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柑橘溃疡病的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5
/ 3

防治柑橘溃疡病的措施分析

龙冰雁 黄春雨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425000

江华瑶族自治县农技推广中心大路铺分站 425504



摘要柑橘作为市面上一种常见的水果得到了众多市民的喜爱,但柑橘的产量、质量以及销量一直都受到柑桔溃疡病的影响,柑橘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具有传播速度快,根治较难等特点。在柑橘生长中,溃疡病严重影响其枝叶、枝干、果实,进而导致柑橘产量的降低,同时影响柑橘的商品性与销量,严重损害柑橘种植的经济价值。本文以防治柑橘溃疡病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讨论了如何有效防治柑橘溃疡病,以期从根源上增加柑橘产量与质量,提高柑橘种植的经济价值。关键词柑橘;溃疡病;防治;措施

引言

近年,中国柑橘产业高速发展,其中广西南宁的柑橘种植面积以及产量位居我国之首,柑橘种植也有希望成为首个超过千亿元的产业,未来的柑橘市场将会形成“世界柑橘看中国,中国柑橘看广西”的格局。但在欣欣向荣发展的产业背后,依然存在诸多隐患。柑橘溃疡病作为广西南宁柑橘产区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传播速度迅速,根治较难,为提高地方果品品牌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广西南宁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柑橘溃疡病的防治工作。

1柑橘溃疡病概述

柑橘溃疡病是一种国内外重大植物检疫性病害,目前广东、广西、江西、湖南等地区是溃疡病多发的主要地区,该病是薄壁菌门黄单胞杆菌属地毯草黄单胞杆菌柑橘致病变种,感染柑橘树后主要为害柑橘的叶片、枝梢和果实,一般叶片会在其叶背上出现黄绿色针头大小的油渍状斑点,继而形成米黄色病斑,最后隆起并木栓化;枝梢受害一般以夏梢为重,严重时引起落叶、枯梢;果实受害后也会出现与叶片受害相似的病斑,但是病斑较大,木栓化程度也更加严重,而且会导致早期落果严重,不仅造成减产,甚至会导致绝产。柑橘溃疡病的发生会导致整个种植区柑橘质量与产量下降,给种植户造成较大的打击,因此国内外学者都对该病的发生、检疫及防治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主要有农业防治措施、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大多数种植区都是以化学防治为主,但是该种防治方式存在农药残留问题,溃疡病也难以根除。生物防治在近几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利用植物内生菌、壳聚糖等技术防治柑橘溃疡病,随着中国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逐渐普及,有助于实现种植户增收增效。

2发病症状、发病规律以及发病原因

2.1发病症状

危害枝梢、叶片、萼片后产生木栓化隆起斑,病斑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在感病寄主上病斑大而隆起,在较抗病的寄主上病斑较小,略扁平。叶片染病。初在叶背产生浅黄色针头大小的油渍状斑点,后略扩大,颜色变成米黄色或暗黄色,后穿透叶片的正反两面同时隆起,背面隆起比正面尤为明显,成为近圆形米黄色病斑,病斑中央呈火山口状开裂,呈海绵状,木栓化,表面粗糙,隆起更明显。后病斑中心凹陷微细轮纹或螺纹状,四周生暗褐色油腻状外圈或黄色至黄绿色的晕环,直径3~5毫米。有时几个病斑相接,形成不规则形大病斑。枝梢染病。以夏梢受害为重,其症状与叶片相似,开始产生油渍状小圆点,暗绿色至蜡黄色,后成灰褐色,比叶片上病斑更加突起,直径大小5~6毫米,病斑中心似火山口状开裂,但无黄色晕圈,严重时叶片脱落,枝梢干枯。果实染病。病斑更大,直径4~5毫米,大的约12毫米,表面木栓化程度更高,病斑中心似火山口开裂更大。未成熟的青果病斑周围有黄色晕环,果实成熟后则消失。病斑只限于果皮上,发生严重时会引起早期落果。

