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美声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5
/ 2

声乐美声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王东成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连云港 222006

现阶段,声乐已成为音乐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声乐并不是简单地学习音乐知识,而是通过不断练习来学习的。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一些学校普遍采用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体系,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在美声教学中,更是难上加难,应加强教学研究与分析,提高教学效果。

声乐美声;教学问题分析;对策探究

引 言

推广声乐作品,满足了大众娱乐精神的需要,以“字正腔圆”作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主要表达方式。在这种特殊的音乐文化表现形式中,表演者与欣赏者能够有效地进行思想交流,从而实现思想上的共鸣,从而体现出中国传统声乐的艺术性与特殊性。比如传统的音乐文化,在表达上更加委婉和感性,从而达到音乐的艺术表达目的。但是声乐美声教学中,为了达到声乐艺术效果,必须要有较高比例的真假声混合。因此,在传统声乐与美声唱法融合之后,应探索一条新的声乐美声唱法教学之路。

1 声乐美声概述

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属于混合声区,具有独特的音色特点。美声唱法与中国传统声乐教学相结合,逐渐演变为声乐美声课程。对声乐美声教学进行分析,必须了解我国声乐教学的一般特点。通过分析传统声乐文化的形态特征,可以看出其主要包括纯律、平均律、三分盈亏律。在传统声乐文化传播过程中,由于无法理解其他乐谱,无法准确理解创作者表达的情感。传统声乐文化在“口传”、“言传身教”的模式下,传承与保护传统声乐文化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2 声乐美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注重技能忽视理论

传统声乐教学常以技能型教学为主。因此,教师习惯性地忽视了声乐理论教学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声乐理论教学对学生声乐技能的培养。此外,部分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受到声乐教学评价体系的影响,导致理论教学严重不足,影响学生综合素质。比如有些学生因为文化素养不高,在美声唱法上经常走调或者忘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过分注重日常技能训练,忽视理论教育。教师仅仅在发声方法、发音等方面指导学生,却忽视了声乐艺术整体观,导致学生在学习声乐、美声唱法时缺乏理性认识,导致学生自身声乐素质难以提高。

2.2 范围界限上的问题

在实际的声乐美声教学中,教学范围界定不清会影响后续课程的开展,如民族声乐演唱与美声唱法、歌剧声乐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区别。由于教学内容界定模糊,无法保证后续教学的有效性与可行性。笔者认为,声乐美声发音教学应突出混声区教学。

在声乐美声教学中,美声存在很多真假音,美声包括胸腔以上发音共鸣,如头腔、喉腔等。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美声教学应与美声教学特点相适应,并采取针对性的指导措施。比如,老师在引导学生高声歌唱时,不要直接喊,而是把高音区抬高,在头腔共鸣的环境中达到艺术效果。在具体教学中,要合理界定教学范围,确保教学可行。

2.3 发音与吐字上的问题

在实际声乐美声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在声乐美声演唱过程中必须完全张开喉咙,保证呼吸顺畅,从而达到整体美声演唱的艺术效果。部分学生在演唱过程中不能灵活有效地控制自身的气息,从而导致发音不准确、发音不清。通过分析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发现部分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存在气息控制过度的现象。由于演唱过程中气息的控制不当,导致歌手无法有效地打开喉咙,导致声乐美声演唱时出现吐字不清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美声演唱的整体效果。

2.4 教学内容上的不足

通过对实际教学内容的分析,发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并未整合课堂内外的教育资源,只围绕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引导,从而阻碍了学生声乐美声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3 提高声乐美声教学效果的措施

3.1 建立专业化的美声师资队伍,完善基础教学

目前我国已有较高水平的音乐院校,受其影响,培养出宋祖英、阎维文等高水平音乐人才。因此,必须完善美声教学设施,不断扩大美声师资队伍,保证教学效果。这不仅是美声教学的基础,更是美声教学中必须要承担的任务。想要提高美声教学效果,就必须要下一番功夫。主要是因为美声学习其实挺枯燥的,所以需要不断的去挖掘其中的真谛,去领悟美的真谛。只有充分掌握美声乐理概念知识,才能使美声乐教学的发展得到满足。包括发音和吐字。唱者在高音时如何保证腔体的共鸣,这是学习美声唱法的基础,同时还要反复练习,只有不断得到老师的指导,才能真正做到熟能生巧。

3.2 提高课程优化设置的有效性

目前学校在声乐美声教学方面存在着针对性不强的问题,缺乏对自身专业培养方向的指导。因此,教师在开展学校声乐教学时,必须构建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以促进学生就业。其次,教师要保证专业课程设置与自身专业培养方向相一致,从而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最后,教师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开设一些选修课,帮助学生掌握实用技能。此外,作为一门视听艺术,既要保证声音的优美,又要有感人的艺术表现和演唱技巧。因此,教师要从人才培养的层次出发,把理论和技能相结合。

3.3 建立专业化的美声师资队伍

笔者认为,在声乐美声教学阶段,应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美声师资队伍,以保证美声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声乐美声训练中,学生必须坚持练习,逐步夯实基础,掌握美声发音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从中获得一定的乐趣。只有以学习兴趣为导向,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开展声乐和美声练习,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声乐和美声学习效果。

3.4 运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鉴于声乐美声课程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构建全新的声乐美声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美声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美声学习积极性。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美声训练时,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引导学生观看五线谱、声音波形,从而帮助学生更客观地了解自身的美声演唱状况,及时发现美声演唱的不足之处,从而有效地巩固美声演唱的整体效果。

同时,教师在进行声乐美声教学的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观看一些经典的美声演唱视频资料,树立美声学习的标杆,挖掘学生自身的学习潜力。借助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声乐和美声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5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以往声乐美声教学中,教师普遍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强,影响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创新声乐美声教学时,教师应围绕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构建多样化的美声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渠道,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诉求得到满足。

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共享声乐和美声知识,有效地弥补了学生声乐美声学习的不足,丰富了学生的声乐美声知识储备,提高了学生声乐美声综合学习能力。通过全身心地投入到声乐美声学习活动中,可以营造良好的声乐美声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美声唱法的习惯,为以后的声乐美声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美声唱法是西方艺术的一种形式。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把美声唱法和中国民族传统歌唱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美声唱法的技巧,达到声乐教育的目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既要求学生加强声乐技巧训练,又要引导学生走声乐美学理论与文学本质。真正掌握美声唱法的精髓,提高学校声乐教育质量,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

参考文献

[1] 杨晓艺,韦红梅. 声乐美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北方音乐,2020(5):95-96.

[2] 王莹. 浅析声乐美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 新校园(中旬刊),2018(3):28.

[3] 曹粹. 声乐美声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艺术研究,2017(2):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