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阅读中的层次递进读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4
/ 1

浅谈语文阅读中的层次递进读书

周玲娟

江苏省天一中学 214101

一、天天朗读,发声润情。

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如果能随身携带一样东西,教师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诗歌的熏陶中成长。

教师可以设置学生放学前的五分钟固定为诗歌分享时刻,起先由班里的女孩子来完成,大家轮流上台。一首小诗,古代现代都可,可配乐、可清谈,无需解释,无需翻译,只需投影在屏幕上,用最真挚的情感去读,去朗诵,去吟咏。

过程中,起初,有的女孩会羞涩,会尴尬,会无措,但随着活动的慢慢推进,不管是台上的表演者,还是台下的观众,越来越喜爱这个每日小结,日益期待这个时刻的到来。

作为一所学校,自习或者义务阶段延时教学服务一般要到晚上五点半,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隆冬腊月,戌时的天空都已经是夜幕沉沉了。试想,窗外是漆黑的暮色,室内,台上一个含苞待放的女孩,手捧诗句,真情流露地诵读,台下,屏息的观众,既在仰望诗歌,又在仰望这个结束美好夜晚的女孩。

这是何等的美景。

站在台上的女孩子,浸润在诗歌的营养液里,一下子像变了个人,那平时大大咧咧的假小子,读起柳永的缠绵词,那千种风情,也是无语表达的;那秀秀气气的“小才女”诵起苏轼的大江东去,也是英姿飒飒,豪迈之气不输须眉的,连平时只是埋头做题的“题皇”,吟出纳兰容若的如水词时,照样让人心生向往,似乎那个翩翩佳公子就在眼前与你对话……

众所周知,诗是最具有朗读价值和文学底蕴的文体,诗歌字里行间所具备的音韵美与深刻性让教师穷极一生都无法探究尽,而滋养性情则是它最高的价值体现。

负责诗歌朗诵的孩子可以减免当天的笔头作业,精心准备的佳肴被如此珍惜的对待,怎能不说是另一种的两全其美呢?

二、月月讲堂,以读促思。

神圣的讲台不再是教师的专利,每月的学生讲堂让个更多的孩子占据了这一方舞台,去尽情展示自己平时所读所思。

一学期一本作品集。每个暑假、寒假教师都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将900秒中的文章,进行一番梳理,选择其中优秀的文章结集成册,自己制作一本作品集。除了对这个集子进行外部的装饰外,还要给自己的作品集写上序言和后记,也可以请师父或者爸爸妈妈写赠序,开学后作为假期作业上交,并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

一学年一次成果展。每到新学年开始,教师总会在整个学校组织一次作品集的成果展。目的有二,一是展览学生们两个学期的写作水平,另外展示假期里作品集的制作水平,给他们的工作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更重要的目的是给新来的学生一个参观学习的平台,同时也可以为自己跨年级物色写作师傅做准备,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小结:随着“双减”政策落地,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做到减量增效,老师们全力以赴,精心设计语文作业,将教材中的各类资源作为原材料或者话题引领,组织开展各项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以丰富语文作业的形式和内容,激发兴趣,满足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愿望,帮助同学们在学习中发散了思维,寓教于乐,全方位将“双减”政策贯穿于作业设计中,做到了减量不减质。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方能体会它的重要价值;而知识学习的魅力也在于引导教师不断探索未知,拓宽认识。这些的创新设计让作业活了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获得成长。



作者简介:周玲娟(1978年4月-)女,汉族,江苏无锡人,大学本科,高级,研究方向:文学阅读,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