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心的服务——关于课后服务开展的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3
/ 2

课后服务,心的服务——关于课后服务开展的问题与对策

周长友

福建省安溪铭选中学 362400

摘要:课后服务指的是学校充分发挥人员、场地、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遵守教育原则和学生成长轨迹,合理科学制定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在确保学生课后服务安全性的前提下,满足学生、家长的实际需求,丰富学生课后活动,拓展学生综合活动的时空;相关部门同时能进一步完善、统筹规划各类资源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为课后服务助力,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新型民生工程。

关键词:课后服务;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资源优势;

引言:

教育部《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1-2],合理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家长摆脱无法按时接送学生的困境,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笔者针对这一阶段来中小学课后服务开展的情况,作个肤浅的分析小结,对其中不足提出改进对策。

1 课后服务展开要点分析

开展课后服务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课后服务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开展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提倡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3]。在安排学生做作业和自主阅读外,创新、丰富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建立分层式服务,形成各自的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2 课后服务展开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说,因着较好的政策支持,中小学课后服务开展还算积极有效,但在落实教育部《意见》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4]

2.1 认识不清

我们发现,仍有部分老师对课后服务的积极意义认识不足,不够重视;家长也不了解课后服务内容,认知上存在一些误区。老师的误区在于“偏”,认为课后服务就是打打篮球、辅导作业,讲点练习,最终学生能安全到家就足够了,忽视了课后服务的多样性与质的诉求。而家长的不足之处在于“靠”,认为课后服务靠学校、靠老师就行了,责任心不强。事实上,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家、校共育,缺失任何一面,学生都得不到全面发展。

2.2 质量不高

如果结合周边学校的开展情况来看,不难发现,不乏对课后服务并不热衷原人,他们更多的是把课后服务当作一件任务来进行,按照上级的指示开展,至于效果如何则无从谈起。学生们的课后服务时间,不少是听老师加以课堂的回顾、练习的讲评,少数学生则是在教室里呆坐或者玩闹,老师能够做的也相当有限,最多就是维持基本秩序,确保孩子安全呆在教室里。至于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或其他特长,在这些学校里就更谈不上开展实施。

2.3 地气不足

通过向周边学校的了解,结合自己的观察,笔者认为,时下的课后服务显得简单应付,没有新意。比如,笔者所在的闽南地区,闽南方言正在被严重弱化,原有的南音、打嘴鼓、俏皮打油诗、押韵童谣等等,全无呈现,没有任何的所谓“样本化”,创新就不用说,连起码的传承都做不了。一味的书本、考试,学生呆在学校不腻才怪。

2.4 资金不足

课后服务从整体反馈来看,可以说大受欢迎。公共服务多担当,大众民生少负担,有了课后服务,困扰社会由来已久的“三点半难题”迎刃而解。但,硬币的另一面是,这项便民善举同样是有成本的,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划分问题。在课后服务的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某些问题,比如有些地方经费不足,馆舍小、少甚至没有,室外课程根本开展不了;也有的是实验器材不足,日常都无法让学生确实动手,更不用说课后服务的实践活动。诸如此类,只有解决好这些现实的矛盾,大面积、全覆盖的课后服务,才能渐入佳境。

3 建议对策

借由课后服务的开展与推进,笔者认为,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是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自然,作为服务的第一执行者,学校与老师是要花点心思,用点精力。是的,要想开展好,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力、领导是关键、基础是投入、完善制度是保障。缺乏其一,课后服务是残缺的,是营养不良,无法高效运作。针对上述不足之处,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拙见。

3.1 统一思想并明确课后服务的展开意义与重要作用

教育部《意见》中明确要求,应把课后服务作为学生教育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强对课后服务工作的领导;教师充分发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的奉献精神,担当起主要作用。同时,做好家长的沟通工作,积极宣传课后服务的意义和好处,获取家长信任和支持,家校共育,做好课后服务。

3.2 完善机制并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顶层设计,把课后服务纳入学校办学的整体设计来谋划。推进课后服务水平,探索假期托管服务新路径。对资源参与的教师给予必要补助。并将志愿服务的表现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要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技能上,通过乡土熏陶,以及体育竞赛、趣味活动、训练等,既让学生“动”起来,真有所得,也能让他们确实有一技之长。

3.3 资金整合并加大课后服务扶持力度

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通过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争取建立合理的学校课后服务成本分担机制,制定合理的课后服务收费标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开展课后服务的单位、学校和教师给予必要的补助,特别是针对偏远地区小规模学校,制定相关保障政策,进一步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在经费的使用上,做到专款专用,保障教师补贴及时发放到位。坚持公益性导向,丰富校内托管服务内容,满足学生、家长多样性需求,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3.4 关注个体以保障课后服务群体利益

对于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来说,学校应充分尊重学生和家长意愿,开展课后服务,并且要有计划、有针对性、有目的开展课后服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安排学习辅导、文艺活动或影视赏析等,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更能有学习的收获感、学有所得的成就感,做到精准到位,给予学生有限支撑和支持。

3.5 多措并举建立覆盖校内外的服务体系

积极调动学校、社会、家庭的力量,多措并举,同心同德,不断丰富并创新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全力提升课后服务的工作质量。而教育行政部门需加强与公安、卫生、食品监督等部门的协调工作,消除场地、食品卫生、消防、安全等方面的隐忧,确保课后服务中学生的安全[5]

结束语

教育部《意见》指出,中小学校是课后服务的主要渠道,应积极作为,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政府、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走心,教师、家长和学生要用心,心与心的碰撞,才能擦出热情,燃出光辉。对确实不具备条件,但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学校、当地行政部门应积极协调社区、校外活动中心等资源,做好课后服务工作。每个方面、每个着力点都有心的加持,则课后服务带来的,势必是如意,欢欣,称心!

参考文献

[1] 张云. 关于课后服务开展效果和问题的探究[J]. 小品文选刊:下, 2019(5):1.

[2] 何青颖, 李云峰. 中小学课后服务机制及其对策研究[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2018(11):3.

[3] 张云. 关于课后服务开展效果和问题的探究[J]. 小品文选刊:下, 2019(5):0171-0171.

[4] 梁美凤. 中小学校课后服务新政的亮点与难点[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7):3.

[5] 苗建成. 城区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