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4
/ 2

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路

杨国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胡杨河市 124团中学 新疆 胡杨河 , 833011

摘要新时代发展下,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要求人才有很强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外,还要有很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这种情况为基础,教育体改进程中也逐渐开始对学生思想道德培养和法律认知的完善程度提高重视,由此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首先针对小学阶段的道德和法治核心素养内涵进行解析,然后解析目前道德和法治教学现况,探究小学阶段道德和法治课堂教学的有关优化对策,这样能够更好推动道德法治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思路

在新形势教育影响下,对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也全面提高重视,其作为目前教育目标。在开展小学道德和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基础着手,对其日常行为严格进行规范,为小学生大量普及道德和法治有关内容,对其生活当中的法律知识进行全面认知。基于此开展全方位素养课程设计教学,这样除了能够达到学生对道德法治有关教学的求知欲以外,还能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到核心素养的内涵。通过法律知识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从而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1解析小学道德和法治核心素养内涵

道德法治课程作为思想政治课程的延伸,其主要教学内容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进行阐述,而是把教科书的内容跟实践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高度结合的知识结构能够对道德和法治教学目标有个更明确了解,核心素养课程能够更好跟实际生活相贴合,道德法治教学需要充分将小学生理解能力作为基础,运用知识的传授,可以使其感悟到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加强其道德法治理念,将核心素养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在核心素养的约束下,对将来生活产生一地积极推动作用。

2解析核心素养下道德和法治教学现况

信息化发展模式,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向,大量的多媒体信息设备充分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在良莠不齐的信息中,学生接触信息网络的方式更加便利。同时也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产生影响,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导致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进而偏离正确的人生方向,缺少正确的价值观指引,学生走上了不归路,影响核心素养的建设。课堂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阵地,教育部门应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尝试着将重心转移到学生的核心素养建设当中,不能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应注重全面能力的提升。新形势下的教育要求,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建设越发重视。相关教育部门应重视对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引导,借助有针对性的正确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确保核心素养理念的宣扬,以及思想道德建设知识的普及。

3探究核心素养下,提高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学的对策

3.1明确教学目标

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学期间,老师先要对其教学目标有一个明确了解,了解到道德和法治这门课程对学生产生的重要性,这门课程对目前小学生还并不成熟的心智起到的重要引导作用。这门课程对学生养成正确三观有着重要引导作用,并且还能正确引导学生对生活习惯以及优秀品质等方面的培养,因此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老师需要积极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对教学以及实际生活结合提高重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了解教科书中的内容,学习到正确三观以及高尚品质。
3.2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

针对道德和法治进行授课过程中,教学前期的内容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构建好叫教科书内容以及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对教科书中的内容不断进行完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运用更丰富的方法对课堂内容进行充实,使教学能够更吸引学生,这样可以将这门课程的教学效率以及质量提高。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会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际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知识方面的输出。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除了枯燥乏味以外,针对学生接受情况而言,同样的课堂质量以及效率并不是很高。因此老师需要将前期准备工作以及课堂教学当中的设计工作做好。

3.3开创教学意境、渗透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完善教育内容,借助情景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道德法治知识与核心素养的关联性,并为学生切实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核心素养课程的建设。比如在《放眼看交通》内容学习中,老师可以发布学习任务,让学生观察每天早上的交通情况,以此为教学情境对学生巧设疑问。为了让学生更加顺利地到达校园内,可以构建过街天桥或者限时间段等方式来保障学生的安全。在对社会知识进行了解时,正是核心素养建立的主要形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道德法制意识。

3.4共同合作深入贯彻核心素养意识

想要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老师与家庭应强强联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坚实的成长环境,学生的核心素养建立同样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借助家校合作的方法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行动能力起着促进作用。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品行的同时,能够督促学生变得更加优秀。家长应注意与学生交流的方式,家校合作保持目标一致、目的一致,才能确保教学效果一致性。

3.5主动参与社会活动

道德法治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实践教学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建立发挥着关键作用。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一些社会公益视频,带领学生去养老院、福利院进行更深层次的感悟。比如在《尊老爱幼》这个内容学习中,老师可以带领同学去养老院为爷爷奶奶表演节目。在互动教学中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而更加尊重家里的老人,使学生充分理解到尊老爱幼不是名称,而是需要付出实际行动。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来提升核心素养建设。

3.6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小学教学活动在积极进行创新,然而对于老师的教学方法使用也提出更高标准。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道德和法治教学有非常显著的开放性特点,同时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了有利条件。实际授课过程中,老师需要充分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建立现代化的师生关系,使学生逐渐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比如对“变废为宝”主题进行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组织开展有关手工制作活动,先要为学生提供有关手工作品的制作示范,然后加大跟学生之间的沟通,老师主动参与到学生制作当中,如果发现小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问题,老师不应该直接进行纠正,而是要在点播当中正确引导学生,寻求老师的帮助,使其能够更好地亲近老师,感受到老师的知识丰富,这样能够更尊重和认可老师。在手工作品完成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从学生们已经制作好的手工品当中评选出最好的作品,并且要为这个学生颁发有关安奖励,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并且学生还能认知到“变废为宝”的意义。

4结束语

总之,小学阶段进行道德和法制教学时,学生核心素养的建成也非常重要,老师要运用有效学习方法为其营造良好核心素养空间。通过新形势下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水平不断进行丰富,积极响应核心素养建设,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善,制定有效教学方式,构建完善核心素养。要求老师主动将学生教育有关工作做好,提高法制道德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有效将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进一步推动道德和法治课程的推动,建立更优质的课堂内容,从而实现学生发展需求,为其构建良好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林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科普童话,2017,000(031):P.27-27.
[2]乔红旗.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教育(文摘版):00004-00004.
[3]生斯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孩子天地,2020,000(002):P.63-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