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餐前餐后活动的有效组织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6
/ 2

中班幼儿餐前餐后活动的有效组织探究

陆华元

南宁市武鸣区直属机关保育院 广西南宁 530199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下一代期望值的不断提升,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逐渐成为民众所关注的焦点,故而我们有必要不断创新完善与幼儿相关的教育形式及内容。而餐前餐后活动环节作为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在调节幼儿状态方面能更有效的起到过渡作用,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本文以中班幼儿为例,且基于幼儿自身的心理及行为活动特征来分别讨论该如何有效的组织餐前餐后活动。

关键词:活动、有效组织、中班

  1. 引言

幼儿的用餐关系到他们自身的营养与健康,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就餐能力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故餐前餐后活动作为孩子们在园一日学习生活与进食的重要过渡环节,务必要得到重视。而轻松愉悦的用餐氛围及较高的用餐积极性是保证孩子正常摄入营养及能量的关键。故而在餐前餐后的活动中幼儿园需更注重于用餐氛围的营造以及孩子情感的需要。同时餐前餐后活动作为幼儿园重要的保育工作之一,本着生活即是教育的原则,充分利用好餐前餐后活动对于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下面就以中班幼儿为例,基于该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分别讨论餐前和餐后活动有效实施的策略。

  1. 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

在经过小班一年的学习生活后,中班孩子在身体、心理、认知上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其主要表现为感知觉、记忆能力、专注程度、思维逻辑、动作精细程度以及自身机能都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例如不同于小班孩子,一般的中班孩子在就餐时会有自身饱度的感知及表达,对于事物及其名称的对应关系也有了初步的理解等。同时他们会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能够遵循规则有序进行学习和活动,例如如厕。就餐需要有序排队等。其次情绪会相对稳定,会从最初的以自我为中心逐渐发展至顾及他人感受,有初步明辨是非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过程中会倾向于独立自主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且会因为在完成某个任务而受到表扬时产生喜悦的感受。

基于上述特征,幼儿园在组织中班幼儿进行日常学习生活时,基于强化专注度、操作能力、思维发展等的基础上,还应更加注重孩子的情绪体验以及品格形成。

  1. 有效组织餐前活动的策略

餐前活动旨在调动孩子的用餐积极性,激发幼儿的食欲,渲染轻松愉悦的用餐氛围。以中班幼儿为例,他们餐前活动的流程一般为:保育员科学合理的准备好饭菜,基于小班形成的规则意识幼儿进行有序如厕、洗手,而后需要安静在座位上等待保育员分发饭菜,用餐前教师可相应组织短暂有趣的餐前小游戏以调动幼儿积极性,创造轻松的用餐氛围,最后则是幼儿自主进行用餐。下面就针对于具体如何调动并维持幼儿用餐积极性以及创造良好的就餐氛围进行分析。

首先,教师在安排幼儿每日生活时更要要注重其合理性。有数据表明,科学的日程安排是幼儿良好就餐情绪的基础,例如幼儿在当天的生活中运动量过少或者过大,都会使得幼儿食欲降低,故而在设置孩子每天运动时间上,幼儿园必须要基于该年龄段孩子身体发育情况、新陈代谢需要来进行分散安排。

同时,轻松愉快的就餐氛围是调动幼儿用餐积极性的关键。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如厕、洗手、就坐以及领餐时一定要注重孩子规则一试的养成,整齐、有序、安静的环境有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幼儿对于用餐期待值的提升,试想若整个用餐前的氛围都是嘈杂无序的进行,孩子们的注意力一般都还停留在打闹嬉戏上,那势必会削减用餐的积极性。同时针对于餐前的游戏环节,教师在选定以及组织上也需要多花心思。游戏环节的设定,其根本目的是为激发幼儿用餐情绪,同时为良好的用餐环境做铺垫,其形式表现为多种多样,例如《我的是个好朋友》、《包饺子》、《切土豆》等锻炼手部肌肉的手指游戏,不仅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同时还能达到协调手部肌肉,增进食欲的效果。再例如餐前集体诵读《进餐歌》,在孩子们大声诵读过程中,可以有效强化儿歌内容(筷子勺子不乱放、不挑食不剩饭等),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用餐习惯[1]。同时在用餐过程中教师可以放一些轻松的音乐以达到营造轻松愉快的用餐氛围,舒缓幼儿情绪从而促进其消化腺分泌的作用。其次,切记不强迫孩子进食,针对于特殊的情况,例如孩子确实情绪不佳,身体不舒服等,教师需要通过积极的沟通作以引导。

其次,用餐过程更是培养幼儿独立性,拓展知识的最佳机会。基于中班幼儿身体机能已有初步的发展,同时他们的求知欲会明显提升,会逐渐寻求创新以及认同感。他们会有自己做好自己事情的意识,并且对于未知的事物会展现出强大的好奇心。故而教师在餐前活动中还需要通过自主活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亦或通过渗透知识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例如在餐前活动中不同于小班分发餐具、食物的形式,而改为排队自取餐具、领取食物的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同时,教师也可以将餐前游戏设定为“我是外国人”,选取当日的一种食物作为展示,该食物朋友的中文名字想必孩子们都知道,但其英文名字想必幼儿们就会充满好奇。以此作为拓展知识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过程中孩子们会得到在身心愉悦的体验,也会充分调动接下来的就餐氛围。

  1. 有效组织餐后活动的策略

幼儿在进餐结束后由于身体各项器官都处于功能的活跃期,故而幼儿的餐后活动一般以“静”为主,而针对于该年龄段孩子的行为特征,往往过分宽松的餐后活动会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所以正确合理的餐后活动还需依赖于幼儿园合理的安排及组织。其形式主要以自主活动为主,例如阅读活动、室外观察等,尽量做到在一周内每天的活动不重复。

由于孩子们的进餐时间存在差异性,用餐结束早的孩子可以线安排进行看动画、读绘本等活动。等待幼儿集体用餐结束后教师再组织幼儿进行如厕、整理衣服,最后进行整队。以户外观察为例,开始之前,教师一定要交代活动规则、流程以及注意事项。

同时在后续活动过程中,教师需做到合理科学的规划,结合当日天气变换等具体进行安排。根据季节的变化有目的地组织孩子们参观不同植物或景象。其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同时还达到了扩大幼儿眼界及知识面的效果[2]。其次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有意渗透培养孩子相关素养,例如在室外观察过程中,不摘花、不踏草的行为习惯等。这里注意观察活动中教师主要以幼儿自主探究为主,指导为辅。

另外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进行交流探讨,幼儿在轻松自然的交流氛围内讲述个人发现和感想可以起到塑造幼儿品格的作用。

总结:本文基于中班孩子身心发展的特征,针对幼儿餐前餐后活动的有效组织进行了分析讨论。对于餐前活动,需要在流程规范化的基础上差异化设定每个环节,以幼儿合理科学的日程安排为基础,充分利用餐前的如厕、洗手、就坐以及游戏环节等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就餐氛围以调动幼儿的就餐积极性。其次对于餐后活动基于用餐后幼儿自身身体特征,需要针对性组织相对“静”的活动以达到促进消化,同时能够拓展幼儿知识面和提升自身技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汤燕.小班幼儿卫生习惯养成策略研究[J].启迪与智慧:教育版(中)[J].2014年

[2]王萍.中班幼儿餐后活动的有效组织探究[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