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土材料在幼儿园种植园的深度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6
/ 2

浅谈乡土材料在幼儿园种植园的深度运用

吴逸萍

江苏省 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种植园的创设和利用,是幼儿认识大自然、探索动、植物生长变化的窗口。我们嘉泽中心幼儿园应该充分利用“花木之乡”这个教育环境,更有效的开展种植园活动。本文从种植园材料的收集、乡土材料的利用、提高种植园的趣味性、提高孩子观察的有效性四方面详细阐述了深度利用本土资源创设种植园,从而提高农村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他们健康、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乡土材料 种植园 趣味性 有效性 深度运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基础。”幼儿园种植园的创设和利用,是幼儿认识大自然、探索动、植物生长变化的窗口,它不仅为幼儿提供了接触、观察、管理的机会,还增强了幼儿的责任感,提升了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幼儿园的种植园又是一个教育的“平台”,它已不再是一种背景、一种支持,而是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课程,摆在了学前教育的重要位置上。我园位于闻名全国的“花木之乡”嘉泽镇。嘉泽镇绿树成荫,四季花香,鱼虾肥美,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下为达到陈鹤琴老先生推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教育理论,为幼儿园种植园的创设,为孩子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那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利用乡土材料,创设好班内的种植园呢?本人认为应该从种植园材料的收集、乡土材料的利用、提高种植园的趣味性、提高孩子观察的有效性四方面来进行加强,从而深度利用本土资源创设种植园,提高农村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他们健康、和谐地发展!

一、种植园材料的收集

“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我班的孩子都是来自于农村,农村的各种农作物、野花、野草、野果,根据季节变换各不相同,它们均是农村孩子的天然玩具。它们既是引发幼儿探索活动的刺激物,也是幼儿主动建构、认识周围世界的中介。如何收集具有教育价值的种植园资源,我们组织教师共同研究,从以下两方面开展了收集活动:

一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活动,大胆展现自己的收集品,并通过相互交流、研讨,扩展活动思路,明确收集范围与收集的多种途径。既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收集种植园材料,又要求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类。我们根据当地农村特色,把种植园材料分成:种植类、果蔬类、饲养类,为种植园的创设活动奠定物质基础。

二是拓展收集途径,发动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收集活动。我班孩子大多来自农村,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有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但孩子们关心得较少,有的孩子甚至不知道某些蔬菜的名称,长得什么样,怎样生长。那这时候就需要利用家长资源,可以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些常见的、方便的植物。这样做的好处有:1、幼儿对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植物比较熟悉,方便同伴之间相互介绍和认识。2、利用幼儿对自己带来的植物的归属感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从而激发幼儿照顾植物的兴趣和愿望。3、通过搜集活动可以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活动的动态。

二、乡土材料的利用

让每个孩子都参与种植管理活动。我们可以收集一些类似于果冰盒之类的器皿,让孩子放几粒豆子,观察种子的发芽,感知阳光、空气、水三元素的重要作用。在平时照看好种植园内所有东西的基础上,可以布置孩子观察蚕的生长过程:这个观察搞一段落时,又可以引导孩子发现泥土中的豆子与水中的豆子其生长情况是否一样……这样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连接起孩子观察的桥梁,使孩子在有目的、观察、发现、记录中获得有关自然的知识,使种植园真正动起来,成为我们教育的好帮手。

环境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乡土材料为农村幼儿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教师在挖掘乡土资源创设种植园后,还应注意让孩子真正体现各自的个性特点,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所以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有不同参与的痕迹体现。特别是大班年龄段的孩子,其参与的痕迹应该更多一些。老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孩子参与,如每个孩子要有自己的小种植和观察记录。不让种植园的设置形同虚设,仅停留在欣赏上。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观察记录,方式可以多样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采取说一说,记一记的方法让孩子用语言或自己的图本记录与同伴交流,并每天定时抽一定时间作为每天必修内容,教师的参与组织,会激发孩子更强的观察、交流欲望。教师作为孩子学习的合作者,要及时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将自己获得的信息用图示或其他方法记录,有助于幼儿在尊重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有助于幼儿将原有的认识与当前的结果作比较,从而调整原有的认识,促进新经验的主动建构,同时也有助于同伴间的交流与分享。提高孩子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的能力。

三、提高孩子观察的有效性

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的认知是与教师的指导分不开的,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对孩子的学习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要了解班级种植园动植物的变化规律和特性,这样才使指导有针对性。其次,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时要采用计划性的观察,每次的观察内容最好集中于一小点,这样孩子的发现就会比较集中,他们的观察记录就比较有针对性。最后,老师还可以引导孩子将小种植种在不同的环境中,创设不同的条件观察植物的成长,从而丰富孩子的感性经验及对科学的兴趣。有时候还可以根据主题利用乡土资源布置种植园,如:秋收的季节到了,我带了几串稻穗放在种植园里。孩子们指着稻穗问我:“老师,这是什么花?”这时我感觉到我们的孩子虽然长在农村,但他们对农作物真的是了解很少。根据这一状况,我觉得把这些农村自然资源搬进课堂,通过主题活动加深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组织了关于《水稻》的主题活动,首先,我给每位幼儿发了张调查表,让孩子回家调查自己家里是不是有种水稻,如果有就去田里面进行观察,也可以带点水稻来放在种植园,如果没有就去别人的田里进行观察,看看是不是跟教室里老师带来的水稻一样,在调查表上我还让幼儿说说自己最想知道水稻的哪个方面。在实施《水稻》这个主题时,我分了《认识水稻》、《我从哪里来》、《有趣的稻草、谷壳》、《玩稻梗》、《草绳游乐城》五个活动。《水稻》整个主题活动充分考虑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多渠道地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能更系统地、全面地认识水稻。如:为了更有效地利用种植园去观察水稻,我们在种植园的角落贴了一张很大的观察记录表,孩子们每天可以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上去,到最后一张观察记录表都不够,我们又贴了一张,就这样我发现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可强了。在观察记录表旁小朋友还进行了水稻生长过程的图片排序,我有时候还看见一些小朋友围在一起讲述水稻的生长过程呢!有了种植园水稻的具体形象,我还让幼儿进行了想象:水稻可以用来制作什么东西呢?孩子们可爱动脑了,有的说可以用来制作装饰画,有的说可以用来进行编织……孩子们不仅动脑,还动手用水稻等相关材料制作了简单作品。

总之,种植园的创设首先要让孩子成为它的主人,以与孩子互动为主,使种植园成为“会说话、会活动”的展示环境,让种植园成为孩子观察、思考、探索的空间和平台。其次,依据“儿童为本”的理念,要尝试将种植园的创设与科学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渗透共融,探究创新”的环境,以推动幼儿的教育,完善幼儿的创造个性。同时,让孩子在种植园进行实验观察中,获得体验成功的乐趣,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使种植园真正体现了其内在的教育价值,为孩子的学习开辟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