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肾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肾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张建英

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总医院(屏南县医院) 352300

【摘要】目的:研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肾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收治我院肾内科患者90例,比对组45例:开展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试验组45例: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比对不同方案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22%低于比对组的15.56%,(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比对组,(P<0.05)。结论:质护理管理模式临床应用率高,而且范围广,对肾内科患者应用可减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还可保证护理满意度,护理管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肾内科;优质护理管理模式;护理安全性;护理满意度

肾功能不全、各种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脏疾病等均属于肾内科常见病,由于病情复杂、严重,临床症状表现多样化,在治疗期间多予以患者护理干预[1]。但通过临床验证可发现:实施不同护理对策,所达到的护理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性,其中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可达到辅助治疗目的,提高护理效果与质量,具有科学性强、可行性高等特征[2]。因此,本文就针对肾内科患者开展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分析优质护理效果与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治2021-1~2022-1我院肾内科患者90例,由于开展的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2个小组:比对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52.51±2.33)岁;试验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52.60±2.37)岁;两组资料相比较,差距小(P>0.05)。

1.2方法

比对组:开展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护理人员根据临床医师及护士长安排的任务开展工作,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若存在异常,立刻通知医师处理;

试验组: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优化护理对策:对肾内科护理常见问题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总结,以医院相关规定为标准、肾内科特点及临床患者需求为原则,优化优质护理管理模式。

提高对护理工作的重视度: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培训,为其提供到其他院校学习机会,弹性安排其工作时间,定期考核,将考核成绩与绩效挂钩。护士长定期对护理人员工作进行检测,若存在问题及时纠正。

优化规章制度:对肾内科护理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细化与完善,制定新的制度,并做到每一步护理操作有章可循。

强化护理人员专业性:护理人员多与患者沟通与交流,询问其护理需求,了解其机体状况,并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定时查房,对患者机体情况进行监测,将肾内科患者列为护理重点对象,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对于负性情绪患者立刻实施心理疏导,若存在异常情况,立刻通知医师,并配合医师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护理方式在开展期间,是否有换药错误、穿刺出血、坠床、摔倒、输液反应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对患者发放调查表,让其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沟通能力、护理技巧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总分值100分,分值高,则说明护理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用软件SPSS25.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行“n(%)”表示,2检验;计量资料行(62aaf2c472205_html_a976f5964a747d93.gif ±s)表示,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比对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5.56%(7/4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22%(1/45);2=4.939P=0.000;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22%低于比对组的15.56%,互比,有差异(P<0.05)。

2.2 组间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比对组,互比,有差异(P<0.05)。具体见表2

表2组间护理满意度的比较(62aaf2c472205_html_e650e1f908969261.gif ±s,分)

小组

例数

护理满意度

比对组

45

80.15±1.25

试验组

45

90.55±5.00

t


17.592

P


0.000

3 讨论

肾内科患者病情较为严重,而且疾病类型复杂,多数患者治疗依从性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在治疗期间予以患者护理干预非常重要,针对肾内科患者开展护理对策,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及应变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任一护理环节不当,即可引发不良事件,增加护患纠纷发生率,这对医院可持续性发展非常不利,选择护理管理方式非常重要[3-4]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中应用率高、应用范围广,对肾内科患者应用,对提高其预后及治疗依从性等方面较为重要[5]。优质护理管理模式是临床中较为新颖的管理措施,具有系统、全面、科学及合理等优势,可对患者多角度开展护理干预,以患者实际情况实施相对应护理方案,从而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减少出错率,增强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及专业素养。本次开展的优质护理管理模式中的优化护理对策可提高护理效率与质量,为患者开展个性化护理服务;提高对护理工作的重视度可为护理人员提供培训及到其他院校学习的机会,进而学习新型护理技能,并与本院实际情况进行结合,从而开展更优质的护理对策;优化规章制度可确保护理操作有章可循,从而约束护理人员行为,规范护理操作,提高工作侠侣;强化护理人员专业性主要通过护患沟通、查房、生命体征监测及心理疏导等方面为主,多方面予以患者护理干预,从而规避相关风险,保证预后,还可构建良好护患关系,保证护理效果。

通过本次研究所得结果为:开展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不良事件发生率2.22%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15.56%;开展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这充分表明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价值与优势性。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肾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价值较高,可保证护理安全性,还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胥文双,孙学平,郝春香,等. 优质护理服务在肾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 中华养生保健,2021,39(6):101-102.

[2] 王清泉. 以心理护理为主实施优质护理在肾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J]. 家有孕宝,2021,3(5):257.

[3] 罗芳,王辉凡,谢雅荣. 优质护理在肾内科的应用价值探究[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9):1191-1192.

[4] 王洪杰. 肾内科护理应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的临床干预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173-174.

[5] 韩方. 以心理护理为主实施优质护理在肾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J]. 心理月刊,2020,15(18):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