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4
/ 2

音乐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研究

刘丹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海淀 100872

摘要:音乐教学作为美学教育在如今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引起了教师和全社会的重视,因为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方式,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视,开发和建设符合当今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的音乐课程,从而达到提高音乐教学效率的目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但是想要做好音乐教学改革与创新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加强对音乐课程的建设,创新音乐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发挥音乐学科的育人作用,促进音乐教学的改革。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呢?下面本文将对音乐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开展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音乐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策略

音乐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也影响着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所以作为音乐教师要对音乐课程建设与改革引起重视,结合班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音乐学科的学科特点等内容去创新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受到音乐学科的乐趣,从而主动的参与到音乐学科的学习中。但是在当前的音乐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不足,所以导致音乐课程教学效率较低。所以本文将对当前音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改革的策略进行探究。

  1. 当前音乐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音乐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较多,所以导致整体音乐课程教学效率较低。尤其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有一些初中音乐教师和学校会把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当作教学重点,比如在课程设置上每周只安排一节或者两节音乐课程,甚至临近考试的时候这两节课程随时会被其它学科占用,这显然是教师对音乐学科缺乏重视的体现。此外,在音乐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中较为常见的问题还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教师在音乐教学改革中会把完成教学任务当作教学重点,并没有结合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进行教学,也没有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引起重视,所以导致整体音乐课程教学效率较低。就像在初中音乐课程中有一些教师没有结合初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因此初中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较低,影响了初中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也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1. 音乐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 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在初中时期的音乐课程中进行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有着较强的必要性,因为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音乐作为美学教育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开展,所以想要促进初中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教师就必须要做好音乐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建设。尤其是初中学生正处在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一时期的教学中,教师加强对音乐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使初中学生在这一阶段的音乐学习中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到音乐的乐趣,这样就可以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所以初中音乐教学中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有着极强的必要性。

  1. 是满足当今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当今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观念发生了变化,所以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就必须创新和改革教学方式,就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想要开展符合当今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教师就必须要创新教学方式。而音乐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正是创新教学方式的体现,也是满足当今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从而使学生在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一点也可以体现出音乐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有着极强的必要性。

  1. 音乐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策略

  1. 引入流行音乐开展教学,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积累

音乐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需要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思想和新的教学方式,结合当今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开展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学习心态中积极地参与学习,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改革与建设中教师要结合当今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性格进行,比如当今初中学生喜欢听流行音乐,在开展歌颂祖国类乐曲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倾听和学习歌唱祖国的流行音乐,例如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唱支山歌给党听》等,这些都是歌颂祖国题材的较为流行的优秀歌曲。通过引入这些流行音乐开展教学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和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当今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他们喜欢听流行音乐,所以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引入流行音乐符合当今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也实现了音乐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推动了音乐教学的创新。

  1. 开展趣味性的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初中音乐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开展趣味性的音乐教学方式,通过开展趣味性的音乐教学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从而主动的参与到音乐知识的学习中,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音乐教学改革的教学目标。所以初中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入一些游戏,通过游戏来增添课堂教学趣味性,实现趣味性的初中音乐教学和课程建设。比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听曲识歌”的游戏,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歌曲的片段,然后让学生倾听这些片段来猜测歌曲的名字。对于回答迅速并且正确的同学教师可以给予奖励,回答错误的同学教师可以给予他们一些鼓励。通过这样的方式使音乐课程教学的开展更加具有趣味性,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实现初中音乐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使整个初中音乐课堂充满趣味性,促进初中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1. 利用乐器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韵律感

乐器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教学的重点,具备使用乐器、认知乐器的技能是音乐核心素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加强对乐器教学的重视,通过乐器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乐器表演,从而发挥乐器的优势和作用,使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得到培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好基础。比如在开展吹奏类的乐曲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用竖笛、短笛、葫芦丝等乐器让学生跟随音乐的旋律进行吹奏,又或者是在开展小提琴演奏的乐曲教学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用小提琴跟随曲目进行演奏,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使学生在乐器的辅助中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并且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实现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乐器使用技能的培养,也可以实现初中音乐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又因为乐器的使用是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这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符合新课程教育改革对现代化初中音乐教学提出的教学要求,也是促进初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结束语:

总之,音乐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可以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初中音乐教师要加强对音乐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重视,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和观念来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为开展更加高效的音乐教学打好基础,从而发挥音乐学科的育人作用,促进初中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晖.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的现状[J].山西青年.2021,(11).111-112.

[2]焦青松.职高音乐欣赏教学中融入音乐素养探析[J].黄河之声.2018,(18).106.

[3]郭力.论提升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有效性[J].黄河之声.2019,(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