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合唱与指挥”教学改革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30
/ 2

小学音乐“合唱与指挥”教学改革分析

魏淑娟

梅州市蕉岭县桂岭学校 514100

摘要:新时期课程改革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也发生很大转变,鉴于合唱与指挥教学的重要性,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还需要结合合唱与指挥教学现状与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因此,本文将针对小学音乐“合唱与指挥”教学改革进行分析探讨,内容如下。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指挥;教学策略

引言

音乐学习对提升学生审美意趣,陶冶个人情操,提升个人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合唱与指挥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合唱交流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都有很大帮助。

一、小学音乐课堂合唱与指挥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音乐教育合唱的重视程度较低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应试教育模式,导致对智育教育的重视较高,对文体教学的重视较低,而且小学的领导、教师、学生对合唱的认识较少,还停留在全体大声唱的认知上;经过调查表明,大部分的学生只认为合唱就是全体成员大声唱。由于对合唱这一艺术形式的认识较低,缺乏指挥专业人才的引进导致当地学校的合唱教学水平较低。音乐教师的能力一直停滞不前,导致音乐教育在小学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小学音乐教育缺乏完善的音乐设备

由于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学校对音乐教育的资金投入较少,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一般采取的方式主要是学生在课上听教师播放的歌曲,缺乏良好的音乐学系氛围,而且音乐教师缺乏音乐资源,无法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而且音乐硬件设施的缺乏导致无法开展高效的教学。

(三)音乐教学方式比较落后

由于小学的学习压力较低,导致小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比较放松,而且大部分的小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小学音乐课堂合唱与指挥教学比较枯燥,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主要是教师让学生听一遍,然后学生跟着一起唱,由于音乐教学的枯燥乏味,小学生经常会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改革可行性的措施

(一)加大培训,提升素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多半以自我为中心,还不具备配合与团结的意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加合唱活动,音乐教师在开展合唱指挥教学活动之初要加强对学生团结意识的训练,让学生能够在合唱活动中提升集体意识。高效地训练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合作意识的关键,也是合唱活动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除了要做好日常排练工作外还要给学生多观看优秀合唱团的训练。或者通过网络平台参加一些教师提升训练营。通过学习、总结经验把适合的,有效的的排练方法再引进校园。在合唱开始时,学生之间的配合效果极差,所有声部的发声参差不齐、高低不一,导致合唱场面混乱不堪。此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声部训练,各声部从节奏、音色、音准,强度力度等方面都统一后,再让所有声部组合起来,共同完成合唱。训练的过程不仅是让学生进行声音的融合,更多的是培养小学生的基本素养,让他们更加注重团体合作,消除完全的自我意识,提升他们的更全面的能力素养。

(二)重视基础训练,绽放合唱教学魅力

基础训练方法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至关重要,不少教师在学生没有打好乐理知识的情况下就开始合唱教学,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对此,教师在教学初始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区分基本的概念,并且辅以相应的基础训练。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实际合唱学习的过程中更加驾轻就熟。例如,以歌曲演唱《在祖国怀抱里》为教学案例,这首歌需要学生通过合唱的形式演绎,并设计队形的变换,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教授学生识别简谱,不少学生没有系统的音乐学习经历,在初识简谱的时候会有一定难度。对此,教师一定要将简谱的教学形象化,增强学生学习简谱的兴趣。教师在教授13345所代表的简谱内容时,可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寻找概念之间的关联,并且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解体系。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之后,学生不仅提升了课堂参与感,同时初步掌握了识别简谱的方法,在第二步需要让学生唱出歌曲的简谱,教师让学生从do唱到si,训练音准,为合唱学习打下基础,在学生完成了这一步之后再进行合唱的学习。

(三)借助游戏提高小学生气息控制力

在合唱中,小学生的气息控制力,对于其合唱时发音高低、音阶的掌握有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合唱效果和教学有效性。教师要对小学生的气息控制力加以训练,让其可以良好的控制好合唱时的呼吸频率,才会更有效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但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于单一的训练会产生乏味感,从而不能积极、有效去训练。为此,教师要对训练方式加以优化,让小学生可以主动积极去进行练习,提高音乐基本功,才会让合唱效果更加明显。对此,教师可以用趣味游戏来进行气息控制力的训练,让小学生在积极参与训练的同时,可以快速提高气息控制力。另外,通过开展游戏,会让小学生之间的默契度迅速提升,其合作能力也会得到良好培养。其合作能力提高,对于促进合唱教学效果,也会有极大的帮助。在选择游戏时,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设计新颖的游戏。如"小狗喘气"、"闻花香"、"吹蜡烛"等游戏,趣味感都较强,会有效促进教学效果提高。以"吹蜡烛"的游戏为例,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蜡烛。然后,将小学生分成五人一组。再将五根蜡烛点燃放在教室中央。在蜡烛前方半米左右的距离,画一个倒八字。让每个小组的小学生一口气吹灭前方的五个蜡烛。同时,要让小学生在吹蜡烛前调整好呼吸,并反复进行练习。哪个小组的成员可以全员都将蜡烛吹灭,并且保证吹灭的过程是一气呵成,就可以取胜。而且,还会有精美的奖品。通过游戏,会让小学生反复去练习快吸慢呼、慢吸慢呼,有效锻炼气息控制力。而且,还会让其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积极的练习。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也会进一步提高。教师开展合唱教学时,小学生也会更加优质和默契的合作,合唱教学的有效性也会快速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阶段开展合唱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学音乐教师应合理地安排课程教学的板块,将合唱与指导教学纳入重点教学的部分。首先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的氛围,提升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其次应基于学生以及音乐本身的特点,合理地开展合作教学;最后要充分地挖掘音乐的背景以及情感,融入创编性的合唱活动,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理解以及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欧阳小红.浅谈合唱训练教学中的有效方法[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0(1).139.

[2]辛秀兰.浅谈中小学音乐教师合唱指挥训练的体会[J].内蒙古教育,2016,(11).85.

[3] 王海燕.中小学音乐教师合唱与合唱指挥素质刍议[J].北方音乐.2017,(1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