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平稳过渡刍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2

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平稳过渡刍议

孙海莉

安徽省杂技团 安徽合肥 230022

摘要:在当前社会保障机制下,国企退休人员的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对此本文就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平稳过渡展开讨论。

关键词: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刍议

随着社会体制改革改制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也在日趋完善,但仍稍显不足。国有体制的深化改革下,国企退休人员进行社会化管理显得很有必要,在国有企业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推进国企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宏观层面上,对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有推动作用,微观层面上,还可以让退休人员共享全面小康的新成果。无论是对国家还是个人,国企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都是推进国企快速改革与发展的良策,从长远意义看,还可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1 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企业,从社会发展的长远来看,国有企业的发展关乎国家和社会发展。随着时代进步与社会变迁,最近几年,每年我国国有企业都会有大量的退休人员,并呈现出不断增多的趋势,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进程中,这些退休人员为促进企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对这些国有企业的退休人员的安置问题也成为了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于他们而言,国有企业的相关部门需要考虑的是,在合乎国家的相关政策文件下,对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实施社会化管理。
针对国有企业退休人员提供社会化管理服务,既是我国的服务政策,也是社会发展进程的必由之路。我国针对国企退休人员开始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制定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措施,让这些大批量的退休人员退岗离休后,可以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一方面,通过社会化管理可以丰富退休人员的日常生活,对他们进行集中统一的社会化管理,可以保证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调动国有企业在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在职责范围内更加努力,帮助国有企业持续不断的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为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在国有企业发展中着重探讨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问题,可以保障企业退休人员晚年生活幸福,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2 当前国企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的现状分析

2.1 退休人员整体复杂

我国国有企业众多,国企退休人员基数庞大,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国企退休人员的基数也不断增长。国有企业数量相当多,有调查显示:仅北京一地区,存在未纳入社会化管理的国企退休人数超过百万。不难看出,国有企业退休人员推进社会化管理难度大,不同的企业有着不一样的情况,加之涉及退休范围广,各行各业的退休人员冗杂在一起,各地区原有政策差异巨大,所以从某个程度来看,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难以短时间内实现平衡,这样必定直接影响国有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如何平衡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对国家和国有企业来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难点。

2.2 管理制度不健全

随着市场改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的改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国家有关部门强调,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在社会发展中,需要构建资金来源途径多元化的模式,同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采用标准化社会保障体系维系社会稳定与发展。针对这个问题,我国陆续提出多重措施实施管理服务体系相关政策,经过一段时间的验证,由于缺乏与其相配套的实施细则以及实施办法,难以落实社会化管理的逐项措施。再加上缺乏针对公共管理相关规定,在实际政策落实中,造成现阶段街道社区以及国有企业呈现出被动承办,影响国企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实施。

2.3 思想认识略显不足

国有企业长期发展从现实来看,部分企业本着对退休职工的责任感,在退休时实施社会化管理会不忍心措施执行,企业也会不愿意把退休职工的推向社会。出现这个原因是因为国有企业对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认识不足。与此同时,从企业内稳定的角度来看,国有企业为了维护企业内部稳定,减少离退员工与在职员工的矛盾,造成退休员工的管理服务长期以来存在误区,处理的不好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因此,很多国有企业领导者存在不想“碰雷”的想法,面对退休人员为不影响职工队伍稳定,选择能拖则拖,对现有的工作人员带来较大压力。

2.4 退休人员自身原因

在很长时间内,受社会变迁影响,我国都处在计划经济阶段,许多国有企业退休职工在企业工作生活了一辈子,具有根深蒂固的计划经济意识,长期以来的兢兢业业,企业职工对企业具有浓厚的情感认同以及着强烈的依赖感,认为自己工作很长时间,即便没有突出的贡献,也付出很多劳动,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把企业作为“娘家”,心理上不愿意从“企业人”转变为“社会人”。担心社会化管理缺乏较好的福利待遇,社会化参与度并不高,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不认同街道、社区服务。

3 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平稳过渡可实施策略

3.1 落实社会化管理服务条件

一方面为深入贯彻落实相关政策与通知,另一方面要想确保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质量,就需要在政策落地前,落实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条件。首先,主动对接地方人事、组织部门,解决机构编制以及工作经费等问题,为落实相关服务条件,需要坚持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需要解决重要的问题。其次,根据各单位情况,各级政府担当职责,全面贯彻落实文件通知,落实机构编制和各级社保经办机构,保证国企退休人员安置妥当。最后,保证充足的资金投入,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涉及到的问题很多,其中,资金问题首当其冲,对此,各级政府可以统筹财政部门启动经费,将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资金支出纳入财政预算范畴,还可以不同的途径筹集资金,保证财政平衡。

3.2 加强社会宣传和政策引导

2019年 ,关于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为了落实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相关政策,需要加强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社会宣传和政策引导,让人们认识到这是中央决策,这也是国家意志,充分了解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得政策内涵。加强正面积极引导,做好有关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答疑解惑,避免误导误解;同时还要加强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政策引导,让广大退休职工充分了解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积极意义,并自觉参与。

3.3 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与合作

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涉及的社会事务非常多,参与的社会部门和机构也很多,这就需要相关部門做好分内工作落实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率先按照法律规章制度和政策文件,组织协调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对象与服务,尽可能安排退管工作;业务指导部门制定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规章制度;各个街道和社区做好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分内工作,开设站所,选聘国企退休人员作为站长,以退休人员数量为准,配备工作人员,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帮助退休人员适应社会化管理。

3.4 建立分层级沟通协调机制

为推进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平稳过渡,各地政府还要起积极作用,各级政府要认识到“政策制定在上头,执行在基层”,建立起上下沟通机制,加大基层投入力度,发挥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辐射作用,加强定期的工作沟通交流,破解上下信息不对称矛盾。另外,让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成为社会治理,倡导国企退休人员所地街道、社区参与其中,强化国企退休人员参与社工、志愿者服务队伍,利用社会引导的积极意义,妥善解决推进社会化管理与服务,解决利益诉求,落实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措施,确保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移交后有人管,还能管得好,最终实现平稳过渡。

结语

随着经济腾飞,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我国公共服务体系也有所改观。其中,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不断完善,为我国一大部分国有企业退休人员提供了保障服务,在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强化国企退休人员的需要,从落实社会化管理服务条件、加强社会宣传和政策引导以及建立分层级沟通协调机制,在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与合作下,实现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参考文献

[1]汤建明.有关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探讨[J].中国市场,2021(20):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