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能源国企国际化经营中跨文化沟通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6
/ 3


浅谈能源国企国际化经营中跨文化沟通问题

——以中东国家沙特、科威特为视角

华春哲

身份证号码:23060419820204****

摘要: Olsonamp;Kroeger(2001)在研究中证明熟练掌握外语和海外经历是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可以提升有效跨文化沟通能力,我国的跨文化管理之前主要集中在学者、留学生和在华外企等特定群体,但今天随着“走出去”步伐加快,已融入国有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目前受全球疫情影响,中方员工外派时出国、转机、入境要接受多次隔离,此外如科威特等部分中东国家不承认中国疫苗,正常的倒班休假无法实现,国企更将目光聚焦管理好外籍雇员,减少关键岗位外籍员工离职率。本文以中东产油大国为切入点,归纳总结跨文化工作开展现状,阐述跨文化冲突问题及其成因,最后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国际化经营;跨文化沟通;中东国家;

1在中东国家开展国际化经营的特点与难点

1.1中东国家是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战略重点

中东地区素有“世界能源库”之称,针对全球126个油气资源国的油气资源进行分析,最丰富的地区是中东地区,最终资源量为1840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三分之二;中东地区石油年产量33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三分之一,阿拉伯主要产油国均为欧佩克成员。沙特和科威特这两个国家都位于“一带一路”沿线波斯湾西岸,沙特的石油储量为2660亿桶、占世界总量26%、科威特石油储量940亿桶、占世界总量10%,沙特市场门槛之高被喻为世界石油工程“奥林匹克竞技场”。

另一方面,中国是油气消费大国,但国内石油资源不足,因此国际石油资源关系到中国能源安全,而石油在中长期内作为世界主要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导致石油资源过于集中的中东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市场。

1.2 中东国家语言和民族习性

中东地区位于欧、亚、非三洲交汇之处,有25个国家(西亚20国、北非5国),总面积约637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4.9亿,政体既有政教合一的君主制也有集权的民主共和制。以阿拉伯人为主体,绝大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最主要的语言和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的宗教语言是标准阿拉伯语,现为21个阿拉伯国家的官方语言。全世界以阿拉伯语为母语的人数超过3.39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5%。熟练掌握阿拉伯语对中东地区的跨文化工作非常重要。

受《古兰经》影响,饮食、服装、节日、行为标准都与中国习俗有很大差别,不吃猪肉、禁止饮酒、妇女出门需穿戴黑纱等,中东地区属于伊斯兰-阿拉伯文明圈,而中国属于儒学文明圈,中阿民族习性差异较大,甚至阿拉伯人和中国回民的习性差异也很大。再如中国人集体意识和奉献意识强,但外籍员工注重个人享受,适应不了中式“加班文化”等等问题。

1.3 中东国家体制问题

(1)中东政局不稳定,政治体制僵化、行政体制和宗教改革滞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中东国家政府工作不透明体现在沙特官员权力大且随意性较强,有关系和人脉则很快通过、没背景则被搁浅几个月再讨论,缺乏固定的办理标准,人们日常普遍引用《古兰经》里的经典作为办事的标准,而《古兰经》已经有1500多年没有任何的改动和调整,这些都导致跨文化工作开展困难多;

(2)政府办事效率慢也是制约我方企业跨文化管理提升的重要原因,例如签证申请工作和高级访问团接待工作必须集中在9月份之前,因为9月份就是斋月,政府部门每天就工作1小时,这个月基本属于办公停滞状态,无法办理签证等跨文化手续;

(3)沙特政教合一性质制约跨文化工作开展,沙特主流是保守的瓦哈比派(属于逊尼派),而东部油田区属于什叶派,宗教矛盾是突出的。沙特不允许在公开场合集会,违者将被处以1000里亚尔的罚款。同样也没有圣诞节庆祝和电影院、不得进行党务、传教、情人节等活动。例如沙特东部省华人新春晚会需要提前办理人数、节目等审批手续;

1.4 西方殖民文化影响

受其油气资源丰富的影响,历史曾沦为西方帝国殖民地,导致今天中东地区既有总统制也有王室统治的君主制(如沙特、科威特)和议会制国家(如埃及)。

(1)沙特曾是英属殖民地,受英联邦国家影响,如在沙特发生车祸,与国内不同的是必须交警开出准修单后才能送汽修厂修车,否则政府将严惩沙特汽修厂。而科威特也曾是英属殖民地,受英式思维影响,正规信函送递必须先发纸面传真,且我方收到传真后务必签字后回传的办事风格。

(2)摆脱英国独立后,目前沙特和科威特国防力量依托美国军事基地,沙特不像科威特一边倒,而是平衡国际关系,需要重视改善和中国关系;

(3)中国在中东国家影响力不够,相应的结果是签证门槛高、周期长、缺少直航航班等弊端,当然中东地区由于石油的存在,中国和中东国家会互相更加重视,企业跨文化工作开展会越来越方便;