2.2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

病菌在叶、枝梢及果实的病部组织中越冬,翌年春条件适宜时从病部溢出,借风雨、昆虫和枝叶相互接触后短距离传播,经寄主的气孔、皮孔和伤口侵入,远距离传播则主要通过带菌苗木、接穗和果实。该菌从伤口侵入比自然孔口侵入容易,8—10月台风、暴雨多,不仅造成寄主伤口多,而且利于病菌侵入、病害传播,每年台风、暴雨后常有一个发病高峰期,病菌传播受到寄主品种抗病性、寄主生育阶段,影响寄主生长的农业技术、气候条件以及潜叶蛾危害和大风刮伤等伤口因素影响。气温25~30℃时,降雨量与病害发生呈正相关,发病较严重。感病的寄主只有在高温多雨条件下易受侵染,雨水是病菌传播的主要媒介。病菌侵入需要组织表面有20分钟以上的水膜,降水多的年份和季节发生重。不同柑橘对本病抗性有很大差异,以甜橙类感病最为严重,其次是酸橙、柚、枳,宽皮柑橘类感病较轻,金柑抗病。偏施氮肥、抽梢不一致,有利发病,潜叶蛾、恶性食叶害虫、凤蝶等幼虫及台风不仅是病害的传播媒介,而且其造成的伤口,有利于病菌侵染,加重病害的发生。该病一年有3个发生高峰期。春梢发病高峰在5月上中旬,夏梢发病高峰在6月中下旬,秋梢发病在9月下旬至10月初,以6—7月夏梢和晚夏梢受害最重。

2.3柑橘溃疡病的发病因素

经过相关数据与多年实践观察分析,广西南宁柑橘溃疡病发病期普遍集中在每年4~11月,9月是发病高峰期。潜伏在病株病斑内的病菌是柑橘溃疡病的主要侵染源,且潜伏期较长,通常为1a以上,越冬时就已侵入柑橘枝叶中,次年春季时传播,进一步侵害柑橘主体,最终大面积损害柑橘果实。因为广西南宁地理位置的原因,台风暴雨较多,天气因素的影响导致柑橘伤口较多,使病菌侵入较为容易。受到广西南宁气温影响,病源体在高温多雨的情况下更易侵入并形成感染。因柑橘品种不同,病源体的抗病特征也存在差异,若将各品种的柑橘种苗进行混合种植,将为病源体的传播提供有利条件。另外,种植管理的科学化可以有效降低柑橘溃疡的发生率,柑橘枝叶的修剪程度、施肥管理都会直接影响柑橘溃疡病的发生。

3柑橘溃疡病防控技术

3.1检验检疫

加强对柑橘溃疡病的检验检疫,是控制该病害蔓延的重要措施之一。用于该病害检疫的方法主要有生物学检测法、噬菌体检测法、酶联免疫检测法、核酸杂交技术、DNA指纹图谱分析、PCR检测方法、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法等。相较于传统方法,PCR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快速、便捷的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检测方法。可以将叠氮溴化乙锭(EMA)与PCR技术结合起来,利用EMA的选择渗透性,降低了检测结果假阳性的概率。根据柑橘溃疡病病原菌基因组中一段保守序列设计LAMP引物,建立了柑橘溃疡病菌的LAMP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仅需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就可检测是否有柑橘溃疡病的发生。相较于PCR检测方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法的操作更为简洁,且对试验室的要求更低,更适合在基层推广使用。

