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策略

罗春燕

仁寿县大化镇小学校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之下,探究式的教育模式是十分符合语文学科。探究的一种教学策略,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需要再进行新知识的讲解和学习过程当中为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问题情境或者事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讨,思考和观察,自然而然的让学生去发现和掌握相关的规律和知识原理,并且调动学生的思考,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当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学习地位,强调教师也作为学习的探究者的身份参与到与学生的合作交流当中,十分符合语文学科的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

关键词:小学语文;基本环节;激发兴趣;明确目标;展示交流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单一的只是灌输。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内心需求,围绕许多学生感受不到语文学科的魅力。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对学生的语言使用习惯以及文学素养的培养重要时期,如果教师在小学阶段就能让学生自发的去探究语文学科的魅力,找准自身的学科定位,构建更加完整。科学的学科知识框架,培养各种专项语文能力,这样学生就能够在不断的语文学习当中明白语文的实际运用价值。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教学策略做探讨,希望本人的看法能够有所影响。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当中,从教学活动准备前期就需要为学生产生主动学习,一是进行接触的铺垫,在小学这个阶段的学生经常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也无法这种的去进行学习探索和思考,所以教师就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选取一些生动有趣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素质的拓展,这样还能够对课堂氛围的塑造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构建带来许多好处,通过这样的前期准备,学生就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去把握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参与到教学活动时间当中。

例如,我在进行讲解《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时,这篇文章的具体教学内容是为学生讲解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几种草本植物的播种方式,通过这样知识的补充,让学生能够对生活当中的一些生物产生热爱的感情。从而来对大自然和生活产生无限热情,但是播种的这种方式仅仅是指通过文字是缺乏一定的生动形象性的,所以为了秉持探究性的教学课堂实施的步骤和培养方向,我就在课堂内容开始之前的课堂引入阶段。我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了一些植物的播种和成长过程的图片以及视频资料,学生在观看的时候都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并且提高了课堂参与积极性。有许多的学生还都积极的进行回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讲出自己的经历,达到了这篇文章的情感价值导向教育目标。

二、明确目标,自主探索

从探究生的教学策略内涵来进行观察,就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十分依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室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自主,探究性的知识活动,同时还可以增强课堂互动性,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也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课堂设计这一方面着重满足学生的多种感官需求和内心对知识的渴望,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和途径,才可以让学生在学科学习当中获得了满足感,成就感。

例如,我在进行讲解《我爱你,汉字》这一课时,这篇文章是为学生介绍汉字的发展,起源以及演变的历史,通过这样的知识历程的讲解,让学生的过明白汉字的存在价值以及伟大之处,并且通过这种知识讲解来在情感价值方面引导学生提高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在进行教学基础知识讲解之后,对学生的情感价值导向教学目标也十分重要。于是为了达成这样的教学目的,我就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沟通交流。面对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汉字滥用和错用现象发表各自的观点和看法,有不少的学生听到这样的话题都能够联想到生活实际当中一些商家的无良行为和一些汉字普及率不太高的地方人民正确使用汉字的意识薄弱的情况,通过互相沟通交流,学生都发表了对这样现象的看点和改进的意见。在潜移默化当中就帮助学生把握了情感导向。

三、展示交流,拓展升华

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不能吃,组织学生进行单一的说明联系,而是要不断的进行活动形式的创新来。帮助学生创新练习,达到探究的具体目标,学生也十分需要进行知识成果的展示和沟通交流的空间,所以为了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和思考范围,来满足学生的自主探索内心需求,教师就应当在课程内容结束之后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空间和平台,并且及时的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和素质地提升,对校学课程的主题进行升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例如,我在进行讲解《匆匆》这一课时,这一篇文章是朱自清这位民国时期的作家所描写的一篇散文,在字里行间,作者运用清秀文字表达出了时间缓缓流逝而无法留住的惋惜之情,在小学这个阶段,许多学生的惜时意识还没有得到培养,所以通过口头讲述很难引发学生与作者的共鸣,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我就带领学生进行朗诵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分章节的进行小组合作进行朗诵比赛,要求学生的朗诵情节要符合文章的情绪表达,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对文章进行重新的思考和构架,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且还锻炼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审美能力。

总而言之,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学习的机器,而是要引导学生对知识产生好奇心。并且设计相应的课堂活动和课程学习内容来帮助学生逐渐深入的去进行探索和自我思考提升,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杜玲.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下旬),2018(27):121-122.

[2]于月红,崔云宏.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7):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