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四度六步”教学法,达“减负增效”之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运用“四度六步”教学法,达“减负增效”之旨

——以《角的度量》这节课为例

刘宁宁

南宁市高新小学南校区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2021年国家提出“双减”政策,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许多教师着手于探索优质的教学方法。广西特级教师戴启猛老师结合自身二十余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四度六步”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快乐地学习。本文是运用“四度六步”教学法,结合角的度量这节课,达到“减负增效”之目的。

关键词:“四度六步”教学法、小学数学、空间观念、有效教学


在2021年7月,国家提出“双减”这一大背景下,如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成为近年来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减负增效”的主阵地在课堂,而课堂最关键的环节在于教师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快乐地学。

戴启猛作为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数学教师,首次提出了“四度六步”的初中数学教学法,该教学法因为创建精彩课堂提高有效教学、缓解了学生认为数学难学、听不懂的焦虑等内涵丰富的主张而受教育届好评。我也希望通过对“四度六步”教学法的灵活运用,使其不仅能在初中教学中体现价值,还能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实现灵活贯通。更好地彰显其教学价值。
一、“四度六步”教学法具体内涵
戴启猛教师所提出的“四度六步”教学法指的是“四度”的教学主张与“六步”的实践架构,其中“四度”包括温度、梯度、深度、宽度,“六步”包括温故、引新、探究、变式、尝试、提升[1],其目标是为了创建精彩的数学教学课堂,有限提高课堂效率。

二、“四度六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应用

本文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第二课时认识量角器和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为例。对该课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设计,以体现其中的“四度六步”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一)“六步”

1、温故(复习提问,温故孕新)

由于学生在二年级时对于角的有关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体验,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因此,在上课之初,教师先领着孩子复习角的定义以及组成,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的学习是做好了准备。将将要学习的认识量角器和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从旧知识中发展出来,为引进新知作铺垫,形成正迁移,这也是设计“温故”环节的理论基础。

2、引新(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引新”应具有思考性、探索性和开放性,将新知融于富有思考性、探索性的情境中,不但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同时,“引新”环节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2]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利用∠ 1和∠ 2的争吵(∠1对∠2说:“我比你大,你应该叫我老大,你看我的边比你长多了。”而角2不服气地说:“才不是呢,我比你开口大,所以我比你大多了。”)制造问题冲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知道开口越大,角就越大,∠2比∠1大,接着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到底∠2比∠1大多少呢?”抛给学生,如果还用已知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这样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很自然地过渡到新课内容,有活力的课堂自然也有了温度。

Shape1


3.探究(合作探究,活动领域)

探究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创造好的情境和提出好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尝试,更好地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探究一中,在认识量角器的时候,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量角器上有什么并和同桌说一说,再结合学生的汇报课件介绍各部分的名称,最后教师拿教具考问学生各部分的名称,加深了对量角器的认识。在让学生认识1°角的时候,结合量角器的由来的微视频以及希沃课件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出1°的大小,有效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1°角的实际大小的表象,这样也符合了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

探究二中,在学生尝试度量∠1大小的时候,先独立测量,再小组内四人讨论交流,小组代表汇报,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初步感知量角的方法;再通过听其他小组质疑、汇报和全班交流,碰撞进一步了解量角的方法;然后师生总结量角的方法;最后通过多媒体演示深化量角的方法。有效地促进了数学知识的逐步抽象和概念的形成。

4、尝试(尝试练习,巩固提高)
经过对例题的引入和探究,学生认识并会使用量角器来测量角的大小,接下来,老师应该布置适当的习题,自主度量∠2的大小以及判断题的尝试练习,为学生提供独立尝试解题的机会,并在独立完成的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的应用与巩固。这样由感知-了解-掌握-深化-应用实践,强化巩固了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促进了学生学习技能的掌握。在学生独立完成基础练习后,教师可采用集体订正的方式,比如测量∠2是75°,对的举手,通过举手判断正确率,完成对习题的讲解。在“双减”的大背景下,避免了题海战术,做到当堂习题课上做完。

5、变式(师生互动,变式深化)

变式是对相同知识点不同形式的呈现,是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由浅入深、富有成效的训练,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对于第一个角开口不同方向的角的度量,一般习惯上是使用量角器的外圈刻度去测量,也可以旋转角的方向用内圈刻度去测量,但是比较麻烦,从中总结出:开口朝右,读内圈刻度。开口朝左,读外圈刻度。对于第二个角,角的边长比较短的时候要延长角的边长,要让学生明确知道延长后角的大小不变,这个角开口朝上,可以用内圈刻度测量,也可以用外圈刻度来测量,达到了一题多种方法的目的。“变式”这一环节实现了教学的层层递进、循环上升,展现了高效率的教学。

Shape2

6、提升(适时小结,兴趣延伸)

“适时小结,兴趣延伸”环节设计并不是对知识脉络的简单重复,目的是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研究方法以及运用过程三个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让学生全面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启发学生用类比或迁移的方法学习后续课程。

6279ca8c733ce_html_fd582af9827fce96.png

本课“提升”环节,我设计了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的能力,也满足了更高层次学生的需求。

(二)四度

1.温度

追求课堂的温度,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如沐春风之感,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激励,并收获意外和惊喜。在本节课堂中,“引新”环节创设了两个角的争吵的内容适合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老师,从而爱上数学课,增加了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有助于数学课堂的有效开展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当然还有老师的语言艺术、和蔼的面部表情、亲切的肢体动作和设计寓教于乐的活动,用富有兴趣的活动吸引全体学生,用充满智慧和正能量的语言启迪和鼓舞学生,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师生和谐的教学境界[3]
2、梯度
有梯度的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分层教学的意识和智慧,分类指导的设计和措施,多维评价的理念和行动,达到帮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追求有梯度的课堂,不仅践行了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更落实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如在本堂课的练习中,教师可以提出由易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基础题目的尝试练习、再到中等难度、多种方法的变式练习,最后到难度较大、拓展思维的提升练习。

3、深度

有深度的课堂不是传统地追求教学的“繁难偏”,而是通过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紧扣数学课程标准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本质把握,使教学变得简单、清晰和生。并引领学生触及数学知识的本质,感受数学知识内在的思想和方法,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变式”环节的设计即是对深度的原则的有效体现,深度教学有利于学生课堂高效生成。
4、宽度

追求有宽度的课堂,做到注重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数学是“理、化、生”学科的基础,在学习方法以及理论研究都有想通之处。注重将教学内容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例如“提升”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别测量出三个角的大小,同时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是180°,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体现了本节课的宽度。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对“四度六步”教学法进行了简单阐述,接着以角的度量这节课进行设计,阐述了“四度六步”在教学中的体现,希望通过这个教学法,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提高课堂效率,为今后的教学之路创造精彩。
参考文献:
[1]王玬.创造师生共同发展的精彩课党——对戴启猛初中数学“四度六步教学法”的评折[J].广西教育,2020(5):62-64.
[2]戴启猛.创造更加精彩的课堂——初中数学“四度六步”教学法的20年实践和探索[J].广西教育,2020(2):15-19.
[3]戴启猛.基于初中数学“四度六步”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架构[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0(3):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