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关键信息 优化阅读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2

抓关键信息 优化阅读教学

徐桂玲

浙江省温岭市箬横镇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得到落实或提升,已经引起大家的重视。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从抓住课题,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走进文本的兴趣;再灵活运用关键字词,串联上下文;或突破关键句,从而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关键信息 优化教学 信息焦点


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学生的语文素养越来越被重视起来,大家逐步认识到,阅读教学既要引导学生体验,也要发展学生思维,促进体验和思维发挥合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总是设法润物细无声地落实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而文章是由字词句段组成的,读者是通过阅读语言文字来搜集处理信息,逐步内化为自己需要的信息,逐渐发展思维,在品读语言文字时获得审美体验,从而认识世界。那是不是所有的文字都有含金量呢?不是的。我们都知道每一篇课文都有凝聚全部思想内容的关键部分——关键信息,它是课文信息集中的焦点,我们称之为信息焦点。篇有篇的信息焦点,段有段的信息焦点,甚至句子也有句子的信息焦点。通俗地讲就是文眼、字眼、关键句等。所以,教学时,扣其关键点,散发开去,便能辐射全区。

围绕课题,设计问题,激起兴趣

课文标题字数虽少,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高度浓缩了一篇文章的内容,是文章的眼睛。有的课文标题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课文以人物为题,如《狼牙山五壮士》;有的文章以事件为题,如《鲁滨逊漂流记》;有的则显示了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如《温暖的小刀》。学生通过初读课题,大致能猜想出课文的大致内容,而新颖的题目则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 。课题往往能帮助读者理清文章的思路,顺着这条路一步步深入文本,走近作者。我们要善于抓住题眼,加以审析、点拨,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价值取向。围绕题目设计几个紧扣文章主题思想的问题,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探究欲望。

每当,拿到一篇文章,学生习惯从课题猜测课文会讲什么事情,当文本的内容与自己的想法有点出路时,学生会质疑,尤其当他们发现文章的题目与课文不符合时,他们就毫不客气地喊出来:“老师,这篇文章离题了”。他们很是得意,平时只有老师在批改他们作文的时候说离题。现在终于也被我发现语文书也有离题的文章。那么文章真的离题了吗?当然不是了。

题目处于一篇文章的首位,犹如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递重要信息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把课题教学处理得好,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进一步优化教学

活用关键词穿针引线上连下缀

2011年版课程标准从第二学段对学生提出的一个阅读要求:“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第三学段则螺旋上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效果。由此可见,关键词的重要性。往往关键词是作者用意所在,字字传神,渗透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表情达意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抓住关键词进行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这样就会使整个教学过程更为清晰,让教学重点难点更为突出。在阅读教学时,有必要使学生指导到关键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利用关键词深入理解课文,感受到文章用词的精妙,积累类似的字词,从而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能逐渐地得到提高。

突破关键句,带动全篇优化学习

我们知道文章中有一些句子能够体现作者思想和情感倾向,我们常常把这些句子称为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句进行阅读教学,就能为解读文本寻找到一把钥匙,牵一发而动全身,能有效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效率,使高效阅读成为可能。而这些关键句往往如包括总结性的句子,概括性的句子,承上启下句,还有议论句等。这些句子有着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帮助学生紧紧地抓住它们进行精讲多读,突破一点,带动全篇。

1.抓住中心句展望全文

中心句是文章的核心,一篇文章的叙述就是围绕中心句展开的。只要抓住中心句,以它为中心,设计若干关键性的问题为辅助,辐射全文,就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从而把握了作者的构思和谋篇的格局。如《母鸡》中的开头第一句话就是“我一向讨厌母鸡。”这句话很清楚地点明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是讨厌的,学生也就不由自主地产生疑问:“母鸡身上什么惹恼了作者,使作者讨厌它呢?”吸引着学生们去阅读文本。同时也点明了朗读的基调是讨厌的语气。可课文又峰回路转,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此时过渡句“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就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突出下文。可以看出作者并不是一直多讨厌母鸡了。从这两个句子,可以看出文章用两中不同的情感描写母鸡,让学生领悟到一种事物可以用两种基调写,只要过渡恰当,是不回自相矛盾的。

2.留心含义深刻的句子

那些含义蕴含在句子里没有直接说出来的思想,必须进一步思考或联系上下文,或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才能理解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各种方法,体会其内涵。例如《呼风唤雨的世纪》中有这么一句话“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这诗句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而不同的语句在不同的语境中就有不同的意思。学生开始就不知道这句诗在说什么,但他们抓住了“忽”,只是有一种快的感觉。那什么快,就要联系上下文,才知道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给人带来一份惊喜。通过这个句子的感悟,既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又可以积累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的实践表明,抓住重点句,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最实在的就是指导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但有利于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长此以往,学生在表达交流中就会游刃有余,潜移默化地提升了自身的语用能力。

教学一篇文章,教师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应该导在重点、难点上。关键信息,大多是汇聚了文章的重难点,抓关键信息来导读,可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有利于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抓信息焦点进行阅读导向,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当然,教无定法,这只是我个人的一孔之见,以飨读者。



【参考文献】

  1. 植燕清《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年

  2. 冯丽香《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

  3. 施雅萍《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

  4. 曾鹏 《小学教学参考》 2020年

  5. 莫秋华《新一代:理论版》2020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