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小学作文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

李红英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32小学

作文与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思想认识、道德情操和语言能力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但是如何写好作文,让小学作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我们还是需要认真研究教学策略。

一、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

众所周知,作文难教、学生难写作文教学少慢差,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一是作文指导不够重视。很多教师除了完成规定的几篇作文外,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研究作文教学,得过且过;二是作文教学的盲目性。教学中没有明确的目标,不太关注学生以往的“学得”和“习得”,几年的作文训练也没有连贯性,缺乏层次性;三是作文训练事倍功半。教师对写作训练有一定量的要求,写日记、周记、小练笔,而且也能够兢兢业业地对字、词、句精批细改,苦于习作批改,却没有时间及时反馈、讲评、指导,这样只能收效甚微,还出力不讨好;四是作文脱离现实生活。训练中没有很好地结合现实生活,导致很多学生编作文,抄作文,背作文,缺少切身体会,没有真情实感,无法体验作文中的乐趣。

无论是教师的指导重形式,轻内容,还是学生的训练重技巧,轻本真……这些本末倒置的做法都只会导致学生作文题材囊中羞涩,语言形式呆板贫乏,思维空间逼仄狭小。

二、明晰作文教学目标,确保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要想保证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确定作文教学的目标要符合学生实际。教师要先明确每个学段的作文教学目标,如中段作文教学可以从片段入手,训练中既不对开头与结尾过于强求,也不必强调段的构成,先让学生大胆尝试,让其自由地表达,然后根据班级学情的特点确定自己作文教学的阶段任务,让每一次的作文训练都有特定的目标训练,保证作文训练的科学性、持续性,从而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三、实施有效作文教学的基本策略

1.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龙》里这句话强调了情感的内驱力,揭示了情感与文章的关系。教学中,创设情境,让习作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作文教学就会成为学生情感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的语言就在“为情而造文”的驱动下,自然得到发展。因此,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一个有效策略。

(1)作文命题要引发学生兴趣

选择什么样的作文题目,是开阔学生思路的重要一环,学生熟悉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就让学生写什么。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改变命题思路,可以是一课多题或一材多题。例如:介绍自己的老师,可用《我的老师》,或者用《向老师说说心里话》,《老师,》,这样尽量满足不同学习层次、不同爱好的学生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寻到写作的动情点。还可以是自由命题,让学生敞开心扉,写出真情实感就行,不必过多的强调什么主题、技巧之类。

(2)从训练说话入手

作文实际上就是写在纸上发自内心的话,教学时就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运用启发,发挥学生联想,激发创造力,利用多种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很多老师在上语文课前,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演讲,内容不限,可以是见闻、编故事等。由于长时间的坚持,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相当快。

(3)激发灵感,引起写作欲望。

作文题目一出现,学生有时会感到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些事可以写,当时你是如何想的,如何做的。这件事如果是别人做的,你也要设身处地的替他去想一想,要是你会怎么做,怎么想。有些是可能在身边悄然而逝,当时没有留意,经过回忆就可以找回灵感,成为写作的动力。

2.注重迁移,读写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现行语文教材的课文中较好的范文,为读写结合提供良好的创作素材。想要做到读与写的有效衔接和迁移,就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凭借读写迁移引导学生把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要站在写作的角度来指导学生阅读,在阅读中学习写作。

(1)掌握连句成段的方法,抓住课文某方面特点进行随文练笔训练。比如,学习了《桂林山水》要求学生学习作者抓住“静、清、绿”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在句式表达上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2)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结合教材特点,引导学生揣摩观察方法。比如教学《颐和园》一课,着重指导按游览先后顺序、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静态景物的特点;学习《少年闰土》一课中人物外貌描写抓特点的方法,写一写好朋友的外貌。再如《观潮》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时间先后顺序、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写动态景物的特点。

(3)用好课后练习。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后题是一个交流读书感受的平台,通过读《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这首诗体会作者对小女孩命运的关注与同情,让学生也仿照着写几句话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深情朗读,把表达、感悟、朗读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4)模仿练习。学习了《乡愁》后,教师带学生体会诗中那一场凄美的离别,并请同学们设想自己是诗中的主角,写一段文字把诗中离别的模糊补充清楚。

3.加强训练,创新思路

教师要重视对作文教学中的每个环节的指导,加强训练,引导学生掌握要领。

首先引导学生弄清本次习作要写什么,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根据作文题目中有关字词确定文章的体裁是哪一种文体。如果含有记、忆等字或题目直接体现记叙要素的,则是记叙文。如题目中含有论、议、谈、启示、有感、想到的等字词,可确定要写的文章体裁应是议论文等等。还要通过对题目结构,尤其是对题目中关键字词即“题眼”的分析,来确定作文的内容、范畴而立意。

半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要先确定自己想要写什么体裁的文章,然后补充完整题目,再作文。这类作文比命题作文的限制要小得多,题材也就相应地宽泛得多,其审题立意的要领同命题作文相同。

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关键在于对材料的认真解读,审题立意必须依据所给材料进行,基本方法是中心升华法。不论所给的材料是记叙性的、议论性的、说明性的,还是寓言、漫画等,均应先读懂材料,分析其真正内涵,然后在正确概括材料中心的基础上,再根据材料的中心提炼、升华。

其次要创造想象,训练思维。

运用启发,发挥学生联想,激发创造力只有学生有一定联想力,才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联想训练思维的发散性。如:《蜡笔的梦想》教学中,教师引导“彩虹颜色的大森林还有许多颜色呢,你能用涂出呢?又能为谁实现愿望呢?

4.教学指导,有效评价

有写作就必须有评价,《课程标准》中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在作文指导、学生自改、互评、讲评这诸多步骤中,最为重要的是作文修改环节。作文修改一定要尊重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养成反复修改作文的习惯。作文评改之前老师教给学生一些基本修改号的用法,然后遵循“自己改(一改错别字和标点;二改文理不通、用语不精的句子;三改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同(即由同桌互换作文本,也可以是由小组交换作文本或在小组中谈创作思路、读自己的作文,组员们当小老师,互相评点。)老师改(教师事先选出典型例文,课堂上师生共同评议一篇,给学生评议作示范。)”的程序培养学生反复修改自己的作文

当然,老师对于班里的学困生还是要特别关注,最好是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帮助学生删改作文,引导学生写出心中想说的话,想表的情,这样既富指导性,又不失启发性。长此以往,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在语言的积累、思维的创新、情感的投入上有一个飞跃,做到了写作有序,表达合理,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的主动性

总之,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必须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必须加强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我们坚信,只要主动地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认真地去反思,就不难从中总结出带规律性的作文教学法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