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导入抛砖引玉——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导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0
/ 2

巧设导入抛砖引玉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导入

翟晓慧

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第八中学 156200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堂导入就好比提琴手上弦、歌唱家定调,无疑是进入正式课堂前敲在学生心灵上的第一个音符。课堂导入是每位教师的基本功,也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意义不容忽视。因为好的课堂导入,如同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同桥梁,将旧课和新课有机联系;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和方向,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颖别致的高超导课艺术,必然会先入为主,先声夺人,才能为整堂课打好基础,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冲击学生视觉的图像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充满趣味,形、声、色的感官刺激,形式的新颖形象,会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会增强学习知识的吸引力。

讲授《陋室铭》时,我用一张图片陋室导入:同学们,这座破旧简陋的房子,虽然没有流光溢彩的屋檐,也没有金碧辉煌的陈设,更没有珠光宝气的点缀,但是它却成就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千古名篇《陋室铭》,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陋室,共同感受作者超越世俗的志趣和情怀。

讲授《谁是最可爱的人》,播放的是《长津湖水门桥》的一个感人片段:看到这一段的时候老师潸然泪下,尤其是听到第七穿插连,应到157人,实到一人时,泪如泉涌。71年前,就有这样一群勇敢的人,他们奔赴朝鲜战场,打击侵略者,保家卫国,成为那个时代最可爱的人。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魏巍,一起了解这段历史,致敬最可爱的人。

  1. 陶冶学生情操的音乐导入

上语文课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音乐,营造浓浓的

或喜或悲的课堂气氛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我以黄磊的《背影》这首歌曲作为背景音乐,音乐充满了离别的淡淡的哀愁,很好的营造的气氛,让人沉浸在离别的气氛中,对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起到了很好的帮助。

讲授《社戏》时,播放歌曲童年,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我们知道了童年是一首歌,一首轻快欢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画,一幅五彩缤纷的画;童年是一首诗,一首铿锵悦耳的诗……童年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让人怀念。这节课让我们走进鲁迅的小说《社戏》,再次感受童年的快乐与美好。

  1. 激发学生联想的诗词导入

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精练,优美生动,很能增加学习的热情。

讲《紫藤萝瀑布》时,播放背景音乐:大千世界,万紫千红,各种美丽的花卉,让人赏心悦目我想起了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陆游: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老师给你们播放几幅紫藤萝瀑布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说出你的感受或想法。

如在教何其芳的 《秋天》这篇文章时,我这样导入:“同学们,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无不以秋为背景,以秋为话题,写出了感情真挚的名诗佳作,你们能背一背有关秋的名句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我接着说:“既然不同的诗人对秋天的描绘是不同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何其芳的作品 《秋天》中,品味一下作者笔下的秋天又是怎样的。”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文章的内容,也因为诗词的导入让整个教室春暖花开。

4、激活学生心理的设疑导入

讲《孙权劝学》时我引用三国的故事,《三国演义》中有一个人,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曾随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后又占领荆州,在麦城生擒关羽父子,立下赫赫战功的人,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对就是吕蒙。他年轻的时候不爱读书,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怎么会后来立下如此赫赫战功呢?他的成长离不开孙权的劝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这样的导入鞥积极自然的解开“学习的重要性”这一主题了。

5、点燃学生激情的故事导入

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抓住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一特点,适当地通过引用典故、寓言、传说、故事来诱发学生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这样对课堂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 《斑羚飞渡》时,我讲了一群蚂蚁在一场森林大火中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来逃生的悲壮故事,学生听完这个故事后深受震撼,迫不及待地想了解斑羚们会有哪些出人意料的行为,于是,整堂课就被激活了。

6、启迪学生思维的谜语导入

教师用一则浅显易猜的谜语导入新课,将会给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鲁迅先生的 《雪》时,我也采用了谜语导入的方式,先让学生猜一个谜语:“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都不见.”我刚把这个谜语说完,学生们就异口同声地说出答案。我说:“猜对了,就是雪。”于是,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整堂课上,学生们都是兴致勃勃的。

7、触动学生心灵的生活导入

亲身去体验可以让学生记得牢固,提高热情,经常动手,可以刺激思维发展,提高智力水平。所以在教学沈复的 《童趣》这篇文言文时,我这样导入,“同学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无忧无虑的童年,你们的童年过得快乐吗?”学生们都说“快乐”。我接着又问“发生过哪些趣事呢?”学生们一下子就七嘴八舌

地说了起来。这一熟悉的生活体验点燃了全班同学的兴奋点。学生的

心情好了,整堂课的教学进展也就顺利多了。

8、培养学生情感的语言导入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根据课文内容设置合理的情感语言,把自己的情感和课文的感情基调容为一体,把学生带进教材内容的情境之中。强烈的情感,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因此,语言感情对一堂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学习现代诗和古文时要多去范读课文。

总之,课堂教学导入形式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重在用得“巧、准、新”,力求因课而异,有所创新,避免弄巧成拙。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要认真钻研大纲,吃透教材,精心设计导入,充发发挥导入“导火线”、“催化剂”、“润滑剂”的作用。语文老师要善于思考,善于用精彩的导入来激活课堂,点燃学生的激情,充分发挥导入这一环节所起的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