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浅谈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岳园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华舍中心幼儿园 312000

摘要:《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教育应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在角色游戏中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并给予指导教育,这便是最重要的任务。我们都承认“孩子是游戏的主体。”那么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综观幼儿游戏的整个过程,不难发现老师在角色游戏的指导过程中要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真正实现五个自由:尊重幼儿选择主题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情节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自由,和尊重幼儿自由讲评游戏的自由。只有这样,游戏才能变成孩子们自己的游戏。

然而,角色游戏仅仅作为幼儿随意的游戏是不够的。事实上角色游戏也是教师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尊重幼儿自由的同时,老师应该把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和计划时刻装在脑子里,并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思维,意识,情感处于较低水平这一特点来有目的的教育。

关键词:角色游戏,教育作用,交往能力,行为习惯,创造性行为

幼儿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1.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带有很大的模拟性。幼儿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模仿各种角色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老师提供了一个游戏的场景,创设了一个游戏情节,可以让幼儿从不同的侧面了解社会,这是角色游戏较其他游戏的一个不同所在。有时当在进行游戏时,部分幼儿会由于扮演角色还忘却自我,真实的表现出所担当的角色的特性。
   2.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角色游戏进行良性指导,可以达到熏陶幼儿情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首先在游戏前,可以先让幼儿了解游戏规则,从而按规则游戏。如在角色游戏“小猫钓鱼”中,规定了幼儿需要排队轮流进入,教师可以在游戏前向幼儿解释这一规则,并引导幼儿按规则游戏。这样对幼儿的行为起着一定的约束力,如果有幼儿不按照游戏规则时,教师不因以训斥的态度,而应以引导的方式与幼儿交流,可以蹲下来对该幼儿说:“你看,这么多小朋友都在排队呢,我也想去钓鱼,我们一起去排队吧,好不好呀?”这样教师以角色进入游戏,以角色的身份与幼儿交流,幼儿更容易接受。又或者可以在游戏后共同讨论应不应该排队,有的幼儿说这样是不对的,应该要排队。也有的幼儿说我们是好朋友,当然可以排在他前面。最后通过大家的共同发表意见得出了结果,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规则,该排队的时候就要排队,插队是不对的。其次,在幼儿能按游戏规则游戏的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的语言交流。例如在“娃娃家”的游戏中可以引导幼儿接待同伴来家里做客,学会说“请进”“请坐”“请喝茶”等;当有客人带礼物来做客时可以说“谢谢”;当客人要走时是可以说“再见”等等。角色游戏是幼儿社会性的体现,从角色游戏中,只要教师注重引导,就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角色游戏需要幼儿的想象力。所谓游戏的角色,就是一个人代替他人,把一人想象成为另一个人。提供的玩具材料,就是一物代替另一物,即把一物想象成另一屋。这些想象活动,就是把过去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所保留的生动形象,在游戏这种新情境下重新组合起来。例如在“娃娃家” 请娃娃家的爸爸妈妈给宝宝做做点心,把以往爸爸妈妈给自己做饭时的情境想象成为现在给娃娃的做饭的情境,并用提供的操作材料想象成真实的东西。如果幼儿不会进行改造、想象也就不会进行游戏。幼儿依靠想象进行游戏。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游戏能组经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幼儿最初只会简单的联想,通过教育,能够使想象越来越有目的性。在游戏之前先先好行动计划和行动结果,然后按计划去开展详尽的想象活动。这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萌芽。
  教师应在指导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幼儿成长为中心的观念,探究出更多更适合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指导方法。在游戏中让幼儿充分自由的发挥,并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经验,懂得一些道理,体会一些情感,这便是角色游戏的宗旨,也是幼儿教育的根本途径。

幼儿通过角色游戏表现出一种积极参与社会社会交往的主动性,角色意识能力则是对角色规范的认同感。在角色游戏中,幼儿能够通过发挥想象尽情体验各种感情和心境,因此我们幼儿教师要充分发挥角色游戏的功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当然,不可忽视美好的情感体验是幼儿人生道路的基石,而角色游戏中的情感体验和表现则是现实生活的浓缩和延伸。在"幼儿园"游戏中,充当小老师角色的孩子会模仿老师为小朋友讲故事、系鞋带、擦鼻涕等,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师生情。在"医院"游戏中,充当医生和护士的幼儿会耐心、细心地为病人看病,嘘寒问暖、悉心照顾,他们认为医生和护士就应该是这样的。这些都体现了孩子对社会情感的初步理解。这些美好感情的自然表露,体现了幼儿纯洁、善良的心灵和品格。幼儿在玩游戏时的情感表现正是平时自己对感情的理解,说明他们感受到了父母、老师和社会的爱。这些足以促进和激励孩子们按照正确轨迹创造人生之路。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当代学者已经开始从人类学与社会学的角度审视教育有关现象,并将每个课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作为有机整体。而体育却过于注重对知识的认识追求,忽略了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显然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因此,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改革中,要明确游戏对于幼儿学习的重要性,要注重教育活动中的设计与实施,从发展的角度看待游戏与幼儿园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设计思想是充分体现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给幼儿自由选择的权利,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总之,教师应站在幼儿的视角,深入幼儿的游戏之中,了解幼儿的需要,协调幼儿之间的矛盾,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促进幼儿个性与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快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红. “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幼儿角色游戏中的运用刍议[J]. 成才之路,2021,(28):108-109.

[2]贺悦. 角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应用[J]. 幸福家庭,2021,(19):111-112.

[3]张新萍. 学前教育幼儿角色游戏开展环境创造的重要性[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