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家校社”,共培“责任心”——小学生人格培养路径探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7
/ 2

融合“家校社”,共培“责任心”——小学生人格培养路径探微

金焱淼

江苏省无锡市塔影中心小学 214013

[内容摘要]

如何切实提升德育实效,为小学生的人格成长夯实基础?笔者主要从“充分使用德育教材”“充分遴用校外资源”“充分运用家校联合”这三个视角阐述“家校社三界融合,共育小学生责任心,夯实人格基础”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德育教材 校外资源 融合“家校社” 共培“责任心”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颁布以来,由学校引领、家庭参与,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培育小学生人格的德育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但“聚焦实践不难发现,不少中小学实施学科德育的现状令人堪忧,甚至存在着走过场现象,致使学科德育所蕴含的立德树人的内在意义无以彰显。”1

一、小学生责任心现状不容乐观:

笔者以无锡市某小学四年级某班作为实验班,发放了44份家长调查卷,回收率100%。

(一)家长调查卷显示的实验班学生责任心问题数据如下

内 容

经常(%)

偶尔(%)

1.您的孩子是否每天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进行总结?

25.0

75.0

2.您的孩子是否有忘带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的情况?

7.5

92.5

3.您的孩子每次回家后是否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81.3

18.7

4.您的孩子是否有睡前整理书包及准备第二天学习用品的习惯?

73.3

26.7

5.您的孩子是否经常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70.7

29.3

6.您的孩子是否主动为家人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40.9

59.1

7.您的孩子和同学发生矛盾时,是否把责任推向对方?

22.1

77.9

(二)实验班学生责任心问题主要归纳为:

1

缺失生活责任

常丢三拉四;做事虎头蛇尾。

2

缺失劳动责任

不主动做家务,自己的事情依赖家长(包括个人卫生、卧室卫生等)。

3

缺失律己责任

做事贪快,不讲效果;归责于对方,不顾他人感受。

4

缺失学习责任

未能自觉预、复习,课前准备不充分;不能独立思考,作业拖拉、潦草;读题不细,做完不检查,做错不及时订正。

解析可知:实验班大多数学生严重缺乏责任心。因此,培育该班学生的责任心成为德育实践的当务之急。

  1. 共育学生责任心的三个路径:

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路径着重对该班学生进行责任心培养:

(一)充分使用德育教材,培育“爱家”责任心:

2019年《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自身的道德需求,也是社会的要求。……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

基于此,笔者以部编版教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第三课《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为例,在课堂上请来家长与学生一起进行还原式表演:

(旁白)放暑假了,两位同学的妈妈相约一起旅游。小王和小周的妈妈在出发前都关照自己的孩子做一件重要的家务:检查行李箱,把物品一件一件整理好。小王同学和小周同学都是怎么做的呢?后来又怎样了?

(表演过程)

小王同学:只顾着玩手机,嘴上应了一声,却没有仔细检查行李箱。出发的时间到了,她把行李箱一关,心早就飞到了目的地。

小周同学:仔仔细细逐项检查,发现必需品没有放进行李箱,马上请妈妈放进去。

【到了火车站,在自动售票机上取票。】

小周的妈妈:顺利地取出了票。

小王的妈妈:从行李箱里没有找到身份证。

小王:一拍脑袋,突然大叫:“身份证在我书桌上,忘了放进行李箱了!”

小王同学的妈妈:只能改签车票,延后几个小时再出发,因为她们要回家取身份证。

【为此,两户人家就不能一同出发了,好遗憾啊!】

这是发生在这两名学生家庭中的真实故事,学生们观看投入,也谈出了真实感受:因为缺失责任心而导致团队行程的更改,甚至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接着,再让学生回顾:自己是否有过因没有尽到责任而发生过类似的憾事?学生自然回忆起平时忘带书本、餐包、《告家长书》等造成的许多麻烦事。联系自身实际,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培养责任心之重要。

充分使用德育教材,通过模拟表演、实例分析等德育实践活动,达到“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2的德育目标。

(二)充分遴用校外资源,培育“爱地”责任心:

“展望新时代,小学德育课程的发展,应做到……以儿童为中心,构建儿童的道德生活,包括儿童与自己、他人、社会、国家、世界的交往生活,超越个体,实现个体与社会的融合。”3

在“慧学周”期间,笔者带领实验班学生到事先遴选的无锡慈济环保教育基地,聆听社会志愿者讲解:由于人类缺乏环保责任心,“地、水、火、风”都不调和,地球已经“生了重病”。志愿者又教授学生利用资源的重要步骤:“拒用、减量、重复使用、修理再用、回收”。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环保酵素的制作并满载而归。此次活动在该实验班学生心中种下了一颗“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责任担当的种子。

(三)充分运用家校合作,培育“爱水”责任心:

培育学生的责任心,“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是教育成功的基础。”4

在“走进水世界”的主题活动中,笔者请家长带领学生实地走访清名桥古运河水域,取水样、访居民。学生们把古运河的水带到学校,在与自来水的比较中,发现古运河水质偏浑。他们再结合对古运河周边居民的采访得出:几十年来,因居民缺乏责任心,在生产、生活中没有很好地保护河道,致使水质下降。学生们决心保护古运河,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由此,在学校、家庭、社会资源三位一体合力下,共同培植起了学生“护水清流”的责任意识。

三、责任心教育之实效:

在后期的反馈中,实验班学生的“责任心指数”呈上升态势:

1.生活责任感增强:忘带学习、生活用品等丢三落四的憾事大幅减少。

2.劳动责任感增强:除了能整理自己的房间外,每天还能做一两件家务,如洗碗、扫地等。

3.律己责任感增强:做一件事,能为结果负责,顾及他人的感受,尽量不打扰别人。

4.学习责任感增强:能认真完成预、复习工作,作业优秀率提升,订正及时。


综上所述,以德育教材为依据、以校外资源为抓手、以家校联合为途径,充分利用并将其融合,发挥三者的德育合力,在培育小学生责任心等人格活动中扎实推进,能避免“虚有其表”的形式,而取得良好实效。




参考文献:
【1】冯永刚.谨防学科德育的形式化倾向[J].中国德育,2018,(2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709/t20170904_313128.html,2017-08-22/2020-06-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闻/教育评论/冯建军(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与时俱进,夯实立德树人根基——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德育课程回顾与展望[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8/201909/t20190924_400546.html,2019-09-18/2020-06-02.

【4】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耿申.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解读(专家篇)[EB/OL]. 《中国教育报》/课程周刊/专题/第11版,http://www.jyb.cn/zgjyb/201709/t20170913_766678.html,2017-09-13 /2020-06-042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