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电子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1
/ 2

新工科电子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严朝军 彭文标

三峡大学电子与通信研究所,湖北 宜昌 443002

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摘要:本文对英国利物浦大学电子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了其理论课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工程实训等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设计特点和新意,结合国内实情,提出了该培养方案对我校同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之处。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磁场;培养模式


电子信息类专业是比较大众的专业,近年来,我们感觉到学生就业质量不尽如意,我们在思考问题出在哪里?有无应对良策?去年,有机会至英国利物浦大学参观学习,学制三年的利物浦大学是如何做到事办功倍的呢?找到利物浦大学有关专业培养计划拜读,有一些体会与国内同行分享。

利物浦大学二个与电子信息学科相关的本科专业,分别是电子学和电子与通信工程,二专业高度类似,设课不同仅在第三学年,首先这学年二个专业所要求的必修课学分和选修课学分不同,电子专业必修/选修模块学分为30/60学分,而通信专业为45/45学分,但二专业所要求的总学分相同;其次,第三学年二专业设定的必修模块课程不同。例如对电子专业,两门必修课分别是测量与通信电子学、集成电路--概念与设计,每门课15学分;但通信专业必修课开设每门课均为7.5学分的共计六门,共45学分,这六门必修课程的名称与电子专业完全不同,但它们出现在电子专业的选修课名目中。同样,电子专业的二门必修课出现在通信专业的选修课名录中。二个专业开设的课程总数相同,在选修和必修课设置上有所不同,体现了两个专业的区别,也可兼顾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二个专业学制均为三年。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四年,多一年企业实习,时间安排在二年级结束后。可见利物浦大学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总结特点:

  1. 课程门类多

电子专业所开设的必修课,共计二十六门。粗略按国内教学习惯分为七类,如下表所列,未列出学分数的课程,默认为7.5学分。



基础类

Mathematics (30 ), 场论与偏微分方程

计算机类

C编程导论(15),微处理器系统,软件工程与程序开发(C++),计算机应用与专业技能

电路与电子技术类

电路与系统(15),数字电子学I,电子电路与工程(15),电子电路与系统(15),电路,Project, Problem Solving and Industrial Awareness,数字电子学II, 测量与通信电子技术(15)

电磁场类

工程电磁学,电磁学

微电子类

集成电子学与设计,CMOS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概念与设计(15)

信号类

信号与通信系统(15),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

电气、电子测量与控制类

Electromechanics of Drivers and Actuators,Instrumentation,Control Systems,Energy Conversion and Power Systems,Drives

选修类(共12门课,第三年级至少修满60学分)

VHDL数字系统设计(15),Digital Control and Optimisation (15 credits)(15),计算机结构与系统(15),信号处理与数字滤波(15),应用电磁学与天线(15),光子和光信息系统,模拟和数字通信,数据通信,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神经网络,Carbon-based Electronics (7.5 credits),电磁兼容


其中电气控制类课程开设较多,电气尽管是老学科,利物浦大学电子专业的课程设置依然现代,十二门选修课覆盖了各个专业方向。


  1. 螺旋反复式教学法

比如对电子专业重要的电路与电子技术类基础课程,分列如下:

电路:一年级开设“电路与系统”,二年级开设“电路”;

模电:一年级开设“电子线路与工程”,二年级开设“电子线路与系统”;

数电:一年级开设“数字电子学”,二年级开设“数字电子学”,(名称没变,内容不同);

集成电路:一年级在电子学课程中,介绍半导体工艺的基础知识,二年级开设“CMOS集成电路”,三年级开设“集成电路-概念与设计(15学分)”

利物浦大学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例如电路课,大概一年级讲直流电路,二年级讲交流电路、电工学;模电,一年级讲基础,二年级上至运放等内容;数电也类似,都经历从简到繁、逐级渐近的过程,这些课程,教学内容与国内相近,但不少学校将教学内容安排在一门课内完成,限于学时,往往讲不透,学生也感觉难以消化,教学效果并不见得佳。欲速不达,反而被动。


  1. 具有特色的电磁场类课程教学法

培养计划中电气类课程比重不小,对于电磁场类课程的教学有独到之处。一年级开设类似于国内大学物理课程的“工程电磁学”,二年级开设“电磁学”,看似平常,但二年级另开一门“场论与偏微分方程”,二年级开设的这两门课合起来相当于国内的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但英国教学显得更有层次,重组了教学内容,同时也体现了电磁场课程教学的现代特征。

众所周知,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的应用场合,例如微波工程、天线分析与综合等,这些现代电磁系统的设计多数会借助各类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例如HFSS)来完成,这些软件的原理实质上是偏微分方程数值解,这里将“电磁场与电磁波”一门课分成两门课讲授,特别是“场理论与偏微分方程”这门课,必然会包括有限元、有限差分、矩量法这些偏微分方程数值解的内容,这些内容限于学时,在国内本科阶段往往讲得不多,学生如果不加重视,对设计软件的原理就理解不深,实际上也会影响这类软件的操作应用。

在三年级,开设了“应用电磁学和天线(15学分)”和“电磁兼容(7.5学分)”二门选修课,供有兴趣在电磁领域有所作为的同学继续研修。

  1. 精简的实验教学体系

工程实践部分的教学往往为国内所重视,被认为是培养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利物浦大学在工程实践上投入的学时并不多,但强调质量,很有实际效果。

利物浦大学的培养方案里,一年级开设一门课“集成电子学与设计”,介绍半导体工艺基础、电路制作的基本流程。同年开设另一门基础课“电子电路与工程”,里面有一些实验性项目,相当于国内实验箱上进行的验证性实验项目。二年级还开设一门“电子仪器”课,这门课讲述测量仪表的原理与使用。最终在二年级开设的一门课里,进行工程实训。此课非常重要,以项目的形式进行工程训练,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老师探讨解决方案,学生必须以工业化生产者的视角,完成电路设计、器件选择及制作。


我们认为有几个方面很值得借鉴:

(-)细化课程,将一门课程按基础性与专业性,由浅入深的分成若干门。以便进行分层渐进式教学

  1. “电磁场与电磁波”这一课程要以“场论和偏微分方程”为先导,恢复以前工程数学中的部分课程。

  2. 以工程化视角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实验课程的设置体系,加强项目实训。对于射频、微波类专业方向,要加强相关设计软件的应用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姚青梅等.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6(4)

[2] 梁昌洪. 关于电磁理论的若干思考[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1) :1-15


作者简介:

严朝军(1968.6-),男,汉族,湖北汉川人,硕士,教授,从事电子通信技术方向的研究

彭文标(1968.10-),男,汉族,湖北天门人,硕士,副教授,从事电子通信技术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