的,几千几万年都不会过时的。我们应该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对抗,因为对抗只会带来伤害;多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收获幸福!

我想,守住一颗平常心,这便是生命中最美的坚守。


只要对,别停下!

不管是群体还是个人,我们总是缺乏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人,制定了一个完美详尽的计划,却苦于无法坚持,就此于成功失之交臂。一个学校,出台一个实际有效的措施,却怠于形式中无法落实,就此失却了一个助孩子们抵达成功的机会。多么遗憾!所以,只要是对的事情,坚持住,别停下!

就拿教学来说,并非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不必拘泥于某个名师是如何教学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而这种长处是独特的,只属于个人的,别人的好点子用在你身上就未必好用,也未必适用。那么好的东西要不要学?答案是:要!但是要选择性地学,将好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适用于自己学生的方法才是好方法。如果你认为你的方法是对的,那么就坚持住,别停下!

守住自己的长处,海纳别人的长处,那么,这个世界就活了!千万不要削足适履,生搬硬套别人的东西。


处处是道场 时时有禅机

要学习并不是非要净身沐浴择一段良辰吉时才能学到东西,只要我们想学,生活处处是道场,时时有禅机。 

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起一种时间意识,哪怕是最懒惰的学生,最不出色的学生,我们也要让他们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间干。前者需要我们的引导,给予他们及时的指点,让他们知道哪怕是这一分钟只做了一件小事也比什么都不做有意义。帮他们养成时时在做事的习惯,这个做事不仅仅指的是学习上,哪怕是这一分钟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让他们有所得有所乐,那这一分钟也是有意义的。要知道,哪里有那么多小事,小事做多了,便成了大事!而后者,需要我们适度放手,给他们有限度的自由,给他们自由让他们想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时间可做,而给这个自由一个限度,是为了让他们学会辨别,这些事情中哪些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值得做的事情。      


课堂上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们在平时的班级教学和管理中,不要回避困难,要直面现实的矛盾。我们总是抱怨时间太少,课讲不完,要知道,给我们再多的时间如果不合理安排,也还是有课讲不完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清楚地知道这样一点:课堂上最重要的不是我们说了多少,而是学生们学会了多少。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我们还会滔滔不绝地不管不顾地一直讲到下课铃响吗?相信那些聪明的教育者们不会了。

把课堂还给学生,不应该成为一种口号。我们教育者应该做的是如何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学堂。相信学生有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给予他们信任,他们才能毫无顾忌的全心投入,才有可能从学习中发掘乐趣。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从事语文教学已六年有余,愈发觉得语文这门学科何其辽阔,深邃又美丽。想把这个美好的世界捧给孩子们看,想和孩子们一起见证语文的神奇,走得越远,越觉得时光是经不起耗蚀的,还有很多困惑亟待解决,还有很多尝试要去证明。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过去一年,斟酌时弊,不断和自己的教育执念抗争,又不断尝试和新观念对话,期待这份改变可以给孩子们带来实际效用,也让自己的心变得更加明朗,虽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结果仍旧不尽人意。似乎,正陷入一盘死棋。我自问,一直想把孩子们培养成行有教养,言有素养,内有涵养,外有气质的人,期待他们能真正将所学学以致用,装点生命。但是一直以来的思路是否真的无法实现这一效果?是否我的教育方式不符合孩子们的学段规律?到底如何才能找到最适合孩子的语文课程学习方法?成绩的提升不明显是否真的意味着我的思路出现了问题?......无数疑问盘旋,让我焦虑不已。万幸,是阅读,让我在教育困惑的漩涡中,得以找寻到一个出口。每一次接受教育书籍中教育智慧的洗礼,都让我有一种柳暗花明拨云见日的感觉。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首词,苏轼给我们描绘了属于他心间的一幅人间怡然之欢,现在读来,更是于我心有戚戚焉,教育不正是那抹淡雅的欢愉吗?我们做教育的,不图别的,就为桃李争妍开遍天下时的那一抹欣慰,也应当牢牢守着自己这三尺净土,不遗余力地去耕耘,要知道,最美不过是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