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读书笔记融入阅读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8
/ 2


将读书笔记融入阅读教学

邹利央

慈溪市 沧田实验学校 浙江 慈溪 315326

   《小学语文教学论》中指出: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是人们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是学习、吸收知识不可缺少的能力。同时,阅读过程伴随着思维等心智活动,也是一种智力的锻炼和开发。“学生如果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将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每次读到这段话,我深感阅读的重要性。而我也深知在阅读中占主体地位的那就是学生,所以必须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事实上,这正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所薄弱的一个环节。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不断观察发现我们班中存在这样的几个现象:

1、让学生预习课文,最终学生就是将课文读了几遍就算完成任务了。当我让他们将书打开检查预习效果时发现学生的书上空白一片,没有任何预习过的痕迹,可想而知这预习效果怎么。在学生的印象中认为预习就是在上课之前读过课文即可,甚至有些学生根本就是蒙混过关,连一遍都没有读过,反正是检查不出来的,所以在课堂上我得再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再次预习。

2、我平常发现同学们的课外书读得不少(每学期我们班都会在学校图书馆借阅50来本的图书),可是收获不大;有的同学书读得很快,可是忘得也快,真所谓囫囵吐枣。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很大程度上跟他们读书的时候不爱动笔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平时的作文和日记中,我发现选材有新意、构思新颖、语言丰富的学生作文或日记不到百分之二十,大部分的学生语言贫乏,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许多的好词好句都不会灵活运用,以至于他们写的文章会枯燥乏味。

3、再来细看我们的语文课堂,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我会发现有不少学生的书上却是空空如也,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还会把课文的精美插图给 “添油加醋”,画得一塌糊涂。

我时常在想:如何把学生的这种无效的“画画”行动转化成有效的“笔记”行为?如何利用这有效的笔记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将读书笔记融入到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来是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方式。这个方法我在自己班级从一年级开始着手到现在的五年级,发现它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我时常教育自己班级的学生:从古至今,绝大部分作家不是靠极强的记忆搜集素材的,而是靠勤奋的笔尖去积累材料的。唯有将读书笔记有机融入于阅读,才能真正实现“读书四到”,谓心到、口到、眼到、手到,从而才能有效的提高自己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我们教师来讲,将读书笔记融入到阅读教学中,可以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优化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作用,所以我们得将这种方法根植于师生的教与学实践,与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改善联系起来,着眼于真正解决教学中“小而实”的问题。

那么如何将读书笔记融入阅读教学呢?

我们可以从有效的课堂模式入手,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把学会的方法在课外进行运用,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拓宽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将读书笔记融入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分几步走:



一、首先抓好预习工作

预习工作中包括学习生字词,标注自然段序号,读通、读熟课文,背诵该背段落,结合词语手册初识课文内容,用不同符号标注出难点,结合课文再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回答课后习题,对于自己不能回答的习题标注出来。

每次在布置预习工作时,我对学生总免不了提醒一番。并且对于预习时候所用的符号为了规范我做了统一:用直线(——)划出生字新词,用序号1、2、3、4、给课文边标上自然段,用(——?)来标注遇到疑难问题。用( )标出难读通顺的句子。久而久之,许多学生都能自觉地按照这几步骤很好的完成预习工作。这样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不至于出现学生跟不上我节奏的情况,并且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独到见解也多了许多。

二、其次抓好检测工作

当然光让学生预习,没有检测环节也还是不行的。许多男孩子都有一种侥幸心理,觉得自己只要将该展现在课本上的预习环节做好即可,至于读、背、理解的预习环节,老师又看不出来,所以好多男孩子就开始偷工减料了,大大减低了预习的效果。所以检测工作至关重要,可以采取抽读、抽背、请人领读等方式来检测他们对课文的熟知程度,并且再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的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在预习中遇到了哪里难题,有哪些困惑……通过有序地来询问学生,不但可以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还不失时机地讲解课文。

三、接着抓好课堂工作

课堂是锻炼学生将笔记与阅读融为一体的一个有效场所。当然融为一体的前提是得先教会学生学会批注。让他们掌握在阅读中有这几种批注方式:

①注释: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可以通过查字典或找参考书弄清楚,然后写下来。这样,既有助理解,又有利记忆,为下次阅读扫除障碍。

②摘要:在读书中,边看边思考,然后用精炼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记在相应的地方,这样就便于把握文章的脉络,有助于复习浏览。

③警语:在读书时,对于某些难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等字样,或者用符号予以提示,这样常常会使自己注意力集中,并为今后独立阅读提供条件。

④随感:在读书中,可能会产生各种感想、见解,随手将这些感想或见解写下来,就不易错失许多宝贵的灵感。

知道了这些方式后,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就可以运用批注,进行读书笔记了。

首先在学生有所感悟处进行读书笔记。也就是学生通过读文,能直接体会到的情感、受到的启发或有了什么收获的地方进行笔记。

其次在不能完全理解的地方进行读书笔记。许多文章在写作时,由于作者的主体意愿,文中总会出现一些看似简单易懂,却又耐人寻味的地方。这种地方如果老师不讲,同学们往往会轻易放过, 学习了课文批注阅读后,这些地方引起了孩子们的重视,在老师讲解的时候,他们会主动地进行记录,无需老师在黑板上字字句句写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语言组织力。

最后在阅读困惑处进行读书笔记。学生在读书时,难免会与课文产生冲突,会产生许多疑问,这些疑问在探究解决过程中会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四、最后抓好延伸工作

延伸工作是对课文的一个拓展,拓展的好对理解这篇课文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可以让学生摘录课文中的好词好句,也可以写写读后感,还可以收集相关的资料并予以交流。

当然语文阅读能力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它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大海”,并且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坚持不懈,将读书笔记融入阅读教学工作,坚持到底,相信不久的将来,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