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的单元习作分散达标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4
/ 2

基于双减的单元习作分散达标实践研究

张翠香

重庆市丰都县滨江小学校 重庆市 408200

摘要:“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各学科的教学方案、授课策略都需要重新调整和优化,确保构建“教、学、练”一体的机制,优化教学策略,保证其能够吸收和内化,同时使之形成良好的综合能力,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下学习压力,真正落实“减负增效”理念。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成效也成为了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着重分析了单元习作教学活动分散达标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习作教学;分散达标策略


目前,小学阶段的学生依然存在写作能力不强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所储备的写作素材比较少,再加上未掌握科学的写作技巧,缺少训练,所以最终写出的作文质量参差不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语文教师可以将单元的习作目标细化,然后将目标渗透于各单元单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之中,并设计多样化的训练活动,通过分散训练的方式引导学生逐一达标,继而从整体上提升其写作水平。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习作分散达标的意义

(一)有助于降低习作教学的难度

学生认知事物的方式是有序的,往往需要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由部分到整体,所以语文教师在“双减”背景下设计分散达标教学方案,是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符的,可以促使他们循序渐进地探索,围绕相关主题展开思考,并进行分析和表达,然后再组合材料构思文章,继而降低教学难度,让学生更加高效地完成习作任务[1]

(二)有助于优化习作教学的形式

在指导学生分散达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单元习作教学目标和任务分解成不同的内容,并穿插于不同的教学板块之中,而且需要根据呈现形式的变化来调整教学引导策略,确保起到引导、启发、实践的作用,辅助学生围绕习作活动开展听、说、读、写练习,继而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学生通过分散达标训练,能够输入丰富的语言素材和写作技巧,还可以及时进行表达输出,展现出个人的内心世界,同时可以在反复训练中受到启发,创造性地使用习作素材、写作方法,从而形成独特的写作风格,并学会以准确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增加作文的可读性与吸引力,由此可不断提升其写作能力。

二、基于双减的小学语文单元习作分散达标实践策略

(一)做好素材积累工作,夯实单元习作基础

学生要想顺利完成单元习作任务,就必须储备丰富的写作素材,然后根据需求及时取用,因此在设计分散达标方案时,教师必须要从积累入手,在常规教学中围绕单元习作主题引导学生摘抄各种语言材料、分析写作技巧等,从而为最终单元习作目标的达成创造有利条件。例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课本中第六单元的习作主题为“这儿真美”,旨在引导学生向他人介绍自己周围的美景或是印象中的美景,那么教师在教学本单元中的所有课文时,就可以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积累更多写景的语句和技巧,从而使之在最后的写作练习环节有更多可用的素材。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该单元中的古诗时,教师可让学生搜集课外的描述美丽风景的古诗词,着重摘抄写景的名句,同时理解其内涵,然后可在写作文时恰当引用,还可以要求学生积累《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镇》、《美丽的小兴安岭》几篇文章中写景的比喻句、排比句等,同时要求其仿照相关句式造句,描述一下生活中的其他景象,也可以让学生分析几篇文章的结构,了解其写作顺序及结构,如从整体到局部、时间顺序、总——分——总等,然后将其作为参考,并用在自己的文章中[2]。通过针对性积累,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潜移默化地降低其之后的写作难度。

(二)借助阅读教学活动,设计分散训练活动

围绕单元习作主题,教师可以根据单元内的阅读文本设计一些分散训练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多样化训练中达成不同的目标。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主题为“我的动物朋友”,那么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本单元内的阅读文时,就可以根据教学进度设计梯级练习任务,推动学生不断进步。首先,教师可以在讲授《猫》这篇文章时,通过配音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思考文中的猫老实的样子、贪玩的样子、尽职的样子、高兴和不高兴的样子,还可以让他们结合文章语句进行表演,从而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使之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和具体的形象联系起来,实现思维与感性的统一。之后,教师可以在讲解《母鸡》这篇文章时,要求学生以“小猪”或“小狗”为对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外形、习性,并表述个人对动物的感情,以此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再者,语文教师可指导学生分析《白鹅》一文的写法,如全文主要描述的是白鹅的高傲,分别从叫声、步态、吃相三个层面展开了论述,还在写步态时与鸭子做了对比,旨在突出白鹅的高傲,然后可以让学生仿照此文的写法列出提纲,从不同角度描述另一种动物,然后可以进行课堂小练笔,让学生围绕提纲填充精简的内容,初步呈现出文本框架

[3]。通过分散训练,单元习作教学目标被合理划分为不同的模块,自然地融入到了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而且目标之间环环相扣、难度逐渐升级,但又比较容易达成,所以能够促使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发展自身的写作能力。

(三)注重评价与反馈,设置拓展练习任务

在组织分散达标活动时,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即时性评价,从而让学生明确自身的问题,然后改进,且要再次设置拓展练习任务引导学生迁移应用,从而加深其印象,使之牢固掌握写作技巧,并能够完善自己的写作练习成果。例如,针对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口语交际成果,教师可以通过口头引导,让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逻辑进行表述,同时给出另外的任务对其进行强化训练,从而让学生掌握描述事物的方法,而针对学生的练笔成果,教师则可以通过详批和略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指导,让学生把握写作思路、写作技巧、表达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及时改进,且可以选择个案进行详解,同时只标注问题,让学生结合有记号的内容自主分析、寻找问题,然后进行修改。而后,语文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们在分散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全新的拓展练习任务,让他们再次进行思考,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和写作,从而加深其印象,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稳定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单元习作教学中实施分散达标策略,可以化整为零,通过合理地分解作文教学目标来降低教学难度,使学生更加高效地掌握相关技巧,并能够通过针对性训练获得更多启发和灵感,继而高质量地完成习作任务,逐步形成良好的写作能力。鉴于此,教师应当基于单元习作主题设计总目标和子目标,然后将子目标贯穿于单元内的各项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分散联系,使之先说后写、先模仿后创作、从局部到整体,继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其写作水平,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润生.“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教师,2021(27):26-27.

[2]陈莉.基于“言语·思维”的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34):40.

[3]黄细芬.细化目标,整体实施小学习作单元教学——以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1(2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