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评价,打造快乐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6
/ 2

优化课堂评价,打造快乐课堂

蔡嘉颖

广州市番禺区洛浦中心小学 511430

番禺区“研学后教”升级版中的“融·乐”课堂教学理念作为新兴教学理念,旨在进一步优化课堂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对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将该理念应用到小学阶段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学指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打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快乐语文课堂。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评价

2020年国务院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课堂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行为表现做出相应的教学评价,则为课堂评价。课堂评价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教学智慧,灵活变通,通过导向性、激励性、多元性等教学评价语言引导学生乐学、乐思,打造快乐课堂。

  1.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现状

  1. 课堂评价模式化

在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还是比较模式化。大部分教师的评价语都是比较正面、鼓励性语言,但是模式化的评价语对于学生来说几乎没有引导与激励的作用。例如,小学语文教学以朗读教学为主。老师请学生朗读后,会给出类似“读得很好”“读得真棒”等评价。这种模式化的评价不够具体,没有明确指向,学生听完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教育作用,而教师的教学引导性也无法在教学评价中体现出来。好在哪里?棒在哪里?这才是教师在评价当中应重点指出的内容。

大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也会运用二元评价模式,也就是机械性的“对”或者“错”。简单的“对”在短期内对学生的确会有激励的作用,激发学生继续钻研的热情,但是长期来看,缺乏指向性,学生很快就会对此类评价失去兴趣。而粗暴的“错”的评论更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是一项以外驱力转向内驱力的主观能动学习活动,在小学语文的主观性较强的学科课堂教学中,每个人的看法、想法都会收受到个人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并无绝对的对与错。学生错在哪里?教师应明确指出,通过合理的教学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1. 课堂评价重复性

有些老师在评价学生朗读或者回答问题时,有意识地避免点评“读得不错”等模式化评语,但是一时想不出应该如何评价,便会重复学生朗读的文段,或者是重复学生的答案。这些课堂评价不仅浪费课堂时间,对于学生而言也没有起到评价应有的作用,是不可取的。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课堂行为的时候,应尽量避免重复学生的回答。

  1.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评价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情况,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及学习质量用准确且有效的语言进行评价。教育学家布莱克·威廉提出,有益的教师反馈应该是:具体的、描述性的和及时的。而如何做到具体的、描述的和及时的评价?

  1. 关注评价的导向性。

教师的评价语言对课堂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导向性。课堂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给学生的学习指引方向。如学生初读课文,对课文不太熟悉,那教师可以评价:“初次接触课文便能基本读下来,是很勇敢的尝试。下面,请你再读一读刚刚觉得自己读得不太顺的语句,多读几遍。”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再读课文,而不是重新泛读课文,这能更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认识,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1. 关注评价的激励性。

学生的高效学习离不开教师及时的鼓励。通过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上乐思、乐学,体现“融·乐”课堂的教学理念,能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思维碰撞火花更加灿烂耀眼。如学生在分析课文人物形象时,能够找准句子并且抓住关键词点评人物形象,教师可以评价:“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一双慧眼一下子就抓住了人物的中心,找准关键词分析人物形象,这种学习方法非常值得其他同学学习。”通过具体描述学生的课堂行为,并且教师通过激励性语言表示对学生思考的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引导其他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思考。如果学生没有找出正确地语句,教师也不需要立刻否定学生的努力,可以评价:“你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是很勇敢的行为。如果你能再仔细一点,相信你一定能找到更符合题意的句子。”学生都是渴望得到老师表扬的,激励性的评价有助于推动课堂的深入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 关注评价的多元性。

课堂评价不是单一的教学语言。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四十几位学生,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都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思维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关注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运用多元的评价,做到因材施教,正确看待学生发展的长处和短板,不做一味的激励性评价,也不只评价学生的不足,而应客观、全面。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发展的不同层面,从能力、方法、思维等不同角度,结合课堂实际情况点评学生的课堂行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越来越受到关注。这需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及语言,优化课堂评价,多学多思多实践,不断积累教学评价经验,为学生营造快乐课堂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刘阳.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汉字文化,2021(18):110-111+116.

[2]陶芳彦.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的使用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21.

[3]邵新美.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问题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21.

[4]何巧.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存在的问题探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08):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