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教育舞蹈专业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9
/ 2

高校艺术教育舞蹈专业初探

李亭峤

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现如今随着艺术类教育的普及和需求,一些综合类院校也开设了相关艺术类专业招生,旨在建设高校全学科发展,辐射更多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之复合性人才培养目标更加贴合,从而直接作用服务于社会及提高高校教育与人才就业的链接。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舞蹈专业;


综合类院校与专业类院校的艺术教育即有共性亦存在个性,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下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目的,通过不同教学大纲的设立结合学生培养的重点难点,突出了综合类院校与艺术类院校的不同与特点。

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角度出发,综合类大学的艺术专业教育区别于专业类院校,综合类大学的艺术专业教育重心在于“全”,通过相对全面的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在本科四年的学习时间内,要求学生对于该学科的基本样貌有清晰的认知并且能够得到较全面的专业技术训练。云南大学是云南省重点二一一建设院校,立于云南省省会,云南省共有25个少数民族,民族艺术文化绚烂多姿是滋养艺术生长的宝地。则云南大学下设的舞蹈专业中也同样辐射云南当地的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即建设符合国际视野舞蹈专业学科的人才培养,又能够服务于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云南大学下设该专业理论课设置以艺术概论、舞蹈概论、中国古代舞蹈史、云南民族舞蹈史、西方芭蕾舞蹈史纲、西方现代舞史纲等架构舞蹈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课程设置以基础类课程,例如:芭蕾基训课、中国古典舞基训课、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现代舞基训课等;中国民间舞主修课程辐射藏族、东北秧歌、蒙古族、胶州秧歌、维吾尔族、朝鲜族;辅修课程以云南省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为主;傣族、彝族、白族、哈尼族、佤族、傈僳族等。综合类大学艺术类教育的课程设置常出现的问题是理论课程的与专业课程比重相同,从艺术专业要求的层面上来看,在学校规定的学时内完成课程的训练对于学生来说内容相对基础。而艺术类大学的专业课程设置就更具有针对性,其特点是“专”首先由于学科的分类更加巨细,按照不同专业特色设置课程,以专业方向为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下设舞蹈学、舞蹈编导、舞蹈表演等专业,根据各专业所需培养要求及就业方向对其进行课程的设置。首先舞蹈学专业以培养舞蹈教师为初衷,针对于“教学法”的学习与运用更加精细;舞蹈编导专业则是培养学生的舞蹈编导能力,培养舞蹈专业编导人才,该专业学生对于“舞蹈编导技法”的学习更加全面;而舞蹈表演专业在招生质量上相比其他两个专业更高,针对学生的外形条件及基本功等方面考核更加严格,旨在输送舞蹈专业表演人才。与综合类大学相比较专业类院校的专业课程占比更多,专业课程作为主要科目,则理论课程相辅相成。


二、生源质量情况

从学生质量来说,综合类大学普遍招生途径为“统招”,按照招生标准成绩合格者结合文化课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录取,在入校之前并不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专业程度,大多数为普通高中生,该部分学生文化课成绩较优,而技术程度相较专业院校学生弱一些。而专业院校普遍开设“校招”,入校考试时按照专业方向开展考试,期间能够更加直观的选择生源,更有利于按照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人才的培养。根据深入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行,高校教育的普遍性得到提高,教育手段更加灵活机动,教学大纲更具有科学性与全面性,学生的培养质量逐渐提高,同时也间接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但同时问题同样存在,在竞争强烈的今天,要如何更加高效的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要积极的进行思考。

结合我国大学生自主升学率的上升,提升学历是现在大学生的大趋势,面对现在社会就业的需求,“高学历”被列为进入岗位的首要条件,针对这一现象大学生毕业分为两个方面,一部分选择毕业就业,按照现有水平选择相应岗位就业;一部分则选择毕业考研,根据自己的专业需要与就业目标,继续攻读与之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继而专业院校的学生与综合类院校的学生就出现了分化,专业院校的学生在专业程度上较优,则大部分毕业生选择报考专业型艺术硕士(MFA);综合类院校的学生则是文本能力较强,则大部分选择报考学术型艺术硕士(MA)。结合高校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大纲的设立,应符合社会背景及社会趋势,在设立相关课程时全方位的按照学生培养的定位,架构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的专业知识,故而才能培养出与时俱进、且符合时代发展的高校大学生。

综上所述,不同院校的学生都各有所长,高等院校的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在校学习之后,首先掌握相应的知识与专业技能,不论是到不同类型的岗位就业服务社会,或者提升学历为该学科发展继续研究做出贡献,均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结语:教育的社会职能是教育的主要职能之一,高等艺术教育的具体职能包括了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学科发展,而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是服务社会的基础,高等艺术教育的成果关系到社会服务的职能,、社会正能量、社会整体素质的提升,也是文化传承发展的需要,高层次综合类人才培养的需要。高等艺术教育的价值在社会范围内体现,把握高等艺术教育的“风向标”,促进高等艺术教育与社会接轨,实现其深远的目的及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振东.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功能定位及社会影响力研究[J].理论观察. 2022,(01).

[2]崔方葳.艺术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38(02).

[3]任航.高校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J].智库时代. 2018,(36)

[4]闫雨.对高校艺术教育专业教师科研现状的思考.[J].黄河之声. 2018,(01)

[5]郝淼.增强高校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