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中国画临摹教学探究——以齐白石中国画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6
/ 2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中国画临摹教学探究 ——以齐白石中国画为例

余安娜

韶关市浈江区建国幼儿园 广东 韶关 512000

摘要:本文以齐白石中国画为例,分析其在幼儿园中国画临摹教学中的价值。根据现今幼儿园临摹教学中存在的临本选择不当、教育方法不合适等诸多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改变传统单一的临摹教学方式。培养幼儿对中国画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园美术教学的进步以及幼儿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中国画;幼儿;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中国画临摹教学的意义

核心素养是幼儿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幼儿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核心素养不仅能够促进个体发展,也有助于形成运行良好的社会。[1]

对于幼儿园中国画临摹教学现状,从笔者所在的幼儿园水墨画教学现状来分析,结合韶关市幼儿园美术教师教研活动的交流结果,了解到幼儿园中国画临摹存在课程内容相对单一主要现状。课程内容的单一主要体现在临摹范本、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这三个方面。由于幼儿认知和自我意识还不足,使幼儿习惯于在学习当中寻找着一个相对标准的答案,或者等着教师给出一个相对明确的结论。由此,教师应当调整适合幼儿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起幼儿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老话说:学习从娃娃抓起。从小学习中国画,无论是在继承、弘扬传统绘画艺术还是提高学生审美意识、核心素质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齐白石中国画临摹教学在堂课中的实践

核心素养下的中国画教学,要有效地克服传统刻板的临摹手法和用教师独立传授方式进行绘画的技巧,传统的艺术手法虽然可以让幼儿在课堂上得到一些知识,但是使得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却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缺乏了创新。在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下,教师必须进一步地明确核心素养教育下的基本理念和实际要求,根据实际的情况去设定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实践目标,选择适合幼儿发展需要的临摹范本,组织多种临摹教学活动,来达到了更好、更优质的教育效果,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不同学龄段的教学方法与目标

幼儿园阶段是幼儿绘画启蒙的重要时期,其心智、身体会随着年龄不断变化和发展,针对不同学龄段的幼儿,在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都有所不同。因此,针对不同学龄段的幼儿,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不断创造新鲜感,捉住幼儿的注意力,安排难易程度不同的学习内容、实践方式以及评价标准,完成相应教学目标是中国画临摹教学的重点。

1、幼儿园小班阶段

幼儿园小班阶段(3至4岁),属于绘画发展期,对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提出些古怪的问题。这些正是幼儿想要了解世界的表现。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但是又很难专注去完成一件事。所以在绘画过程中让幼儿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通过对经典名画的直观感受,大胆、自由的表达所感所想,体验临摹的乐趣。

2、幼儿园中班级阶段

幼儿园中年级阶段(4至5岁),属于初步涂鸦过渡阶段,幼儿理解问题虽然不够深刻、全面,但可以抓住一些主要特征。善于用具象的事物来理解抽象化的问题。虽然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强,但可以较长时间的将注意力放在感兴趣的事情上。

3、幼儿园大班阶段

幼儿园大班阶段(5至6岁),幼儿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因此要引导幼儿建立判断标准,掌握事物的一般规律和评价方式。在提高幼儿绘画水平和临摹的积极性的同时,知识积累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以独立创作为目标,在经典名画的临摹教学中,开发绘画构思与创作的能力,并且鼓励幼儿对于范本有自己的见解,表达思想感情。

除了针对不同学龄阶段设定的教学目标外,还应当有一个贯穿始终、体现教学重点与精髓、反应教学根本意图的总目标作为齐白石中国画临摹教学的核心思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幼儿体验临摹的乐趣,敢于下笔作画乐于主动探索与表达。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讨论等方法,激发孩子兴趣。[2]

(二)齐白石中国画临摹教学策略

1、根据个体发展的差异选择不同的临摹范本

在幼儿园中国画临摹教学中,根据学生对中国画知识感悟能力的不同,选择适合不同学生临摹的中国画作品是至关重要的。幼儿不同阶段的学生对中国画的感悟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若是让幼儿都去临摹同一幅作品,对于那些中国画感悟能力较弱的幼儿来说,可能难度较大。根据这一特点,在幼儿中国画临摹教学中,低学龄阶段的幼儿、感悟力较差的幼儿,先以齐白石先生晚期较简单的大写意绘画作品作为临摹范本,大写意画法没有过多繁琐的造型构图,对于造型的要求不高,适合低学龄阶段。对于高年龄学段的幼儿、感悟性好一些的幼儿,可以临摹一些难度更高的大写意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学龄段幼儿的相关实际情况进行大致的了解,给幼儿选择适合他们自身临摹的绘画范本。

2、组织多种不同的临摹教学活动

在中国画的临摹教学中,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往往会导致幼儿在临摹的过程中比较枯燥,使幼儿逐步丧失对于临摹作品的热爱和兴趣。反之,如果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比如展开学习小组的临摹比赛等教学活动,这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参与性和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还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临摹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绘画表现能力,继而发展幼儿的创造了力。幼儿园阶段的幼儿都具有模仿的天性,捉住这一幼儿特点,运用临摹教学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幼儿中国画教学可以让幼儿在欣赏中国画当中陶冶性情,在观察中让幼儿明白艺术来源于生活,在实践中让幼儿传承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促成其高雅的艺术情操。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针对中国画临摹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并以齐白石中国画的多样性、经典性作为临摹范本,让幼儿感知中国画的直观教学,促进幼儿对中国画的理解与学习。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幼儿园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4.

【2】许郑援.儿童身心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知识出版社,1997.


基金项目:2020年韶关市教育科研立项课题课题成果--“幼儿园中大班创意水墨画活动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sgjky20130


61d68746f328b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