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合作学习推进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3
/ 2

借助合作学习推进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郑小琴

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 363000


摘要: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开展灌输式的教育,学生被动式的听讲,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被压缩,学习方式过于单一,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和教师的长远发展。因此,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做出改变,利用合作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得以转变,从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以及能力。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数学;学习方式;转变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学习的模式对数学学习的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课堂教学逐渐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学习方式的转变得到转变,从而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一、分组成员具有异质性

在小学的班级中,主要是以小班的教学为主,这有利于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把控和班级的管理,教师要观察和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其学习背景、学习能力、学习方面的优势和劣势等进行了解,为在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模式奠定基础。每个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都是独特的个体,在自己学习时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特别是学生已经到了六年级的阶段,在学习数学上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方法。因此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活动时,就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让不同组别中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迸发出更多的思维火花。学生在不同思维的启发和碰撞下也能够调动自己的思维进行积极的思考,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所改变,更加注重自己学习和思考的过程。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前的分组时,可以对班级的每个学生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将有不同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学生分到同一组里,这样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就会有更多的想法和思维出现,然后在学生进行磨合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有闪光点的思想,从而将教学以教师引导转变为学生探究的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探究问题具有引导性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其思维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有赖于问题的引导。教师要想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思考,其抛出的问题要具有典型性和可思考性。教师给学生抛出问题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直接提出一个值得学生讨论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其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兴趣所在自己提出一定的有价值的问题,然后进行分组合作学习,从而得出一定的结论。这两种提出问题的方式都需要教师的调控和学生的自主选择。学生在选择问题时需要考虑自己的情况以及小组的学习情况,在小组商议自己探究的问题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一个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探究更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在提出自己合作探究的问题的过程中发挥自己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比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六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时,在课堂上用分发糖果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先找四个学生,给其中一个学生四个糖果,让他分发给其余三个学生,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从分发糖果的实例中发现了什么?然后学生就会发现不管怎样分,总有一个学生能够拿到两颗糖果,这是为什么呢?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书中给出的例子,发现也会有同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鸽巢原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掌握原理背后的知识点。

三、探究活动具有实践性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完全放任学生自己来掌控课堂的,而是教师要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然后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并且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学生是数学课堂的主人,教师就是课堂的主导者,引导着学生逐步的进入到问题探究的环节之中,并且在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几人争执之时及时的进行引导,让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去探索,学生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积极的思考,并且正确的发散自己的思维。

比如,学习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认识圆柱》一课时,我给每组学生分发一个纸质的可以拆开的圆柱体,然后结合课本去了解圆柱分别由哪些面组成,认识这些面和它们身上的定义和概念,归纳圆柱的特征。在探究圆柱的表面积时,学生们可能会有所疑惑,教师在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将手里的圆柱体拆开去观察,然后看看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这样学生就能明白圆柱的表面积可以拆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形的面积来计算。

四、反思合作学习成果

任何一种学习模式都需要有始有终,合作学习的模式也需要学生养成以反思结尾的好习惯。对探究和思考的成果进行总结,可以有效、快速的回顾学过的知识,找出自己在学习时的薄弱点,然后自己去主动的克服和巩固。在学习之后,如果没有一个系统的反思和回顾,就会让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变得松散,这样学习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在课后对合作学习的内容和结论进行进一步的巩固,这也是合作学习模式的最后一步。在合作学习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在进行反思时也要以学生为主。教师可以选择带领学生回顾所学内容,让学生全体一起回答,并且观察那些没有回答的学生,在课后询问其有哪些没有掌握的地方。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六年级上册第五课《圆》的学习时,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周长之后,可以在下课之前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回顾和总结,最好的形式就是引导学生画出本课的思维导图并且填充内容,或者让学生自己用圆规画出一个圆,然后在旁边画出并且标注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分别是多少,并且算出圆的周长。这样就能够再一次巩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了解和记忆。

综上所述,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要在课堂中正确的进行使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在有价值的问题中进行思考,并且教师也要适当的进行引导,在合作学习后也要带领学生及时的进行回顾和反思,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这一系列合作学习的模式下,学生能够有效的渐进转变自己的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颜景新.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2):83-84.

[2]林术华.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读写算,2022(04):93-95.

[3]张丹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1):171-172.

本文系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基于增值评价推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转变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MJYKT2021—064)的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