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族文化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7
/ 2

传承民族文化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黄桂

广西南宁沛鸿民族中学 (广西 南宁 530021 )

一、学校简介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作为以著名教育家雷沛鸿先生名字命名的全国民族中学示范校、南宁市直属唯一的民族中学,学校拥有三个校区,其中:江南校区是高中全寄宿制校区,占地面积151亩,位于江南区沛鸿路5号,36个教学班;桃源校区是初中义务教育走读制校区,占地面积52亩,位于青秀区桃源路86号,30个教学班;沙井校区在建设中,位于同乐大道,拟于2022年秋季学期招生,预设48个教学班。目前全校教职工284人,少数民族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的58%。全校共有初、高中学生3512人(初中学生1584人、高中学生1928人),其中有壮、傣、瑶、侗、苗等各民族学生2072人,少数民族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59%。

在南宁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悉心关怀下,多年来,我校在重视教育质量的同时,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凸显“民族性”办学特色,以民族文化、民族艺术、民族体育、民族习俗为主要载体,开展一系列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我校致力于传承民族民间艺术,探索民族团结教育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得到上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和赞誉,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民族中学示范校、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2014年10月国务院授予我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二、工作简述

(一)开发民族特色校本课程。学校陆续开设了民俗常识、民族器乐、民族舞蹈、民族服饰等教学选修课程,开发《从诗经到刘三姐》《壮族民俗文化》《民族舞蹈欣赏》等10多门独具民族特色的校本教材,组织学生开展地方民族文化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开发《抛绣球》《毽球》《珍珠球》《天地球》《扎西巴鲁》《竹杆舞》《民族健身操》等十多项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并成功将民族体育项目(武术、踢毽子、抛绣球)推进南宁市体育中考项目,开创了全国民族体育进体育中考先河。中央电视台大型政论专题片《必由之路》采用了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学生活动场景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背景画面。学校还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国家级课题《壮乡民族中学文化建设的行动研究—以南宁沛鸿民族中学为例》等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民族教育科研工作卓有成效。

(二)渗透民族团结知识教育。积极探究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强化各学科教学渗透民族团结知识教育的辅助作用。通过体育课融入壮拳、竹竿舞、板鞋、抛绣球等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通过音乐课把民族歌谣、民族舞蹈、民族乐器引入课堂,让学生能更好了解各民族音乐、舞蹈的起源、特点和发展,务求掌握一种民族乐器演奏技能;教学生学习制作民族刺绣、香包、绣球、窗花、蜡染、扎染等简单的少数民族手工艺品。等等。

(三)建设民族教育师资团队。打造民族教育人才小高地,建立完善管理人员、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训、送教、流动和考核机制,更好地提升少数民族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同时与广西民族博物馆实施双向联动,通过聘请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为校聘教师,经常邀请来学校授课指导、开办讲座等传帮带,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校外非遗实践活动,让学生和非遗近距离接触,感受多种非遗文化的艺术魅力。

(四)开展民族传统体艺活动。优化输出以“濡染壮乡文化 璀璨沛鸿生活”为主题的“三月三”系列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学校自2009年开始每年举办的“三月三”校园歌圩文化艺术节,已经成为我校开展民族文化教育的品牌,内容贯穿民族知识抢答赛、壮民族地区民间民俗文化表演、民谣创编诵读比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民族歌圩一条街、“三月三”活动徽标设计大赛、“一班一族一风情”民俗文化才艺展示、民族歌舞大赛、篝火舞会等十余项主题,这既是同学们展现才艺,尽显风采的舞台,也是展现我校民族教育特色的窗口。

(五)搭建民族技艺学生社团体系。让民族传统文化在校园里“活”起来。培育壮大以民族手工、民族诵读、民族器乐、民族扎染、民族舞蹈(“鸿舞团”)为主体的民族技艺学生社团,并定期开展活动,每周安排固定时间进行学习训练,让民族文化融入教学中,嵌入学校的日常生活里,以社团培养兴趣,以兴趣推动传承,使学生能够走进民族文化的具体场域,真实直观地感受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学校民族文化教育特色社团——“鸿舞团”从成立至今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鸿舞团原创民族舞蹈《温飘贝哲》《成人礼•蓄发盘山》《天琴神韵》《湘江战魂》《南珠丝路》等作品多次代表南宁市、广西乃至全国参加重要比赛,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六)打造民族文化特色校园。目前学校尤其是江南校区校园主建筑群以壮锦或壮族铜鼓造型装饰,保留着壮族坡屋顶和翘角屋檐,教学大楼前的大型铜鼓广场、壮锦广场及“刘三姐”雕塑、分布在两校区校道上的古壮文石刻、连廊设计等都极具浓郁的壮民族文化特色。

学校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对校园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设计定位,在建筑物、班级教室墙壁乃至校园植被建设上融入更多的民族显性元素,学校修建的“书香天地”“党史文化长廊”等校园文化景观,以富有学生生活气息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提示学生,以本土的民族文化感染学生,以我校现有的民族文化作品展厅、师生民族书画展厅、书画教室为载体,在每一届起始年级的学生中,选拔和培养一批小解说员,负责为前来参观的上级领导和校内外师生介绍民族展厅,宣讲民族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的归属感,营造同亲共属氛围。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

2021年10月8日

61d7d356853de_html_ada7e951459ac632.gi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