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中快乐体育教学实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5
/ 2

小学体育课堂中快乐体育教学实施分析

朱妮妮

上海市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 201803


摘要:小学体育是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心理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对小学体育教学进行分析,以快乐体育教学为核心展开讨论,针对小学体育教学现状,提出快乐体育教学策略,吸引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与热情,提升课堂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快乐体育;教学


前言: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阶段对体育学科越加重视,当前已经将体育课程由原来一周两节增加到一周四节以上。但过多的体育课程若无法吸引学生兴趣,反而会成为一种负担。因此,应当对快乐体育教学加以分析,提升课堂趣味性,让更多学生爱上体育课,有所收获。

一、快乐体育内涵

受到传统体育课程观念的影响,很多人对体育课有着深深的误解。实际上,快乐体育并意味着带领学生在玩闹中进行锻炼,而是要带领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高效掌握体育锻炼技能,其最终目的是在体育锻炼中有所收获,树立终身体育理念,在愉悦的氛围下参与到课堂中。因此,快乐体育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一方面,要营造快乐学习氛围,调整学生情绪,另一方面,要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授课质量,使体育教学以多元化、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中。快乐体育能够将学生引入到课堂中,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将成为体育教学未来发展趋势,也将是创新授课方式与授课内容的良好开端[1]

二、快乐体育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

无论何种学科应用情境教学,均起到了较高的教学成效,于体育学科而言也是如此,要创设体育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拉入情境内,继而开展教学。在授课时,教师要与学生的思想观念达成一致,以学生视角看待问题,开展授课。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较强,想象力丰富,所创设的情境要与其认知相符,多利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最受好评。

例如:在开展立定跳远项目时,首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们将自己当做小青蛙,此时正站在一条小河边,小河中间有一排荷叶,比一比看哪只小青蛙能跳得最远。虽然故事内容简单,但学生仍然会积极踊跃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为了让课程更加有趣、生动,在讲解相关知识时,不能单纯以口述形式,以免让原本生动有趣的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可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小青蛙,学青蛙的跳跃方式,将抽象的体育运动知识化为具象,符合学生的认知方式,更便于其对立定跳远技能的掌握。

(二)融入游戏

小学体育快乐教学中,需要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并经过长期锻炼后才能够有效掌握。而此类技能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耐力、心智等方面要求较高,长时间机械化训练,将严重影响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继而丧失对体育课的兴趣与热情。因此,要合理优化授课方式,将游戏与锻炼巧妙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体育技能,起到锻炼效果。

例如:短跑是一项需要长期锻炼的体育运动,而单纯进行短跑训练,往往会使学生丧失对该项运动的兴趣,且很多学生难以打破自己的极限,经常在半途中便开始减速,长此以往,丧失训练意义与效果。若教师采用鼓励或批评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学生或表现出短暂的自我激励与奋进,或表现出紧张、害怕,甚至对体育丧失信心的情绪。因此,笔者借鉴接力赛跑的方式,自创出火炬接力游戏。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自行安排自己的位置,而后开始接力比赛。组内成员之间的间隔均为100米,以最短时间完成火炬接力的小组为赢家。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比赛中,无论名次如何,均应当用小礼物进行鼓励,可在礼物大小、价格等方面进行区分。通过游戏形式,在无形中起到锻炼作用,增强锻炼效果,克服自身局限性。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教学方式,将有效提升学生合作能力,让学生在相互配合与团队协作中完成任务,在相互鼓励的氛围下,进入到体育教学中。实际上,体育学科本身而言也存在很多合作项目,教师可根据具体的运动内容,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在使用该种教学方式开展快乐体育教学时,需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性格、特点、能力、素质等要素不同的学生组成同一队,教师要做好引导者身份,时刻把控课堂纪律,了解学生需求,化解学生矛盾,营造快乐氛围。

例如:在篮球教学过程中,首先掌握学生体育运动天赋,当前身体素质,现有篮球技能等情况,而后将班级按照每6人一组的形式进行分组,保证每组内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小组之间成员体能、综合素质相类似。在比赛过程中,将6人组成员分成两个小组进行比赛,以三对三局面开展。而后,教师开始讲解篮球基础知识,如运球,并为学生示范,邀请学生进行示范。讲解结束后,进行三对三比赛,哪一小组成员按要求运球所用的时间最短,即为获胜。为进一步提升学生成功的喜悦,鼓励、激励其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教师可将学生比赛的画面录制下来,并通过后期剪辑为学生播放,以便于其更好地了解自己不足,学习他人长处[2

]

(四)完善评价

完整的授课内容必定要包含评价环节,且必须经历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师生评价三个阶段,才能全方位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学习他人长处,弥补自己短处,并以客观角度正确看待自身价值,朝向正确方向不断前进。但快乐体育教学中,此评价方式应当遵循愉悦的基本原则,具有轻松的基本特点。要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下了解自身不足。故教师要优化评价方式,在评价过程中时刻体会学生情感的变化,了解学生内心所想,引导学生正确积极面对错误,正确发扬优秀之处。不骄不躁,积极向上。

例如:在进行篮球技能学习并完成比赛后,要利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本节课内容进行评价。首先让有表达欲望的学生积极发言,发表自身想法,而后每组小组长对组内成员进行评价,并赞扬其他小组的优点。最后,教师要对各个小组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表扬鼓励为主,引导为辅。改变以往批评指责性语言,转为鼓励、引导式语言。如“第一组成员的合作精神值得表扬,但希望进一步加强小组成员个人的篮球技能训练,建议小组长定期组织小组训练,提升自身技能,让小组整体水平更上一层楼。”重要的是,在评价过程中,要以自愿为基本原则,不可强求学生,逼迫学生发表意见或陈述想法。同时,在小组互评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有些学生口不择言,伤害学生幼小的心灵,而此时教师需要及时“救场”,通过巧妙的语言加以鼓励,缓解尴尬气氛,避免破坏课堂欢乐的氛围。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体育快乐教学中,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基本需求,充分运用游戏、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营造欢乐的课堂氛围。组织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进行锻炼,提升体育技能、知识的学习效果。要加入评价环节,让学生了解自身不足,认清自身缺点,并通过他人优势弥补自身不足。

参考文献:

[1]孟丹丹.建设小学快乐体验课堂——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J].漫画月刊,2021(32):28-29.

[2]季奔.情境“在线”,快乐无限——小学体育课堂中情境教学的运用[J].新课程导学,2021(06):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