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职服装设计教育教学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9
/ 2

探析高职服装设计教育教学改革

孙宁宁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00

摘要: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服务装行业的进步,社会及市场关于应用型服装设计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多。然而,目前高职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导致本专业人才素养整体偏低。因此,立足新形势,应积极转变高职服装设计教育教学理念及方法,加强教学改革,重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以便切实满足新时期关于高职服装设计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服装设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引言: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背景下,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关于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了,同时也针对服装设计审美提出了新的标准。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服装设计专业便已起步发展,以服装制造工艺、剪裁及纺织等为主。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服装设计专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全面调整了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课程及方向。然而,为了切实保障新时期高职服装设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仍应持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以便能增强高职服装设计教育教学专业人才综合技能,为其日后尽快适应岗位工作保驾护航。

一、目前高职服装设计教育教学现状

(一)课程体系落后

大多高职院校依旧沿用传统课程设置方法,服装设计课程和课程间的关联性较低,课程覆盖面较为狭窄。同时,服装设计课程内容更新速度极其缓慢,与新时期的服装市场及服装行业前沿资讯间,保持着较大的距离,不利于该专业学生在短暂时间内,迅速接受前沿服装设计理念及想法。此外,该专业学生在学习服装设计知识及技能前,普遍接受普高教育,既往学习过程中更重视文化课的教学,忽略专业技能潜力的培养。因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知识具有超强的综合性,不仅涉及文化知识,还涉及艺术知识,这对学生形象思维以及空间比例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及标准[1]。但是,在过往普高教育过程中,学生并未接受过系统训练,严重限制学生服装设计知识眼界。

(二)理论及实践课程比例不均衡

众所周知,高职服装设计专业需要该专业学生具有超强的制作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在学习理论知识后,要将相关知识应用在实践中。但是,目前大多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依旧以理论课教学为主,未曾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服装设计实践机会。由于实践课比例缺失,则难以学生服装设计动手能力及制作能力。

(三)服装设计理念与市场需求不符

职业院校更重视培育专业型技能人才,在学生毕业后,会进入社会中的工厂或者相关公司。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之际,本应关注服装知识实用性,应与市场需求有机融合。但是,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在讲解服装设计知识和技能时,更看重“新颖”与“另类”,一味地模仿西方国家服装设计理念,此种设计理念虽然能带来震撼的效果,但是却难以与我国服装市场相互融合,最终不被市场“买单”[2]

二、高职服装设计教育教学改革建议

(一)健全服装设计课程培养体系

作为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教师,要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用独到的眼光洞察服装界发展态势,并及时带领学生学习及分析前沿的服装设计资讯,令学生跟上世界服装设计潮流。同时,教师应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服装设计专业知识及技能学习情况联系服装设计专业教材及相关素材,结合学生具体情况,为学生提供有益指导。条件允许情况下,教师也可以自主编辑与补充服装设计教材,填补遗漏内容,进而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服装设计知识体系。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优化服装设计课程体系之际,要有效均衡理论课及实践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强化服装设计综合技能,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服装设计行为,设计出更多优质的服装作品。

(二)立足专业课教学培养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属于新时期所有服装人必不可少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在创新、精益、敬业以及专注等方面都提出了严格要求,既属于传承文化的载体,又属于所有从业人员必备的个人品质。如果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能形成优良的工匠精神,在这种精神指引下,则会对服装设计行业产生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及荣誉感,进而肩负起自身的职责。众所周知,服装产业历经千百年传承,是传统手工艺行业。即使时代不断发展,服装专业内涵有所改变,但仍需持续发挥专业教育作用,所以急需把工匠精神带入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全面培育该专业学生职业修养[3]

比如,在既往教学过程中,在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通常以讲解铺装设计理论知识为主,适当配合实践教学,促使学生了解服装设计过程中测量人体部位及尺寸的方式,令其学会如何设计服装号型,结合具体制图完成服装结构设计图,针对不同部位结构变换相关款式,加强学生对服装行业的了解,提高学生对服装结构设计的审美能力以及鉴赏能力,最终促使学生生成优良的专业素养。如今,在该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结合核心价值观念,重新审视纺织服装行业发展潮流与趋势,应注重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更多极具民族风范的大国服装工匠,促使该专业学生形成优良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在服装设计专业具体教学时,引进典型服装款式,通过解析经典案例,分析中国传统服饰结构与相关文化,以确保所有学生充分掌握服装结构设计方式,创新设计灵感。

具体来讲,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目标时,应促使学生在下面这几方面有所收获:第一,使用科学方法测量人体,全面了解服装号型内涵与概念,掌握服装结构制图规范及符号,夯实服装结构设计方法,学习本专业基础的知识,并生成耐心、专注及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第二,全面了解我国传统服饰款式特点、文化内涵,感受传统服饰创新发展历程,加强爱国情感,并提高职业素养及服饰审美能力。第三,从历史发展观点出发,强化文化自信,提高中华民族自豪意识,树立为实现中国梦、为促进我国服装行业发展而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4]

(三)以市场为导向灵活选用专业教学资源

高职服装设计教育教学需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法、微课教学法、慕课教学法以及头脑风暴教学法,指导学生学习。结合服装云教学平台,展开现场讨论,营造优良的课堂氛围。在服装设计课程实训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一对一辅导活动或分组竞赛活动,让学生自觉形成专业规范意识、专业专注意识、专业敬业意识,尝试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真正练成工匠意识以及科学意识,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为日后专业发展做好准备。另外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服装设计工厂了解服装设计以及服装销售的全过程并创建服装设计实践技能操练基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尽早了解服装设计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及需求真正练就服装设计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若想加强服装设计教育教学改革效果,就应关注服装界动态,以就业为根本导向,重新定位服装设计教育教学工作,并及时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方向,以便能培养更多专业性超强的服装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国军.创新创业教育与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J].纺织报告,2021,40(04):119-120.

[2]蒋涛.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探析[J].戏剧之家,2019(18):180.

[3]许奕春.市场导向下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05):23-24+31.

[4]纪瑞婷.探析高职服装设计教育教学改革[J].艺术科技,2016,29(01):352.


作者简介:

孙宁宁(1980年8月—),女,汉族,山东泰安市人,江南大学硕士,山东服装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服装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