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深度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7
/ 2

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深度融合

李先慈

贵州省盘州市竹海镇老厂中学 553531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将我国的传统美德融入到教学当中,让学生能够形成与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的思想观念,为学生日后的学习以及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学生不仅能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能够拥有良好的传统美德,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基于此,本文针对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深度融合进行简要分析,并阐述,以下仅供参考。

【关键词】中华传统美德;初中;道德与法治

【引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因此,教育部门应当重视各个阶段教育,提升学生道德修养以及法律意识,让学生不仅仅能掌握基本的知识,还能够拥有良好的意识。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期间,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如何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在教师一步一步的引导下,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优秀的道德意识,有效落实新课改的要求,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做铺垫。

  1.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过于落后

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学观念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觉得初中阶段的教育仅仅是教授学生如何识字。因此,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中,有着一定的偏差,对此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仅仅是流于形式。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以及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并不重视,仅仅是应付的态度。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很多初中教师并没有在教学观念上进行更新,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理解不够全面,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发展。

(二)问题教学理念过于传统

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教师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仅仅是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无法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内心的想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所造成的影响是不积极的,无法让学生灵活并且更加全面地考虑问题,导致学生在课堂中无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注意力不集中,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次,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并没有想用新课程的改革,完全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于国家所提倡的教育观念并不重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非常大的隐患。久而久之,学生所隐藏的隐患就会爆发,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以及法制意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1]

  1. 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深度融合的有效措施

(一)制定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因此,枯燥乏味的课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针对这种情况的发生,初中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顺应时代的发展、走在时代的前沿,不断的创新以及完善已有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期间引导学生并且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道德意识以及法律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观。此外,初中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以自身的一言一行来体现我国传统美德,起到模范的作用,让学生能够通过对教师行为的模仿,来形成健全的人格。在课外的生活期间,教师应当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在学习《积极奉献》这一章节中,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学到,如何用真诚的态度去关爱他人、面对他人,通过具体的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对此,初中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建议,让学生可以在生活当中关心一些有困难的同学;在损害他人物品时,应当及时的赔礼道歉,并且加以赔偿;在家中能够为父母分担家务活等等。与此同时,在学生遇到选择时,教师与家长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能够做出与我国传统美德符合的选择,并且对他们所做出的美德以及行为进行鼓励和夸赞,从而增长学生的自信心。众所周知,道德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因此,家长与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所作所为对社会以及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影响,并在基础上,让学生能够养成正确的三观,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成长[2]

(二)通过历史案例、丰富课堂情境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期间,教师可以通过历史当中的感人故事,来体现我国传统美德,同时,通过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感受故事中的人物的情感,从而与自己的情感产生共鸣,落实课堂情景构建的时效性。在为学生选择传统美德故事时,教师应当结合与教材相符合的故事,通过多媒体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讲授。例如在学习《亲情之爱》这一章节时,学生应当理解家人行为当中所蕴含的温暖以及爱,并且用家人能够了解的方式来表达出自己的爱。教师可以通过“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等一些传统美德的故事,为学生播放动画视频,从而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通过古人之间的表达方式,来将自己的情感进行抒发,之后再结合教材当中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亲情是多么的珍贵,之后,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如果想要对父母展示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以及爱,应当如何去做?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明确,如果将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从而对家人表达出自己的爱,表现出自己的变化。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将我国的传统美德与课堂中相融合,还能够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为学生日后的生活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形成健全的人格,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呼应,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以及民族自豪感。因此,初中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在课堂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我国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将课堂知识所学习的知识,在生活当中学以致用,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接班人,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邢敏贵.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深度融合分析[J].读写算,2022(06):22-24.

[2]杨延芝.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途径与方法——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1):72-73.

[3]高姗姗.探析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深度融合[J].当代家庭教育,2021(14):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