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期待视野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阅读期待视野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洪素美

翔安区蔡浦小学 福建省厦门市 361102

内容摘要:“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造,激发起学生体验和探究的欲望。教师若能根据学生心理,把握教学特点,巧妙地激发、运用、引领“阅读期待”,从而使阅读教学焕发新的生命力。本文将从利用信息技术,激发阅读期待——遵循心理特点,创设阅读期待——美化教师语言,引领阅读期待——结合课外阅读,拓展阅读期待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阅读期待 教师引领 阅读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喜欢上阅读课,喜欢看休闲类书籍,上课偷读后面的课文比阅读老师正讲的课文更起劲。为何有此种种现象?专家向我们道出了原由:“阅读期待”的心理取向是重要原因。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和调动自己的已有知识、能力,对新的阅读内容进行内心的预想。教师若能根据学生心理,把握教学特点,巧妙地激发、运用、引领“阅读期待”,让“期待”荡起阅读教学的浪花,从而使阅读教学焕发新的生命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阅读期待

电教媒体集逼真形象的画面,鲜艳明丽的色彩,赏心悦目的形象,生动可感的声音于一体。演示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迅速激起学生强烈探索新知的欲望,从而有效地创设学生的阅读期待。因此,若能利用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期待将阅读的触角伸向课文,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将展现出它的活力。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藏戏》一课时,由于孩子们对戏剧缺乏兴趣,特别是对藏戏更是一无所知,所以老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与藏戏有关的感性资料,让他们先从感官上认识藏戏,然后产生了解藏戏的兴趣,从而体会藏戏这种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利用计算机大容量的特点,将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引入课件,并配以解说。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质疑,然后利用小组同学在课外查找到的资料解答难题,解决不了便上机查阅相关的资料,最后小组以读的形式来汇报理解的结果,由于学生期待着解决困难,而此时计算机为他们提供了跳板,有效地扫除他们的阅读障碍,激发了阅读期待,从而达到了突破难点,节时高效的目的。

如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的朗读,当学生无法走进情境,读不出感情,有点泄气时,我适时地利用多媒体引进电影巨片《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时那惊心动魄的一瞬间的视频,当屏幕上出现哭喊声、脚步声、风浪声与一张张惊惧、无助的脸交织在一起的悲壮场面时,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了高峰,他们明白了什么叫紧急,什么叫舍己为人?阅读期待已成了阅读的动力,入情入境的朗读充分地告诉听者,他们已走进了课文,走进了人物的心灵。

二、遵循心理特点,创设阅读期待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多样性的,如果把握得好,对创设阅读期待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记得被老师赏识、得到尊重是每个学生的渴望,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时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执教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剩两分钟就要下课了,我带看学生用越来越低的语调再次读完了“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一句时,一个学生举手了,他说“老师,虽然小女孩死了,很可怜,可这毕竟是小女孩幸福的幻觉,我们也应该以她的幸福为幸福,我觉得语调也可以越读越高。”说实话,这句话我读了不知多少遍了,我从来也没改变过“低调”的示范,可学生说得也有道理。虽然快下课了,我还是微笑着请他按自己的感受读,他的朗读让人听起来的确也能唤起听众的同情心。还多了一份惘然若失。我灵机一动,让全班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语调来读读,结果在背景音乐的伴奏下,教室里响起了一渐高、一渐低的“二重唱",是那样的和谐。我对那位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看法的行为表示赞赏。可没想到,就是这一次的尊重与赏识,唤醒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我们班的学生对朗读情有独钟,为阅读训练注入了生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容易被新奇刺激的东西所吸引。在“阅读期待”中,“教学程序”、“教学方法”的陌生化,会使学生不断产生一种新的期待心理。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是在学生初读了解了故事情节进入精读阶段时,呈现教材的方式、讲解的方法、引导讨论的方式都应该做到常中有变,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儿童另一个天性是爱活动、爱表现、好胜心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有心设计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分组赛读等比赛活动,创设学生的阅读期待。

三、美化教师语言,引领阅读期待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学生。”教师要启发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就要善于使用生动幽默、富有情趣的教学语言,巧引妙导,使学生情不自禁地随着老师的指点,适时调整“期待视野”,去体会文章的意境、思想和情感。教师的语言,应该像诗一样精炼、感人、富有吸引力,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如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太阳》一课时,考虑到这是一篇说明文,本身无形象、无情节,在教学初始,便对孩子们说:“太阳,我们每天都看到。早晨,从东方升起,把光明带给大地;傍晚,从西方落下,黑暗便来临。太阳对我们来说好像是熟悉的,其实又是陌生的,因为太阳的真实情况我们知道的还太少,需要一代又一代的老老少少的科学家去研究它,揭开它的奥妙。”老师富有美感的语言使学生感到轻松、愉悦和亲切,同时引领学生带着一种极大的探究的热情、满怀阅读期待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结合课外阅读,拓展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我们知道阅读期待绝不能局限在课堂所呈现的课文上。必然延伸到课外学习以及生活领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活动相结合,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及期待视野。首先可以有意识地结合课内教学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内容。如在学习名家的作品课文前,可以将相关的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学习;学完课文,可以引导学生继续读这位作家其他的作品,如课文是节选的,可推荐读原著。也可以设计开放性作业,把学生的期待视野引向教材以外。如六年级上册《草原》一文后,我设计了“作业超 市”,我是这样布置作业:“ 我们游玩了草原,现在老师再带你们去逛逛超市,怎么样?请看作业超市,认真看看,选择你喜欢的一、两项带回家好好整理。”随即课件出示“作业超市”的内容: 1.喜欢文学的你,摘录本文优美的词句。2.喜欢朗诵的你,配乐朗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喜欢唱歌的你,用自己熟悉的旋律,配上自己填的词。尽情地歌唱。4.喜欢画画的你,画出你心中的草原。5.喜欢写作的你,可仿照文章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作文。 6.喜欢旅游的你,为草原写段广告词,为草原作宣传。7.兴趣广泛的你,上网搜集有关三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信息,制作一份电子画报。这样富有诗意的、有选择余地的作业怎能不激起学生的课外阅读期待?实践证明,强烈的阅读期待不仅能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还能拓展学生阅读思维的空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留心.着力创设学生的阅读期待,从而提高阅读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在小学阶段可以充分运用,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阅读教学的生命力必将蓬勃。


参考文献:

《课堂艺术大观》吉林教育出版社

《福建教育》2003 第6期(《“阅读期待”在语文教学中的动用》作者:林润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的《关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