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的分众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的分众化研究

蒋健

广西玉林市博物馆 广西玉林 537000

摘要:随时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博物馆已经从最初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开始有了较大的转变,其中最明显的是博物馆已经开始有了教育和服务的社会职能。为了能够推动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和服务职能有效的实现,本文试着从市场营销、民众心理需求等方面来将博物馆的受众群体细分,让博物馆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教育和服务;分众化

一、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在二十一世纪即将到来之际,经济、社会和文化趋势发生了迅速的变化,我们所生活的社会随着社会变化和社会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的概念和功能正在迅速扩展,不仅作为展示历史文化的手段,更是作为当地文化活动的主要方向。对博物馆来说,提升社会的教育功能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当前社会教育向全社会和个人终身倾斜的趋势已经显现。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发展是其自身的价值所在,可以刺激博物馆的现代化建设,使其更容易为现实社会所接受。

博物馆有着丰富的“东西”,具有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在探索和发掘过程中得到了展示,博物馆由教师管理,教育资源匮乏,在社会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教育资源对青少年和成年人的社会教育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向具有内在真实性、可见性和科学性的人传播社会历史文化知识,教育审美教育、爱国主义精神,灵性等。

随着博物馆拥有丰富的概念和功能基础,它们不应再局限于历史文化遗产、知识灌输,而应通过调查论证,让人们了解现代社会的问题和现象,参与社会文化调整,履行社会教育职能。为此,物馆应当从“曲高和寡”中走出来,找准自身功能,为社会教育功能的发展开辟渠道,融入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与时俱进。

二、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开展渠道

创新展览设计,提升展览水平,博物馆发挥教育功能的主要渠道是画廊,它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博物馆在社会教育领域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教育的功能,必须发展创新的展览概念和方法,以提高博物馆展览的水平,不但改善社会教育服务,增加社会对市民大众的吸引力,让更多人进入博物馆,让社会教育博物馆,让更多的人来帮助更多的人。


随着人们审美兴趣的增长,个体化需求的增加,博物馆的展品必须在更高的层次上展出和布置,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在展览形式的设计上,除了传统的文化古迹、照片、文字说明、模型,以及本土舞台的还原外,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音光电技术,使展品的展示内容更加全面准确,提高展品与观众互动的效率,唤起观众的好奇心,促进社会教育功能。一、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项目的实践与探索。

我国自2010年以来,发布了关于国家博物馆运作的相关文件,已经把博物馆的教育项目明确规定为重要考核目标,并在整个博物馆的考核指标内占比极重,甚至一度超过了藏品收集、学术研究等传统业务的考核,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也就是说国际开始重视起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2012年,重新新发布了更加详细的指导文件,极力推动博物馆进行教育项目的开发。

三、博物馆的专题讲座和论坛

博物馆如果想要推行教育项目,最先应该开展的应是专题讲座和论坛,这两个项目和博物馆自身特点十分相吻合,博物馆可以根据馆内特点,结合各种藏品,组织推动相关教育项目。到迄今为止,不少博物馆的专题讲座和论坛已经开始成熟运作,这种教育活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喜爱。

(一)与中小学合作开展教育项目

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最主要的受众群体是青少年,大力推动博物馆和中小学合作,开展教育活动,是所有博物馆极为重视的。许多博物馆和学校合作的项目已进行了深入规划,也实现了深度合作,这对于学生掌握了解文物、历史知识,增强民族自信心,有着重大的意义。

四、制约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项目发展的瓶颈问题和破解方法

虽然我国博物馆和社会、学校的合作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和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博物馆在社会教育和服务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除了一些省会大型博物馆以外,国内还存在着众多中小型博物馆,不能满足参观者的学习需求,其主要原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深入研究,学术支撑不足


博物馆除了陈列展示藏品外,还需重视学术研究。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只有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展示在博物馆内,才能吸引更多的群众前来参观;同时博物馆自身也要进行一些改变,更新补充多年未经修改的讲解词,加强教育人员自身业务水平和知识储备。所以博物馆的学术研究是教育服务项目的基础,学术研究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博物馆教育项目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缺少创意,模仿粗糙

博物馆内优秀的教育项目,需要良好的创意做为支持。不少博物馆依旧处于简单的复制模仿阶段,只是为了达到上级制定的任务目标,模仿其他博物馆开展活动,甚至推广模式也争相模仿,完全体现不了自身的藏品特色,建立不了自身的品牌特色。

(三)项目类型趋同,差异区分不足

博物馆教育项目在近年来的突出问题则是“同质化”。博物馆教育项目的“同质化”表现在同一种教育项目的品种重复、替代性强、差异性小、区分度低。就目前而言,博物馆教育项目主要针对的中小学生,针对社区、家庭、教师或者社会其他群体的活动则较少。这种同质化的情况不利于观众的识别,缺少对游客的吸引力,也不能兼顾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层次游客的参观需求。

五、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项目分众化的建议和设想

博物馆和一些教育机构的教育方式不同,因为博物馆的参观者具有很强的自我选择性。群众完全可以选择参与或者不参与,并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更加细化的选择自己去参与什么。因此,如果要充分实现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就要给与群众更加多样的选择,把博物馆从“大众传播”的教育方式,转变成更加细致的“分众传播”方式。

(一)受众群体的年龄分

按照年龄分层的方式是最简单和直观的分层方式,可以根据受众的不同,大致分为成年人和未成年。未成年人主要是指十八周岁以下的公民,对于他们来说,博物馆应当以教育为主要手段,开展丰富多样的社教活动,馆内常设的展品内容、展示形式也应选择性的适合未成年人的认知,在他们欣赏藏品的同时,更要让他们了解藏品的文化内涵,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建立和策划专门面向未成年人展示的场馆和展览。


成年的跨度比较广,只要年满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都可以划分为成年人,成年人的参观需求集中于提升自我修养,参与学术研究或是专业和兴趣所需,因此,博物馆可根据其需求开展学术研讨会、挖掘深层次互动体验活动等。

(二)教育人员的分众传播方式

能够把每一件藏品的故事、历史意义清晰的传达给观众,并且可以根据受众群体的不同,采用不同讲解方式,是需要讲解员拥有高超的讲解能力和专业的业务水平的,因此,博物馆要大力提高讲解员的文化素养以及综合素质。首先,可以让讲解员再次走进大学校门进行深造,提高自身历史文化底蕴;其次,博物馆可聘请退休大学教授等来馆担任讲解员,提升博物馆的讲解水平;最后需定期举行讲解员培训、交流和学习,为讲解员开设内容多样化的培训课程。


结束语

博物馆,不只是记录了历史、更加是承载着民族的地方。它的存在,教育意义更加重大。只有不断的推动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和服务的分众化,才符合现代我国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加强和完善我国教育体系重要的一环。所以,我们应当不断的努力和改进,让博物馆能够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安蕾.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工作途径探析[J].参花.2020,(13).87.

[2] 张佳.浅析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创新[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3).91-92.

[3] 李晓斌.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与服务工作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20,(9).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