3.2抗病品种

不同柑橘品类对柑橘溃疡病的抗性存在差异。酸橙和甜橙感病最重,柠檬、柚、葡萄柚感病次之,金桔类抗病性最强。同一柑橘品类的不同品种对柑橘溃疡病的抗性也存在差异。通过对脐橙的不同品种对柑橘溃疡病的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纽荷尔”脐橙发病较重“华盛顿”脐橙发病较轻,以枳橙做砧木的植株发病较轻。在柑橘溃疡病的病区,可以通过种植相对抗病的品种,或选择抗病效果较好的砧木,减轻柑橘溃疡病的发病。抗病基因的发现与研究,为分子植物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前文提到,可以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提高植株的抗性,还可以通过转外源抗病基因来提高植株抗性。通过原生质体转化技术构建了含有水稻抗黄单胞菌基因Xa21的柑橘植株,获得了10个转基因品系,并对这10个品系的抗病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这10个转基因品系的抗病性均有提升。将Snakin-1基因转入柑橘中,并对5个不同的转基因株系进行了抗性测定,结果表明,在这5个转基因株系中柑橘溃疡病的发生明显减轻。这些抗性品种的研究为长期控制柑橘溃疡病的发生提供了可能。

3.3化学防治

在国内的柑橘溃疡病区以栽培措施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来减轻该病害的危害,但目前的防治措施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化学防治是使用最多和最广的一种方式。使用的防治药剂主要包括铜制剂、农用抗生素、噻唑类和微生物制剂等。铜制剂是防治柑橘溃疡病的首选药剂,但长时间使用铜制剂带来的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为了减轻使用铜制剂对环境的影响,研究每立方米树冠铜制剂的使用量,结果表明,每立方米树冠使用40mL的水,铜制剂浓度达到36.8mg/m3对柑橘溃疡病就可以有较好的防效。合理减少铜制剂的使用量,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户收益。随着农用链霉素的禁用与病原菌对铜制剂的抗性增强,替代药剂的研发与使用已刻不容缓。研究新型复配药剂25%春雷霉素·叶枯唑对柑橘溃疡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5%春雷霉素·叶枯唑对柑橘溃疡病的田间防效可达到80%以上。通过研究甲氧基查尔酮(BC1)和羟基查尔酮(T9A)对Xcc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BC1和T9A在20~40µg/mL范围内能有效抑制该菌的生长。通过研究2种系统获得抗性(SAR)诱导剂—苯并噻二唑和噻虫嗪对柑橘溃疡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土壤施用苯并噻二唑和噻虫嗪可以较好地控制病害的发生。铜制剂的合理使用及替代药剂的研发与利用,为柑橘溃疡病的防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3.4生物防治

长期使用化学药剂,不仅会导致当地的病原菌产生抗药性,而且农药的残留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都有不利影响。生物防治具有安全、环保的优点,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科学家从植物中分离到了134株内生细菌,并使用3株野生型和6株具有链霉素抗性的Xcc菌株进行了抗性筛选,从中筛选出来2株明显抑制Xcc生长的菌株,经鉴定确定其均为苏云金芽孢杆菌。内生真菌对柑橘溃疡病同样具有抑制效果。通过组织分离培养法,从柑橘抗病品种的健康植株的不同组织中分离纯化得到了72株内生真菌,测定了其中30株内生真菌对Xcc的抑菌活性,发现29株内生真菌表现出不同程度抑制活性,抗病品种内生真菌的发酵提取物普遍对Xcc具有抑制作用。除内生细菌与内生真菌外,用于防治昆虫的生防菌、菌根真菌及根际细菌对柑橘溃疡病的防治同样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喜昆虫假单胞菌可以在自然条件下侵染杀死昆虫,研究表明,喜昆虫假单胞菌不仅可以杀死昆虫,对Xcc也有较好的抑制效果。通过研究菌根真菌对柑橘溃疡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预先接种菌根真菌的柑橘对溃疡病的抗性明显增强。研究根际细菌对植株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可以诱导柑橘植株产生系统防御反应,增强植株对柑橘溃疡病的抗性。虫源生防菌、菌根真菌和根际细菌的研究为后续生防菌的筛选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3.5植物源杀菌剂

