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英语》课程中思政教育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高级英语》课程中思政教育探究

周雪婷 黎泽萍 吴紫怡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省长沙市, 410114

摘要:思政教育是教育界新兴的教育理念,《高级英语》是外语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包含众多思政元素,二者在教学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如何在《高级英语》教学中挖掘更多的思政元素,如何改进教学方式以实现《高级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各大高校教学者共同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探究《高级英语》课程中的思政教育,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具体建议,改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以实现《高级英语》教学中思政教育效果的最大化,为培养有情怀有素质的高校人才添砖加瓦。

关键词:高级英语,思政教育


1 引言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随后,教育部积极响应习主席指示,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形成了内容全面、类型丰富的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了深化思政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为其建设实施指明了方向。“思政教育”一时间引起教育界学者研究者的热议,然而对具体课程的思政教育研究尚少有人涉猎。本文旨在探究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中思政教育,以期为其提供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和启示。


2 《高级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结合途径

2.1思政教育的现状

尽管,各大高校都会开设马克思原理、毛泽东思想等思政课程,以及设有军事理论思想课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但,高校的思政教育情况并不理想。课堂并未发挥预期作用,其原因如下:

  1. 思政教育质量不高。部分高校思政教育教师自身缺乏足够重视,上课只是照本宣科念课件,并未针对其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拓展思维、结合思政元素的环节占比小,引领作用不显著,课程质量不高。相应,学生得到的思政学习养分不足,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 过度重视知识的传授。学生误认为听课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只专注于应试内容,不重视课堂思想的传授。在认知出现偏差的教学情景下,思政课程无法发挥应有的思想引领作用。

可见,目前思政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如何让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思政学习是我们共同所面临的的问题。而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的学习,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润物细无声”传递思政思想、培养思政素养不失为有效的解决办法。


2.2《高级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内容涵盖了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等多个维度,包含了人文情感、家国情怀等多方面价值观,其教学目标在于一方面从总体上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对语篇的理解与鉴赏力以及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在于增进学生对课文所涉及文化的思考与了解,借助课本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政治觉悟、思想水平、和道德品质,打造培养新时代创新性的外语综合性人才。可见,其课程目标和思政教育培养的目标是紧密切合的。

此外,该课程的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和思政元素。如《高级英语1》(以下举例皆取自《高级英语1》)中,Lesson 2 Hiroshima----the “Liveliest” City in Japan,主要讲述作者在广岛的所见所闻所感,一部分人想忘记那段悲伤历史,另一部分人依旧苦受原子弹爆炸的折磨,可结合当今国际社会的一些恐怖组织以及维和行动展开,传递珍爱和平、守护和平的价值观。Lesson 4 The Trial That Rocked the World,主要讲述圣经《创世说》的内容,指出圣经中相互矛盾,前后不一致的表述,并进行分析讨论,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批判性分析宗教,用全面的眼光看待事物,既要看到宗教的积极作用,也要明白其弊端,从而树立科学思想,引导学生崇尚科学精神,不盲目信教。

可见,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度挖掘这些素材中的思政元素,将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将思政教育自然而然渗透到专业知识与文化的传授当中。从而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


2.3具体途径

  1. 课前学习

课前,学生除了通读全文,查找生词,更应该去了解文章描写时期的文化背景、政治背景以及时代背景。如Lesson 6 Mark Twain—Mirror of American中呈现了马克·吐温早期和晚期风格迥异的性格特点和写作特点,以马克·吐温为镜,折射出那个年代美国的特殊的时代特征、历史画面以及社会背景。学生应该课前大致了解文章背景,熟悉相关背景知识。

此外,教师也应相应做好课前准备,不单单是对着讲义照本宣科,更应该挖掘课文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接着以此篇文章为例,一篇人物传记类文章记叙了马克·吐温的一生,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变迁。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依托课文自行寻找那些可以作为中国历史一面镜的人物,可以说范仲淹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可以说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从不同的方面折射出我们国家不同的历史阶段以及不同的社会文化,增强同学们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这一途径应当普遍适用。再例如在Lesson 12 Ships in the Desert中,“我”一路探寻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最终发现人类活动是导致环境问题及生态破坏的主导因素。学生应当在课前自主搜寻关于生态文明的详细资料,什么是生态文明?全球变暖的定义和原理是什么?咸海生态遭到破坏这一事实又存在哪些细节?这些都属于课前准备内容。教师应不局限于文中出现的某一个生态破坏因素,对各类生态文明破坏的因素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措施,提高环保意识,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 经典段落赏析

《高级英语》是精读课程,有很多经典段落值得反复学习、认真推敲,体会其内涵。教师应该循序善诱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思考其中的价值思想。如 Lesson 7 Everyday Use中迪伊所说“You ought to try to make something of yourself, too. Maggie. It’s really a new day for us.”表示如今的时代今非昔比,有色人种也有权利去接受教育,去过上和白人一样平等的生活。对于这部分课文内容的解读,教师可深入探索在经历了废奴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后民族歧视和平等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学习。

  1. 课后练习与思考

课后,教师应该设有一定量的翻译和写作练习。翻译练习旨在对文章生词僻义的强化学习,对重点句型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专业知识水平。在翻译内容的选择上,可为传统节日风俗,革命精神红色故事等。将思政元素融入翻译练习,让学生在提高翻译水平的同时,了解历史事件以及中华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写作能力是英语专业学生核心能力之一,写作练习旨在检验学生写作技巧的掌握以及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思考。学生通过遣词造句、运用逻辑层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在写作素材方面,可选择时政热点话题,社会热议事件作为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借此提升学生的政治敏感度,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和世界观。

  1. 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的开展对“第一课堂”进行了教学行为延伸,补充“第一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为师生提供良好的课后学习阵地。而针对第二课堂具体开展途径,本文主要就两个方向提出建议:

首先,合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平台。网络信息技术及各类互联网平台为第二课堂的开展提供便利,教师可成立QQ群、微信群分享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时事新闻,并在群内发布讨论,传递思政元素。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单位举办的思政类赛道科创赛事及思政类科研论文撰写,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在实践中体会思政的内涵意义,加深理解。


3 结语与反思

本文将思政教育与《高级英语》课程紧密结合,考虑到受众学生大量接触并了解西方国家的国情、社会、文化、风俗的情况,并结合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危机,着重凸显了课程思政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并提出建议:重视课前学习、经典段落赏析以及课后练习与思考,善用信息网络技术,构建第二课堂,拓展学生学习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