2 国际化经营中跨文化冲突案例研究

文化的核心就是对信仰的执着。中国文化受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推崇集体价值至上,人们推崇谦虚礼让、中庸之道,提倡相互支持和对集体的责任,不爱争强好胜;伊斯兰教核心是对真主安拉的信仰,受到阿拉伯游牧民族文化影响喜欢争抢好胜,《古兰经》圣训不仅是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

跨文化交流是指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成员相互间进行交往的活动,也指说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交际。因此应深入挖掘两种历经沧桑的古老文化里的共同点,为国际化经营所使用。每一种文化都有特有的价值体系和判断标准。

2.1 沟通意识不足

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同一种事物的不同看法。中国文化的一个正常的行为在阿拉伯文化中可能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两种文化存在差异,体现在语言、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尊重文化、差异对待。比如基层队伍里有欧美国籍监督、有中国国籍人员、有印度巴基斯坦技术骨干、还有阿拉伯本地雇员,各种文化互相交织。这要求中方管理层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干涉中东地区的民族信仰,将矛盾降低到最小,以获得穆斯林从心底重新对中国人的尊重和认可。

斋月是是伊斯兰历第九个月,在这个月内,从太阳升起到落下,《古兰经》要求穆斯林都不允许进食和饮水,针对斋月的特殊情况,中资企业出台《拉马丹月特别注意事项》,要求中国人在内的所有非穆斯林员工,斋月期间一律不得当着穆斯林的面进食、饮水,不强制穆斯林加班,确需加班的应提前和穆斯林充分沟通无异议后按当地法律支付200%加班工资。

2.2 沟通知识不足

针对中东国家“政教合一”的特殊国体,从派出前提醒出国人员遵守往访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伊斯兰风俗习惯,做到派出人员出国前就已充分了解阿拉伯国家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不断适应伊斯兰国家风俗和项目施工要求。如果当时能提前进行跨文化教育,就可以规避错误的发生。

为庆祝项目开工和犒劳队伍,科威特某中方项目经理忽略禁忌,私带1瓶威士忌酒进入油区。《古兰经》教义对饮酒实行严厉禁酒管控,饮酒和私自酿酒要受六个月徒刑或鞭刑。该项目经理当场被军警抓获并监禁,后来经过大使馆营救,交纳罚款才释放。

2.3沟通态度不对

在国际化经营中要实行入乡随俗法则。要考虑到当地宗教要素,其中宗教禁忌和信条对跨国经营理念有较强的影响力。面对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类型、不同文化发展阶段的中东国家员工要奉行“平等、沟通”的办事理念,跨国公司经营的成败与否,与其入乡随俗的经营理念休戚相关。

某平台经理(中国籍)与钻工(阿拉伯籍)起纠纷,起因是中方经理怀疑钻工晚上工作偷懒、在祈祷室里睡觉,愤怒中国籍平台经理把祈祷室大门锁住,不让所有穆斯林祈祷。分公司负责人立即终止该井队长的做法,给予穆斯林以全方位的尊重,以控制住穆斯林激化的情绪。

2.4管理技能不足

外事无小事,在重大外事活动中,应按照“合理而可能”的原则提前思考到位。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不要看轻生活上的小事,往往是一些小的事情引发大的跨文化冲突。

2019年某中资企业邀请沙特代表团来北京考察,期间因考察团提出去清真寺祈祷的需求,中方接待人员专门送代表团到牛街清真寺去祈祷,牛街是北京城最早、最正规的清真寺,但让中国人意外的是沙特代表团的很多人但很快受不了中国香料欲呕吐,原因是沙特人使用专门的阿曼乳香来祈祷,而中国回民祈祷使用的绿色的芭兰香,沙特人说中国芭兰香让他们心神不宁,无法安心祈祷。

再如阿拉伯人如厕后爱用清水清洁身体,而境外井队生活住宿的营房都是从中国制造后运往国外,其厕所并没有配置阿拉伯喷头,而在伊斯兰文化中,解手之后必须用喷头冲洗干净,而我国文化则认为如厕后用手纸解决。其实淘宝网上不到50元就可以买到。

3做好中东国家跨文化工作的措施与建议

3.1 解决措施

SWOT分析法, 又称态势分析法, 是一种进行战略选择的有效工具。所谓SWOT分析, 就是在分析组织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基础上, 总结出组织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因素 (Strength) 、劣势因素 (Weakness) 、机会因素 (Opportunity) 和威胁因素 (Threat) , 并对此做出直观的战略启示。




内部环境



SWOT矩阵

S优势

1.中国企业学习外语和知识的能力强。

2.中国国家形象好,中国企业很友好。

W劣势

1.缺乏跨文化沟通意识、知识、态度和技能。

O机会

1.中国重视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努力开展“一带一路”建设。

2. 中阿双方都致力于跨文化研究。

S-O战略(发挥优势,利用机会)

