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及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7
/ 2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及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周珂 刘小彩

郑州轨道工程职业学院 河南省郑州 450052

摘要:热爱劳动,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劳动教育的意义越来越重要,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紧跟时代发展,是社会向前发展必不可少的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新时代的劳动教育立足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紧跟时代的变迁,融合更多现代化的科学知识,理论知识更是要结合实践,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生态系统构建

引言: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知识、传递知识,通过劳动,人们实现个人的价值和发展的同时,也为日后走向社会打下基础。劳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仍是走进社会,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在高校的劳动教育中,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不仅有利于当前的校园学习和生活,更是以后走上社会,立足于社会的基础,有助于提升未来在社会的生存能力和生存质量。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结构也随之不断变化,劳动内容也在不断地不断地增加,而传统的劳动教育只是着重于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实践,而忽略劳动价值观、劳模精神等良好素养的培养,致使学生难以形成热爱劳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优秀品质,而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打破原有的教育思维,基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艰苦奋斗为核心素养,对新时代的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进行系统的培养和构建。

一、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劳动教育可以强健学生体魄,磨练学生意志。在劳动教育中,学生亲身参与进行实践,在此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面对解决不了的事情,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负面甚至消极的情绪,但是在事情解决过后,学生就会明白面对挫折、战胜困难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从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自我调节和修复的能力,培养学生越挫越勇,奋斗不息的精神,而在此挫折教育中,学生的体质得到了锻炼,他们在实践中逐渐增强对自然、对世界的控制感,动手能力得到增强。

(二)劳动教育可以培育学生的良好品格。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存在一些劳动价值观偏离的现象,他们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不重视体力劳动,轻视甚至是歧视普通劳动者,这就是社会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足,缺乏统一认同。而劳动教育就是要给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能够保持本心,不随波逐流,在劳动过程中不断认知劳动的价值和感受劳动所带来的成果,从而逐渐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素养,激发其劳动的热情和力量,从而促进劳动精神的形成,健全学生人格的同时,促进其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当前高校劳动教育存在的短板

(一)高校劳动教育体系不完善。

目前虽然大多数高校以开展劳动教育,但是对于劳动教育的开展方式有些片面化,劳动教育的意义在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劳动,热爱劳动,而非机械地完成学校布置的一些强制性的活动,这就与劳动教育的意义相悖。另一方面,虽然学校都有劳动教育课程,但是其课程体系尚未完善,这就会影响劳动教育的成果和质量,因此,学校要构建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完善劳动教育相关的辅导,已达到良好的劳动教育效果。

(二)高校劳动教育形式化。

在现在的高校劳动教育中,劳动教育的形式比较陈旧,内容单一,缺乏时代性,与社会环境脱轨,例如:"走进养老院,关爱孤寡老人""爱心助残活动""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志愿服务和义务清扫等劳动,这些劳动已然不能吸引新时代的大学生,这些义务劳动和所学专业没有关联,对于大学生以后在社会上的发展没有实际帮助。

(三)高校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现阶段的劳动教育往往集中在中小学阶段,进入大学时期后,劳动教育显然已滞后,但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就会进入社会,更需要学校全面系统的劳动教育,以便于做好大学生从学校进入到社会的过渡,从而让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更强。

三、有效开展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策略。

(一)明确劳动目的和价值,树立正确的劳动认知,引导学生积极劳动

大学生的劳动教育主要是通过在高校的学习和实践,所以高校的劳动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高校应根据具体的社会环境和学生的真实状态制定不同形式的劳动教育。例如:通过多媒体,组织劳动知识技能竞赛,开展讲座等形式,让劳动知识和技能渗透到每位同学的心中,让学生真正明白劳动教育的意义和目的。另外,理论知识的学习要基于实践,高校应该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与社会发展接轨,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专业技能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以便于以后更好的走入社会,投入到社会的劳动大军中。

(二)完善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落实教学计划

高校的劳动教育要有清晰的教学目标,有正确的方针指导,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劳动的价值。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更要让教学内容与之专业相关联,增强劳动教育的实际意义。例如:校办企业就是很好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校通过创办校企,加大了学校与社会的沟通,也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劳动实践机会。另外,高校可以建立劳动评价机制,提升大学生劳动精神培养的效果,通过劳动评价机制,对于大学生的劳动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一个长期的坚持和监督,劳动教育的综合测评与之学业成绩挂钩,这就会使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在长期坚持的过程中提升大学生的劳动意识。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劳动精神和劳动模范精神,激发劳动情感,塑造劳动意志

新时代培育劳模精神,对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劳模精神在于热爱劳动,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无私奉献。这些精神实质是劳模精神永恒不变的主题,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它都是劳模精神的核心,是永远都值得崇尚和追求的价值观。劳模精神还在于勇于创新。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新的跨越。高校要充分发挥劳模精神的积极影响,多渠道、多角度地开展大学生积极学习中华民族热爱活动、吃苦耐劳的传统优秀品质,加大宣传劳模精神的社会价值,激发新时达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同和还可以结合线上,通过微博、微信、QQ等渠道进行宣传教育,不间断的向大学生宣传当代劳模的先进事迹,在学习劳模精神的同时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劳动意志。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劳动教育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即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真诚劳动,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引领当代大学生更好的步入社会、融入社会。笔者认为,大学时期的劳动教育,让大学生对劳动有一种全新的认识,在大学期间培养热爱劳动、重视劳动的优秀品质,劳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养成直面困难、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以后的就业非常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秦洪庆.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及生态系统构建的研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5):28-32.

[2]徐莹.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路径初探[J].河南教育(高教),2022(02):42-44.

[3]叶苗.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与素养形成[J].中外企业文化,2022(01):111-112.

[4]钱兴成.新时代劳动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实践路径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12):83-85.

[5]张子怡,孙东山.协同与创新: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逻辑[J].科教文汇,2022(02):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