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手术期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胃癌患者手术期心理护理

林长琴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  昆明市  651500

摘要:心理因素可以致病,而疾病又反作用于人的心理状态。面对胃癌的威胁,病人要经过一个对疾病理解并接受治疗的复杂心理适应过程。护士术前为病人提供相关治疗信息,运用交流技巧,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心理干预,给病人以心理支持,从而提高了手术的耐受性和手术配合度,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有效的促进了患者的身心恢复。

关键词: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被日益重视,并成为现代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个角落。其关键的一点在于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即护士与患者充分交流信息与交换意见。家属作为患者的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在通知患者做手术时家属也会表现的比较焦虑、紧张,应先疏导家属,使家属处于积极乐观情绪中,也可带动患者的情绪,同时可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干预及熟练的护理操作,可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以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抢救成功率”。

1胃癌(gastric carcinoma)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男性较女性高,男女比例约为2:1,。以40—60岁多见,约占80%。

1.1病因

尚未能证明某单一因素可以作为胃癌的病因,但已知与胃的良性慢性疾病和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等因素有关。

1.2胃的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

  是指容易发生癌变的胃粘膜病理组织学改变,得到公认的是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主要是细胞的过度增生和丧失了正常的分化,在结构和功能上部分地丧失了与原组织的相似性。 不典型增生分为轻、中和重度三级。一般而言重度不典型增生容易发生恶变。胃溃疡、胃息肉、慢性委缩性胃炎也可恶变为癌。慢性萎缩性胃炎  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并可出出现不典型增生,进而发生癌变。

1.3幽门螺旋杆菌

是发生胃癌的重要因素之一,胃癌发病率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有平行关系。幽门螺旋杆菌对胃粘膜的损伤作用可能为:①它的尿素酶使胃液氨含量升高,氨中和胃酸,便于细菌生长,并促使硝酸盐降解为亚硝酸盐及亚硝胺而致疡:②幽门螺杆菌感染时消除氧自由基能力下降③它的毒性产物可能具有直接的致癌和促癌作用;④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巨噬细胞合成大量一氧化氮及氧自由基引起粘膜损伤、基因突变而致癌;⑤癌基因产物致癌:⑥诱导细胞凋亡,并刺激胃上皮细胞增殖与畸变,导致胃癌发生。

1.4遗传因素

国内外许多学者均提出了遗传因素对胃癌发生的影响,一些回顾性资料也表明了这一点。目前认为,遗传因素主要涉及对肿瘤的易感性。环境、饮食因素  环境因素对胃癌的发生起较重要的作用。环境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生活习惯、社会经济状况等。吸烟可使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50%,烟草中含有多芳烃类化合物。而霉变食品则增加胃癌的发病危险。高盐饮食与胃癌发病也有一定关系。高盐饮食可导致胃排空延缓,破坏胃粘膜.使致癌物质与粘膜接触时间延长。

2.心理护理

2.1 患者手术前的心理护理

2.1.1患者入院时的心理护理

病人入院时护士应面带微笑给予热情的接待,提供舒适、安静、通风良好的环境,介绍室友,并详细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医院及科室规章制度,使其尽快熟悉适应医院的生活,减少对陌生环境产生的焦虑心理。进行每项检查或治疗时,耐心做好相关的解释工作,介绍患者认识同类手术康复者,并且现身说法,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稳定情绪,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顾虑,以尽可能好的身心状态迎接手术。并安排家属来陪同患者,消除恐惧感。患者被诊断为胃癌时产生悲观、绝望、恐惧、焦虑的情绪,迫切想了解疾病的治疗经过和预后。我们应矫正患者及家属的认知,使他们知道:癌症不一定代表着死亡;癌症难治但不是不能治,手术治疗是制止和延缓其发展的最有效方法;通过正确的引导,让患者慢慢接受现实以其积极、乐观、主动的态度接受治疗。

2.1.2.患者手术前的心理护理

无论手术大小,术前患者都易产生焦虑、恐惧、暴躁易怒心理。其原因有:缺乏手术和麻醉的相关知识,担忧疾病的预后,术后并发症及经济负担,也担心医护人员态度恶劣,动作粗鲁有关。因此,应给患者给予安慰和鼓励,多接近患者,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使其感到温暖和可靠,此外,我们应充分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对手术和社会支持系统的期望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及手术治疗的必要性,讲解手术前、中、后的注意事项。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在手术前一天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首先,应先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千万不可勉强进行手术。其次,“语言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交往工具,碰到病人提出的问题,若解释不当更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2.2患者手术中的心理护理

手术室护士去接患者到手术室时,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动作应轻柔。患者到手术室后,陌生的环境及对手术的恐惧,可能使其心情紧张。手术室护士应安抚患者的情绪,做好心理疏导,以亲切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主要仪器及其用途,手术的经过,术中应做的配合及注意事项,尤其对安全性做好充分的说明,不能向其强调什么千分之一的危险性,必要时握住患者的手,配合适当的触摸,给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同患者聊聊疾病以外的生活话题,分散其注意力,缓解病人的紧张恐惧情绪。实施麻醉前,要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在术中密切观察,一旦发现病情变化和发生意外,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必须认真严谨、全神贯注、紧密配合,尽量减少与手术无关的交谈和噪声,切忌口无遮拦,造成不良刺激。

2.3患者手术后的心理护理
术后患者及家属渴望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及手术效果,医护人员应尽早做好解释,当患者术后安全送回病房或从麻醉中醒过来,护士应以和蔼亲切的语言进行安慰和鼓励,告知患者已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只要不发生并发症忍受几天刀口疼痛就能恢复健康了。并告知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伤口的管理方法及各类引流管的留置目的和意义,交代患者及其家属注意防止引流管道的脱落。耐心解答患者的每一个问题,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并大概估算手术费用告诉家属。通过讲解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了进一步认识,恐惧感有所减轻,使其认识到已顺利通过手术,主动参与各种护理,争取早日康复。术后最初几天有胃管,引流管和导尿管,再加上伤口的疼痛,患者易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其责任护士应及时向患者说明各种导管和治疗措施的必要性。吻合口瘘是胃癌根治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会产生右上腹突然剧烈疼痛及腹膜刺激症。应注意腹痛和体温变化,不盲目打止痛针,应及时报告医生。患者有可能害怕疼痛,更担心伤口裂开而强忍着咳嗽,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咳嗽排痰,指导患者胸式呼吸,翻身拍背,适当活动。护士指出不良情绪对疾病恢复的负面影响,应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患者家属应给予患者及时的心理安慰及生活上的照顾。护士应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家属的配合,通过家属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共同搞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李梦婴.张旭.外科护理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64

[2] 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9

[3] 李晓松.王艾兰.郭耀玲.基础护理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5

[4] 郭蕊.耿艳.整体护理在急诊科的实践与体会[J] .中华当代医学.2005.3.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