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多级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运用

徐小燕,彭小露

重庆市中医院康复科 重庆   400021

[摘要]目的探讨多级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实施多级康复护理模式,将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未实施多级康复护理模式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1年8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并实施了多级康复护理模式的4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表现为NIHSS降低,ADL评分升高,干预前后差异显著 (P<0.05);干预后,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级康复护理模式能明显提升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关键词] 脑卒中;多级康复模式;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脑卒中是神经科常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同时也是康复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脑卒中后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伴或不伴言语、吞咽、认知等功能障碍。近些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加上卒中中心的建设,使得脑卒中的救治力得到了大大地提高,明显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1]。但由于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并未达到最佳时间救治,存活下来的患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介于此,本研究探讨多级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新思路。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实施多级康复护理模式,将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未实施多级康复护理模式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1年8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并实施了多级康复护理模式的4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6~~79岁,平均(63.62±6.75)岁;脑梗死29例,脑出血11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7~~80岁,平均(64.23±67.12)岁;脑梗死28例,脑出血1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首次发病,资料完整;(2)卒中后伴有肢体功能障碍;(3)对研究过程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有脑卒中病史;(2)合并其他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3)中途退出者;(4)资料不完整,同期参加其他临床项目者。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宣教、心理干预、康复功能指导等。观察组则实施多级康复护理模式:(1)组建小组:主治医师1名、康复师1名、护士长1名、康复护士6名组成。并接受专业化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脑卒中偏瘫症状、多级护理理念、康复护理要点、护患沟通技巧等。收集患者年龄、病史等基本信息,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并针对性制定多级康复护理干预方案。(2)多级康复护理干预:A一级康复护理:在患者康复期第一个月,由于患者仅脱离生命危险,存在各项功能障碍,病情仍不稳定,将一级康复护理目标设定为提升康复认知及稳定病情。常规举措包括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康复训练协助与指导、病情的监测等。B二级康复护理:在恢复期的2~3个月时间里,患者病情有所好转,具有一定活动功能,但康复训练期长,部分患者及家属会丧失信心,将二级康复护理目标定为增强患者康复信心及促进功能康复。常规举措包括主被动相结合的康复训练以及病友交流会,通过交流来增强患者康复信心,同时也可以邀请功能康复较佳者分享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榜样效应。C三级康复护理:康复三个月后,在第4~6个月的时间例,患者机体功能均有所改善,但部分患者仍存在神经功能或肢体功能缺陷,将三级康复护理目标设定为帮助患者养成良好康复习惯,促进机体功能康复。常规举包括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可以定期通过网络平台向患者推送康复自我管理计划,如饮食管理、用药管理、自我康复锻炼管理等。根据患者个体恢复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强化康复训练方案,汇总患者功能残缺部分,指导患者进行精细化动作训练,如夹豆子

训练、刺绣、患肢代偿功能训练等,鼓励家属积极参与训练。

1.4观察指标

采用NIHSS量表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该量表14个条目总分0~42分,得分越高,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2]。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量表共10项,总分100分,得分越高,ADL能力越强,生活自理能力越强[4]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和百分比表示,进行X2Fisher检验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表现为NIHSS降低,ADL评分升高,干预前后差异显著 (P<0.05);干预后,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情况[(±s)]

组别

n

NIHSS评分(分)

ADL评分(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40

18.12±2.11

13.42±1.67

54.62±6.74

79.31±8.53

对照组

40

18.23±2.16

15.64±1.88

54.19±7.49

63.01±8.12

注:①与干预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改变,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脑卒中后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患者自理能力,增加了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3]。有关研究表明[4],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阶段性康复护理模式,能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升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多级康复护理是一种个性化护理模式,该模式强调依据患者病情特点及护理需求,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措施,旨在满足患者身心护理需求,促进患者疾病康复。有研究将多级康复护理模式应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康复中,能显著提升患者主观能动性,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本研究将多级康复护理模式运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从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表现为NIHSS降低,ADL评分升高,干预前后差异显著 (P<0.05);干预后,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多级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多级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慧,许坚.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的干预效果[J]. 贵州医药,2021,45(2):330-331.

[2]田虹,谢红梅,刘志敏,等. 连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生活能力及相关血液指标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26):2946-2949.

[3]项丽敏,赵瑾,张振芳,等. 个体化改良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创伤后成长、康复训练依从性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24):3689-3693.

[4]渠宝兰,苗晒晒,韩桂兰,等. 连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23):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