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发展特色分析与趋势变革—基于2011-2021年CSSCI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期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发展特色分析与趋势变革—基于2011-2021年CSSCI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期刊

刘雨晴

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吉林延吉 133002

[摘要]基于2011-2021“CSSCI”专业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发现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呈现增长态势占据着高等教育的中心位置。本文以知网CNKI搜索引擎以“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日本职业教育日本职业技术教育”为检索主题检索出35篇“CSSCI期刊通过对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对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者们的成果进一步总结归纳学者对此领域发展历程研究特点的分析及研究趋势的走向以便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经验

[关键词]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可视化分析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分析

随着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研究者对各个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日渐深入,每个国家都有发展特点各不相同。日本作为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国,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值得我国借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特点、日本高等职业教育运作模式的发展特色分析。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特点

研究者丁宁在阐述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时,分别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内部体系、高等职业学校、企业职业教育制度三个角度去论述。

学者于方认为: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可以根据经办的部门不同(文部省、厚生劳动省)分为两个系列。同时,又可以根据承办主体又划分为三部分:在学校开展的职业教育、在地方企业开展的职业训练以及以社会为主体的公共职业训练。

除了单独针对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在多国的比较研究中,姚文杰、何斌 分别选择日本、德国、美国三个对象国进行对比分析,在对日本的分析中,他们认为: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等职业教育体

1


系,走向多样性,多层次,多类型的方向发展。同时他们还着重分析的有关日本职业教育的评价体系。由于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类型多,评价标准也会更加多样化。评价方式也分为自我评价、第三方评价,保证高校的评价工作的完成。

(二)日本高等职业教育运作模式的发展特色分析

田庆立认为,日本职业教育运作模式的主要特点体现为:一是,教育目标的务实性和适应性。二是,学制弹性、多元。日本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的学制也是为时代的需要、人口的分布也包括教学方式、课程设置等。三是,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职业教育的运作始终离不开就业、始终离不开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多数院校中,有资格的毕业生可以随时入大学继续学习。

基于对三国(日本、美国、德国)的比较分析,对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运作模式也有进一步的说明。姚文杰、何斌认为人才培养的模式: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形式,与德国,美国的情况不同,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代表是技术科学大学,专门职业大学。

胡国勇在《日本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征与成因分析》中指出,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是建立在高投入、高质量的公共基础教育之上的。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稳定的基础教育上发展而来。

对于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研究,研究者们通过对单一对象国(日本)的特点研究进一步总结,同时也可以通过多国的比较来抽分出日本的发展特点进行总结。对于特点的具体内容,众多研究者从办学特点、教育体系及运作模式出发,对教师的师资建设方面、学生习得能力方面的研究较少。对具体落实的特点分析较多,对整体的特点发展研究较少。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趋势研究分析

对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整体概括

 经过对十年来有关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文献的梳理,在我国大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对日本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热门话题。但是,对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都是简单的分析概括现状,对我国启示也多数雷同。真正的职业教育研究如何开展、怎样开展的文章还不够完善。根据对文献的梳理,学者宋立峰、朱秀的一篇名为《近三十年国内关于日本职业教育研究的综述》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述评论文。

通过对早期文献的查阅,我国最早的关于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文献可以追溯到1989年三君的《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内容为对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短期大学、专门学校等做出简单的介绍。进入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开始走向高潮,同时期对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呈现出由单一话走向多样化。

(二)发文数量稳固增加发文主题丰富多样

       从发文量看,通过对2011年至2021年的相关文献分析,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发文量稳固增加,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各种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的颁布以及教育部文件的下发,我国越来越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对日本的相关研究也稳定增长。

        从发文主题看,研究方向呈现出多样性趋势。学者梁丽华在文章中详细的阐述了有关战后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所处地位;祁占勇,王佳昕对日本职业教育制度的研究;付国华采用比较的研究方法,对德、澳、美、日四国的职业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学者喻忠恩,姚楚英将日本企业参与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探索一条新的高等职业教育道路。

     (研究热点分析

      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于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各类型学校中:“短期大学”“专门职大学”等。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类型少,办学特点不显著,与企业的合作不够完善。同时,学校开展职业教育是最优质有效的,因此,了解日本的高等职业学校,可以为中国高等职业学校的建立提供经验。万卫,王红艳两位学者对日本专门职大学进行分析,解决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争议;纪梦超,孙俊华更将专门职大学和专门职短期大学认定日本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兴力量。同时,对学校的研究中包含对办学模式、教育体系建设、企业参与度等也有较高的热度。

       目前,我国的研究对集中为经验性研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基础上, 把握研究现状,延续研究的热点及发展趋势。当前我国面临的高等职业教育的问题,可以通过探究日本发展过程中的相通之处,不照搬,不否定,创造出更多更新的具有多元视角和批判性理解视野的研究成果, 对于今后我国自身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将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万卫,王红艳.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争议及其消解——基于日本专门职大学的分析[J].职教论坛,2021,37(10):46-54.

[2]纪梦超,孙俊华.日本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兴力量:专门职大学和专门职短期大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1):44-52.

[3]陆素菊.本科职业教育的日本道路——专门职大学制度的创立及其实践课题[J].外国教育研究,2021,48(01):3-16.

[4]姚文杰,何斌.发达国家本科职业教育办学的特点、经验与启示——基于德国、美国和日本三国的分析[J].教育与职业,2020(17):81-88.

[5]王轶,迟晓君.日本职业教育发展:阶段梳理与经验借鉴[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18):75-80.

[6]严世良,夏建国,李小文.日本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历史研究——以技术科学大学为例[J].中国高等教育,2019(Z2):78-80.

[7]李梦卿,邢晓.德、美、日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及其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8):89-96.

[8]丁宁.日本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特点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9(04):79-85.

[9]吴显嵘.日本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历史沿革、经验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8(09):84-89.

[10]祁占勇,王佳昕.日本职业教育制度的发展演变及其基本特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0(01):73-78.

[11]堵有进.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研究:借鉴与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3):68-73.

[12]郭志燊,韩凤芹.日本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16(61):27-36.

作者简介:

刘雨晴(1990.6—),女,汉族,籍贯:山东临沂人,延边大学大学师范学院,20级在读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朝韩日比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