1.积极参战所在国展览会。

2.邀请外交部官员来公司授课,讲述所在国法律法规和风俗禁忌,培养跨文化人员。

W-O战略(利用机会,克服劣势)

1.在境外对中方外派人员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展培训,培训阿拉伯语、阿拉伯文化、跨文化沟通技能。

2.开展外事教育,组织中方员工出国前学习出国后如何注意内外有别及如何遵守驻外机构纪律。

T威胁

1.受疫情影响,中方外派员工无法正常倒班休假。

2.中东国家政府对外国公司提出本国国民保护政策,必须雇佣30%当地国民。

S-T战略(利用优势,挑战威胁)

1.开展“师带徒”活动,拉近中方人员与外方人员距离。

2. 设立境外人员培训中心,开设汉语、中国文化培训。


W-T战略(克服劣势,回避威胁)

1.与大使馆合作,推动包机等形式,解决倒班休假,并利用国内高校资源学习跨文化知识。

2. 所在国劳工部合作,积极履行所在国社会责任,利用宣传资源宣传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


3.2 建议

3.2.1 强化跨文化沟通意识,推动跨文化培训多样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建规矩、守规矩1”。国际化经营一定要加强跨文化制度管理,做到凡事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但很多人不了解出国人员需提前准备的哪些具体工作、办理出国任务批件和护照有哪些特别注意事项、出国期间需要提醒的哪些外事纪律和涉外安全知识。

另外应针对国际化经营具有敏感性和涉外性的特点,要求工作人员素质高、知识全面。应按照语言培训、业务和纪律培训等课题定期组织培训,推动跨文化培训多样化、常态化。

一是小语种培训:应针对沙特政府公务员普遍不会说英语的现状,学习阿拉伯语对跨文化工作非常重要,应组织中方人员学习《跨文化阿拉伯语500句》或回国休假期间短期培训阿拉伯语;同样,为外籍员工增设汉语课程,增加团建和培训机会。

二是跨文化业务培训:应定期组织外事规章制度、接待流程、公共安全、出入境管理、海外展会、对外宣传等业务培训;

三是跨文化纪律培训:应定期组织中方员工学习中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习俗,出国后如何注意内外有别及如何遵守驻外机构纪律。制作《因公出国前外事教育》,内容应包括出国人员在国外禁止做的事情。

3.2.2 强化跨文化融合意识和态度,提升跨文化管理技能

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早在1400多年前就说过:“求知不怕远到中国”2,使得当时的穆斯林远渡重洋到中国来求知与经商。可以理解为先知认可中国文明、想让阿拉伯人从华夏文明中汲取知识和美德。孔子也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鼓励我们向周边人学习长处。中国“儒家文化”体系与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至上”确实在观念上存在不同,但两者仍有共通之处。两种文化对沟通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跨文化工作应多鼓励跨文化之间的求同存异。

一方面是加强跨文化研究,应该重视对不同文化的学习,以实施有效的跨文化管理。不仅要理解中国文化如何影响阿拉伯员工的行为、外籍员工不同宗教派别之间的矛盾症结,还要了解阿拉伯文化如何影响中国派出管理人员的行为。目的在于找到两种文化的结合点,发挥两种文化的优势,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并最终培养出一批跨文化管理人员;

另外一方面是加强跨文化融合,加强沟通交流:民族文化的隔阂根源体现在于不同文化背景人无法交流,要遵守中东国家的法律、风俗、国情:在跨文化交流时,要尊重和适应多文化价值观、宗教观、风俗习惯、语言表达等方面差异。以此消除矛盾气氛、做好工作;

4 结论

(1)跨文化融合需要增进中外文化差异的理解,消除隔阂。

(2)忽视伊斯兰文化禁忌,会给国际化经营造成困难。在中方人员派驻境外前就要做好跨文化教育。

(3)积极沟通并进一步建立完善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用制度管好外籍员工。

参考文献:


  1. 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1970年第十版

  2. 纳忠翻译 [埃及]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一册1982年

  3. 彭树智《中东国家通史》西北大学出版社 2012年

  4. 朱凯、史希同译《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 1990年1月出版

  5. 赵敦华《西方哲学通史》(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6. 韩露《浅谈新形势下国企跨文化工作及涉外人员素质》中国论文网

  7. 颜垒《我国企业跨国管理与跨文化冲突》河南社会科学,2017年9月

  8. 张天雷《石油公司国际化过程中文化融合研究与实践》当代石油石化,2020年10月

  9. 王雪《海外企业跨文化冲突管理》全国流通经济,2019年8月

  10. 刘芝钰《文化维度视域下跨文化冲突的原因及应对策略》传媒论坛 2020年1月





1

2

3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