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土地使用强度与交通容量互动控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6
/ 2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土地使用强度与交通容量互动控制研究

孙璐琳

浙江远卓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12

摘要古往今来交通与城市土地的发展息息相关,土地多样化发展也成为交通需求产生的源头。高速的城市扩张和更新改造为城市带来更大的交通需求。随着时间发展,许多城市的建成区都出现实际交通需求超出原有交通系统的服务能力范围的现象,交通问题和城市建设之间产生的不协调情况日趋严重。建成区由于人口稠密、用地资源有限、可改造度有限等客观条件,决定了其既不能一味加大交通设施供给,也不能减少土地开发总量来降低需求,国土空间规划必须在有限的空间资源内实现土地开发与交通容量的协调,实现交通容量和土地发展相和谐的目标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土地使用强度;交通容量;互动优化

引言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全面启动,各层级对国土空间规划理论方法和技术标准的需求日益迫切。这种迫切的背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业界对新规划编制任务、方法的迷茫,希望有权威的理论、方法、标准、规范可循。当前虽然开展了大量的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但理论体系尚未健全。交通层面概莫如是,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交通规划同样缺乏有效的理论方法支撑,难以满足当前的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要求。因此,简而言之:(1)交通设施与土地资源紧缺和生态文明保护之间的矛盾会愈加尖锐,交通规划应当努力应对并求变;(2)作为国土空间规划重要组成部分的交通规划,在新的编制体系中需迅速找到定位,并建立一套相适应的规划范式;(3)交通规划应是国土空间规划要素中的重要环节并参与多要素协同规划(而非孤立的专项规划“身份”),交通规划应学会说大规划领域的“普通话”。

1土地与土地生态利用

土地是一定区域内全自然要素集合而构成起来的自然环境综合体和社会历史综合体,土地作为人类生产和发展的实在基础,其中包含了无论人类还是自然的一切历史过往。毕宝德认为土地的定义应该是:“地球岩石圈及其所承载物质的全部‘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地利用的概念为:依照土地所具有的性质、采用科学的技术、运用规划学等学科思维、满足人类一定时空状态内的需求,最终达到土地在几种功能和用途上的“和谐”,且此种“和谐”能够为人类所利用。面对中国如今日趋严峻的人地矛盾形势,应该严格根据中国制定的土地利用基本原则,并在“资源-环境-生态”的约束条件下,完成土地的合理利用,以此实现土地于多方面效益中的统一。土地生态利用具有的地域差异性、综合非线性、整体多目标性、时空滞后性,显示出土地生态利用的复杂、长期、系统,对土地的短时生态性利用治理,不能快速获得经济效益,但从长期生态性治理才能够使土地资源达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土地生态利用的具体概念是:人类按自身主观需求和土地的自然特点,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社会、自然、景观目的而采取的改变土地的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

2国土空间规划中土地使用与交通容量耦合关系

在《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中,提出了在用途管制上进行规划分区的建议,并指出应结合各地需求制定因地适宜的划分方法。这就为土地使用分区与交通分区的耦合关系提供了契机与平台。通过对控规空间层次及交通规划空间层次的研究可以发现,二者在划分原则上存在耦合关系。控规土地利用以用地功能和街道界限、自然和行政边界为原则,划分为片区、管理单元和地块三个层次。交通分区则在此基础上加入对交通特征的考量,将交通划分为大、中、小三个层次。考虑目标、范围、内容等多方面因素,本研究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控规层面建立如下划分层次。

3协同优化机制分析

3.1规划范围

目前虽然已扩展到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但综合交通各子系统在管理机制、技术体系上距“多规合一”要求,观念和利益的考量上差异还很大,特别是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融合难度大。建议在综合交通一体化目标下,首先梳理各类交通系统的功能层次关系,将涉及都市圈、中心城范围内“同城化”的各类交通系统统一指挥,并建立规划、建设、运营一体的机制。

3.2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

相比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以全域为规划对象的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的编制特征与国土空间规划更为吻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35年)》指出:交通运输发展应有效促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生产力布局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和服务性作用。可见,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面临着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效衔接问题,如果该规划仍采用交通领域经典的交通量预测和线路布设等技术内容为主的编制思路,则在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时,必然会出现编制内容与精度上的不匹配,及与相关规划要点衔接的困难。

3.3规划体系

目前虽然建立了横向和纵向的协调工作关系,但各专题依旧是独立编制的,在遇到重大问题分歧时,往往权威不够,协调效率不高,难以达成一致。建议从交通和国土空间关系出发,融合各相关专业内容,形成针对目标和问题的专题研究,例如可以开展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综合交通布局与产业配套协调规划等交叉性研究专题。

3.4实现交通智能化

道路和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大数据背景下的城市规划给交通出行智能化提供便利。在原本的城市道路交通布置基础上,先增加信号灯和城市摄像头的安装,以此收集居民出行数据,并根据摄像头和信号灯变化引起的城市交通流向数据分析交通特征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结合现有交通网络的空间安排,以“居民出行方便,城市运行效率提高”为出发点,通过对交通检测数据、社交网络及智能手机记录的居民出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合理规划或改造城市交通干线走向,并重点设计城市居民智慧出行系统。城市居民智慧出行系统包括城市公交服务系统、智慧物流引导系统、停车诱导系统。公交服务系统包括公交车运营路线的安排、公交车首末车时间的安排以及公交站点基础设施建设,如在站点设计LED显示屏提醒居民乘车时间、对驶来的公交车进行路线引导;智慧物流引导系统则针对城际间的运输服务开展,这对浙江附近城镇建设尤为重要,智慧物流引导系统对城市周边物流站点、物流运输线路的顺畅度进行远程预测和调控;停车诱导系统可以与城市居民常用的地图导航相结合,从而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问题。

结束语

总之,交通格局应以国土空间格局为指导和约束,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多要素间协同机制和空间管控的分析方法,决定了交通规划领域需重视交通要素与其他国土空间要素的协同,以及面向空间管控的交通设施供给水平分析,并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语境及生态保护和集约用地逻辑,谋求交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在空间管控层面的衔接。同时,需要综合运用规划、交通、地理、生态、土地、经济等多学科理论,构建一套凸显空间和管控思维的交通与国土空间协同规划方法,以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理论、方法与实践,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朱晓东,高佳宁,由婷婷,孟维伟.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绿色交通规划实践研究[J].天津建设科技,2020,30(06):65-68.

[2]吴克捷,赵怡婷,石晓冬.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地下空间规划编制研究[J].隧道建设(中英文),2020,40(12):1683-1690.

[3]吴殿廷.国土空间规划的法理和机理[J].开发研究,2020(06):1-6.

[4]严振兴.国土空间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编制重点[J].交通世界,2020(34):6-7.

[5].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交通规划思考[C]//.交通治理与空间重塑——2020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2020:502-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