植物源农药是源自植物体的农药,是利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生的化学物质作为杀虫、杀菌以及除草等农用生物活性的化学品,具有生物活性高、选择性强以及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等优势,且低毒、易降解、不易产生抗药性。用于杀菌的植物源农药又称为植物源杀菌剂。研究葡萄渣提取物对Xcc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预防性地施用1000µg/mL的葡萄渣提取物对柑橘溃疡病有较好的防效。研究苋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Xcc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苋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Xcc存在抑制效果。研究3种浓度的壳聚糖对柑橘溃疡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粘度12的壳聚糖对Xcc的抑菌效果最好,具有防治柑橘溃疡病的潜力。研究外源亚精胺对甜橙溃疡病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外源多胺能减少甜橙溃疡病的发生,多胺有助于提高植株对柑橘溃疡病的抗性。植物源杀菌剂有防治柑橘溃疡病的潜力,值得继续深入开发。

3.6病虫草综合防治

柑橘经潜叶蛾幼虫为害后,易发生溃疡病。对柑橘潜叶蛾对柑橘溃疡病的影响方式和为害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柑橘溃疡病会随柑橘潜叶蛾的虫隧道扩散传播,在柑橘潜叶蛾高发期,柑橘溃疡病病斑多表现为粉末状,且柑橘溃疡病和柑橘潜叶蛾在消长动态上存在年度间和年度内的同步性。果园杂草对柑橘溃疡病的发生同样存在影响,通过研究Xcc菌株对苋菜、苜蓿、高粱、黑麦草、苍耳、马齿苋、车前草、藜等8种常见柑橘杂草的侵染能力,结果表明,除马齿苋外,Xcc菌株在其他植株上均可以繁殖,杂草治理是防治柑橘溃疡病的重要措施。综上,柑橘潜叶蛾的虫口数量及果园杂草影响柑橘溃疡病的发生流行情况,控制柑橘潜叶蛾的数量、及时清除果园杂草对防治柑橘溃疡病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结束语

柑橘食用价值及药用价值较高,种植后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根据广西南宁的地理环境,有利于柑橘的生长,但由于近几年生态大环境的变化,台风雷雨天气频发,环境温度普遍升高,也为柑橘溃疡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病害面积与病害程度日趋严重。为了实现广西南宁柑橘的优质高产目标,推进柑橘产业的高效发展,必须做到科学化管理,对柑橘溃疡病要进行重点预防与综合治理,结合化学药剂防治,对已感染的树苗进行及时销毁,并对周边区域进行化学药剂的消毒保护,科学的进行枝叶修剪与抹芽控梢,保证种植园圃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龙冰雁 (1974-) ,女,硕士,教授,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培育

黄春雨,(1978-),男,本科,农艺师职称,从事农技推广工作20多年

基金项目:2021-YZKJZD-020 永州地区柑橘溃疡病发生因子及繁殖措施 永州市科学技术局

参考文献

[1]杨玉丽,张化平,邓红军,向胜华,曹珺珺.不同药剂防治柑橘溃疡病药效试验研究[J].湖北植保,2021(06):23-24+37.

[2]黄武军,郭清万,钟德志.浅谈赣南脐橙柑橘溃疡病防治技术[J].浙江柑橘,2021,38(03):45-46.DOI:10.13906/j.cnki.zjgj.1009-0584.2021.03.012.

[3]肖逍,丁良,丛郁,徐旭凌,乔欢,何四龙,许文建,徐天舜.柑橘溃疡病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J/OL].园艺学报:1-12[2022-01-01].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20-0866.

[4]李雪蓉,傅爱斌.宜章县柑橘溃疡病药剂防治试验[J].湖南农业科学,2021(08):67-69.DOI:10.16498/j.cnki.hnnykx.2021.008.018.

[5]冯清.柑橘溃疡病绿色防控有关问题探讨[J].中国植保导刊,2021,41(08):96-98.

[6]邝平,李雪,徐贵昌,雷杰,张君艳.不同药剂防治柑橘溃疡病田间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21(15):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