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2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张正旭

安徽省六安市清水河学校 安徽 六安 237000

摘要:将“合作探究”学习法运用到初中数学课堂中,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本文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论和实际教学经验,简要分析一下初中数学展开合作探究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提升初中数学合作探究效果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合作探究;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策略

引言:伴随新课程改革工作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形式被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探究式就是其中的一种。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可尽显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互相合作,保障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愉悦地接收抽象数学知识,突破传统教育束缚,切实提高自学能力及合作能力。

一、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应用合作探究教学法,可全面展现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发挥着辅导作用,整个学习过程由学生自行设计,并且亲自操作,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能够独立发现问题,并且合作解决问题。当学生遇到问题时,由教师帮助学生,引导学生讨论的思路,即可进一步强化学生逻辑能力,并且增强学生参与意识,令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有所提升。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仅机械化的向学生传递受学知识。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不到有效培养。然而,在合作探究教学背景下,教师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即可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动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交流。如果学生遇到问题,即可向同伴或者教师请教,在和同伴相互交流过程中发表个人想法,展现自身才能,则可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创造性解决数学学习难题。目前,合作是新时期人们交往时必备的社会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解答数学问题,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即可进一步展现学生数学学习思维,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令学生感受到团队的重要性,从而真正强化学生合作精神。

二、合作探究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结合实际生活,指导学生合作探究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间的联系,是有目共睹的。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需要应用数学。所以,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最终需要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否则极有可能变成“纸上谈兵”,无法发挥数学知识实际用处。因此,教师在一次函数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联系现实生活,结合焦点问题,加深学生对一次函数知识的印象,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设计趣味十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1]

比如,小明爸爸新买了一辆轿车,现在打算给小轿车加油,加油前油箱内不存在油,目前需要把油箱加满,每分钟能够加进26升汽油,请问该如何用函数表达油箱内油量以及加油时间的关系呢?再假设一下,小红爸爸买了一个面包车,在加油前油箱内存在12毫升柴油,现在以每分钟加40升柴油的速度往油箱内加油,如何用函数表达油箱内柴油油量与柴油加油时间关系。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在组内探讨列出函数表达式。加油时间属于自变量,可以用“X”表示,油箱内的油量属于因变量,要用“Y”来表示,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由于邮箱内没有油,所以“Y=26X”,而在解决问题二时,由于加油前油箱内已经存在12毫升的油了,所以“Y=12+40”。由此一来,将数学理论和现实生活加以整合,既能调动学生兴趣,吸引学生关注,又能令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场景,尝试着创建函数模型,与小组内的同伴相互交流解题方法,进而令学生掌握更有效的解题技巧。

(二)课前合作探究,提升数学学习质量

在具体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培育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与习惯,这样可以确保学生合理规划课余时间,有效利用各个时间片段理解与记忆数学知识。需要注意的一点,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进行时,教师的任务不只是设计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以及总结教学问题,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会自主预习,通过多元方式提高预习水准,以便为其日后深入学习数学奠定基础。据了解,当代初中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均偏差,若教师不引导其自主预习,便很少有学生能够自主预习[2]。所以,教师要认清高中数学教学主体不是自己,而是学生,做好指导学生预习的工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切实增强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比如,当教师教学“一元二次”方程内容之际,在正式开课前,便要提醒学生以小组方式合作完成预习任务,并在预习过程中充分思考,总结自己预习时存在的问题,在后续正式开课的时候,将这些问题拿到课堂上与同学、教师一起探讨。与此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应找准时机考查学生是否有效记忆“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概念及有关定义,这样便可以以检验学生是否高效完成预习工作。具体来说,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关“一元二次”方程内容的微课视频,引导学生独自观看视频,对相关内容进行初步了解,这样便会为教师的顺利开课带来一定便利。当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内容有所了解后,有关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也会油然而增,进而在课堂上更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达到迅速记忆“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的目的

[3]

(三)发散数学思维,鼓励学生合作展示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充分展现学生主体性是构造高效数学课堂的关键。教师切记不要将自己置于主导地位,而是要做好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敢于展示自我,将课堂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指导学生探讨与讲授与本节课数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引导其构建独特的数学思维模式。在学生讲解数学知识之际,既能意识到教师日常工作的辛苦,又能进一步接触数学内容,了解数学魅力,进而不断打开数学思维。

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等相关知识之际,学生完成预习内容后,教师便要为不同的学生分配不同的题目,安排学生充当课堂主讲人。首先,需要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完成讨论任务后便要走上讲台为自己的同学、教师展示自己的演讲成果。例如,在针对“求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个问题进行讲解时,需要相关主讲者充分发挥自身数学想象力,寻求多种求证策略,以便能为同伴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以及解题技巧[3]。尽管有的学生会通过“对边平行”方法加以判定,有的学生会通过“平行四边形定义”进行判定,但只要思路是对的,途径不一样也会得到相同的结果。教师要做的就是鼓励学生敢于展示自己,对学生给予充足的鼓励,无论学生是对是错,教师都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以便能切实形成敢于质疑、敢于表现的数学核心素养[4]

结束语:综上所述,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领域极其受用,将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引进初中教学教学过程中,即可为学生带来新学习体验。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抓住合作探究教学优势,反思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寻找全新的合作探究教学方法,为学生建构高品质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董成.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新课程,2021(45):184.

[2]薛红永.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智力,2021(28):121-123.

[3]陈苏贞.合作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21(18):73-74.

[4]张明建.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8):38-39.


作者简介:

张正旭(1992年1月-),男,汉族,安徽六安人,阜阳师范学院学士,安徽省六安市清水河学校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