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常规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2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

侯梅英

深圳市光明区光明白花幼儿园

摘 要:幼儿园常规是幼儿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小班幼儿具有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好动等特点,如果没有良好教育常规,保教活动就不能很好地实施。教过小班的老师都知道,小班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可塑性强,好习惯易于培养,坏习惯也容易养成,而坏习惯一旦养成,则矫正就十分困难。

关键词:小班幼儿 常规教育

刚入园的孩子们,在幼儿园对树立班级常规尤为重要。小班孩子刚从家里融入幼儿园,对幼儿园环境、如人物以及心理的不适应没有安全感等。入园则会出现孩子们哭哭闹闹的想象,以及不要离开家长的需求。融入到幼儿园我们要我们要教会幼儿如何在幼儿园生活、学习,在小班教育常规培养中,教师要和幼儿成为朋友善于发现幼儿的的各种生活品质,进而更好的引导幼儿,只有和幼儿达成良好的师幼关系,用明亮的眼睛观察发现实现幼儿园小班的各项教育活动目标,促进幼儿的健康、快乐、和谐地发展。以此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

一、喜欢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关系。


小班孩子刚入园对幼儿园很是陌生,没有安全感,出现分离焦虑哭闹情绪,那么老师要和幼儿建立良好的感情,让幼儿对老师产生感情,这是在树立常规的时能够更好的开展。小班幼儿由于在家里大人包办的多,自理能力差,到了幼儿园老师需要一个个流程教会正确的方法,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如穿鞋、穿裤子、拿勺子吃饭等。遇到对自理能力极差的幼儿,老师需要反复教会他生活经验,如遇到事情就哭的孩子,老师还要充当角色安慰哄幼儿。教师的爱不止这些,还体现在了解幼儿心理、生理特点和幼儿教育规律上。通过老师的关怀和体贴,让幼儿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情感上感到满足。把喜欢关爱孩子与耐心细心教育严格要求结合起来,让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深厚的感情基础,在基础上教师就可以科学合理地管理教育幼儿,灵活、有效地对幼儿进行培养良好常规教育。我遇到一位胆小内向的小女孩,他来来到幼儿园不停哭闹,不和其他小朋友进行交际一起玩,不愿意参加班级组织的活动,也不和小朋友一起参与活动,当我发现她有这种情况时,我主动去找她玩,耐心引导她,让她和我进行交流,慢慢的她对我说了很多话语,我带着小朋友和她一起进行活动,让她不要感到害怕,和小朋友融入一起活动,后面性格开朗啦,能够进行和我互动对我提出的要求也会积极响应。是她让我知道付出爱与孩子交流是对他们进行常规培养的前提。

  、采取正确的、恰当的教育方法

刚入园的幼儿对幼儿园的所有环境都不熟悉,也不适应在幼儿园的得到常规教育要求进行去,会出行对家里和幼儿园不一样的规则喂饭现象。所以就要老师进行耐心教育和指导。老师们对每一项活动中的常规去做活动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实施教育,并注意在教育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要求,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如情境教育法、示范、语言指导法、模仿法、激励法等。同时利用鼓励和表扬来激励幼儿学习到的生活常规的积极性,教师在进行生活常规教育时,要用明亮的眼睛去善于发现表现较佳的幼儿,各于他们恰的肯定。这样的教育不仅能够让幼儿学习模仿,更能够让幼儿得到启发,会萌生得到老师的表扬肯定,而且能够让幼儿模仿学习,当然表现较佳的幼儿,老师都会给他们进行肯定表扬。如幼儿违反了班级常规时,那么老师首先要做的不是去严厉批评或恐吓威胁,这样幼儿可能会产生恐惧等负向行为,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多从幼儿的角度考虑,运用耐心去幼儿沟通了解他的行为,在一日生活中我们多运用表扬、安慰、鼓励等方法,尽量不用批评恐吓等行为消极的方法,耐心地找出幼儿对违反常规的原因,对问题认真去解决,听幼儿的心声。

、遵守一定的教育原则

  下班幼儿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环境,在幼儿园度过一天,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会感到很恐惧,一下子接受不了,一方面有些怯生,另一方面又要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习惯,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进行幼儿生活习惯培养。我们要循序渐进地指导幼儿度过。使他们逐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可过于着急,找对方法引导幼儿。常规培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五、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

  教师在幼儿心中有一点的影响力,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都有着启发,他们三岁时期爱模仿。因此,教师一定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以身作则,为幼儿做好示范作用。例如,我们在门口晨间迎接幼儿幼儿入园时,老师要精神饱满,礼仪状态到位,不交头接耳,给幼儿正确的指引。我们要求口渴要喝水时,要排队去接水,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也要去排队。要求幼儿在区域活动时不大声讲话,轻声交流,那么老师也要在平常时就要引导幼儿,在一日活动中都要轻声交流活动。

、重视家长工作使良好的习惯在家庭中得以强化

  幼儿园老师与社会以及家长应该达成一致的教育目标,为了培养孩子各方面良好的习惯。教师不仅要在幼儿园里培养幼儿有良好的教育,还有和家长一起合作,共同来培养幼儿有着好习惯,作为老师更应该区引导家长并且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如:在家园联系园地中提出幼儿生活习惯的目标要求及请家长配合内容,介绍一些家教方法。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要求,在家庭中也提出相一致的要求,使良好生活习惯得以巩固。要求要细致。比如正确刷牙,正确穿鞋子和衣服等等等等。便于家长全面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家中配合幼儿园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培养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仅靠幼儿园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和家长应该争取到家庭的支持,实现家园共育。家园共育的途径很多,下面简单介绍两种:

  1. 通过微信、QQ、或者电话提供幼儿在园的一些行为。在网上每天发一下育儿有关的知识,让家长重视正确区培养幼儿,和幼儿一起共同成长,在群里可以共同沟通,形成一种共同育儿的氛围,同时除啦微信群的沟通,还要善于去发现内向的家长,老师要去把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表现记录下来,并且有针对性地提一些恰当建议,家长可以去由此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还可以了解到幼儿在园的情况,从而去配合老师,听老师关于的指导接受幼儿的缺点,从而主动配合老师进行家庭教育。听家长的反馈孩子在家的一些行为,做好记录,更好去认识每一位幼儿,了解幼儿的特点。

第二,家访。对于每一个幼儿的特点和家庭的成长环境有着必不可上的关联,教师需要对新生刚入园的幼儿进行一一家访工作,理解幼儿的特点,了解生活的环境以及幼儿的在家的个性等。

三、结语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幼儿园教育应丰富幼儿的生活,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帮助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幼儿园教育应充分照顾幼儿的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的机会,促使他们在已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所有工作都要以幼儿为主体,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本,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幼儿园常规教育贵在坚持。同时教师还要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给幼儿足够多的自由自主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在环境的熏陶中主动生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从而形成自律意识,让他们更愉快地生活,健康地成长,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庞丽娟.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

  2. 国家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999年10月出版

  3. 李志强.走进生活的道德教育――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