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机器人的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基于教育机器人的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罗云娟,刘玲

茂县河西小学校  623200

摘要:近几年来,在基础教育系统当中,编程教育、机器人教育、智能教育等新兴词汇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将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应用到小学教育体系当中,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开阔学生们的视野,使其在智能科技的引导下树立智慧思维,用动态的视角和眼光解决客观问题。因此在实践中,基于教育机器人,在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时候,要求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智能思维,用科学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剖析生活现象,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基于教育机器人,谈谈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机器人;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前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但是在教育机器人视角下,将智能机器人技术融入到信息技术课程当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让他们在了解计算机语言和智能机器人技术的情况下,进一步解决生活问题,开阔视野,培养个人的创新精神。实践中,需要教师尊重学生们的主体地位,通过多元的案例和上机操作,使学生们对机器人的开发原理和工作性能,有更多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为学生掌握多元的机器人知识和信息化技能打好基础。

一、概念阐述

(一)教育机器人

人工智能机器人依照不同的应用领域,分为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两种。教育机器人是服务机器人的重要分支,基于学习的视角,教育机器人主要是指由教育主管部门或相应的厂商专门开发的针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机器人成品、套件或散件等。教育机器人除了拥有实体机器之外,还配备相应的软件平台和辅导教材,面向的是社会大中小学生,主要坚持的是寓教于乐的思想观念,目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兴趣,并全面培养当代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教育机器人本身是一种信息时代下,特殊化的数字化学习装备,涉及的领域众多,而且能实现多角度、多学科和跨领域的学习,具有人机交互、开放性和适用性的特征[1]

(二)创造性思维

素质教育理念影响下,创造性思维作为一个热门话题,指的是拥有该种思维的学习者,不仅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同时也可以在拥有原本知识基础的情况下,制造出独特的、具有影响力的、甚至充满社会价值的产品。而且创造性思维本身,是人类思维的高阶形式,能够运用多样的程序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思维大多以兴趣为原理,以想象力为根基,以好奇心为催化剂,在多种情绪的引导下,有利于促进学习者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养成。但与此同时,创造性思维也会受到社会文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遗传等诸多因素影响。

二、基于教育机器人的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一)创设愉悦且轻松的课堂氛围

首先要构建积极且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想要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要求教师可以基于教育机器人的理念,摆正自己的角色,与学生平等对话。例如实践中,教师先为学生们播放教育机器人的相关简介、造型、结构,然后自己化身教育机器人,用机械的声音和学生对话,营造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让学生们能带着兴趣,主动了解教育机器人的各种形态,参与到互动和实践当中[2]

其次要丰富信息化教学资源。在兴趣的驱使下,教育机器人利用多元的视听语言和丰富的造型结构,受到小学生们的广泛喜爱。为了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要求教师可以丰富教学资源,利用小学生们好奇心强和分享欲高的特征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小学生们的注意力,给予他们提问的勇气和决心。例如教师可以引入教育机器人平台中会说话的卡通人物这一智能模块,让学生们就教材或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智能机器人进行互动,设计与机器人交朋友的活动,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让学生们开阔眼界的同时,也能感受智慧科技对自己生活和学习造成的影响,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提高教学成效。与此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挖掘实践资源,例如让学生们利用平板电脑或触屏显示器进行机器人装扮的活动,并为装扮好的机器人命名。整个过程考验小学生的耐心、专注力和搭配能力,让他们在人际互动当中进一步展现个人的审美和才华。

(二)全面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首先要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个体课堂参与度,使小学生能够养成专心听讲、热爱学习的好习惯,并从听、看、想、做几个方面出发,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创设丰富的教育机器人实践活动,整个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新奇的事物容易产生奇特的想法,教师在课堂上要予以学生动态的表达和沟通的机会。例如,有的学生可能发出质疑:教育机器人和我们在商场门口看到的擎天柱,有哪些区别?教师通过视频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们对教育机器人有更明确的认知。

其次,要全面提高小学生课堂整体的参与度。例如在设置开放课堂的时候,需要教师能够充分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依照学生的探究方式和思考方式,全面感知学习过程。例如,让学生们在教育机器人平台中,制作自己感兴趣的卡通人物形象,通过选择形象、模仿和发挥想象力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创作,并进行动画演示。整个过程,学生们自由度相对较高,有利于分享各自的创新成果,培养小学生们的自信心。

最后,教师需要为学生们创设自由发挥和自由想象的空间。例如应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们针对某一个信息技术项目,利用教育机器人或相应的智能技术,合作完成习任务。例如应用智能机器人平台制作一张内容丰富的生日贺卡,要求其中有音乐、有动态的场景,而且文字也要生动活泼。要求学生们几人为一组,小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并记录每一个组员的学习态度和贡献等。在规定的时间内,小组轮流展示合作成果,其他小组和教师打分。整个过程,学生们的自由度更高,而且在合作学习中也能培养个人的分享意识和协作能力,对教育机器人平台以及相应的软件产生更多的熟悉感。

(三)鼓励并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首先要求教师能够传授学生们大胆质疑的方法。例如对教师所展示的案例提出质疑,或者针对教师所出示的一些复杂的制作程序,提出简便的算法和操作流程,一方面让学生们对质疑充满兴趣,另一方面能够通过质疑,获得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满足。例如生日贺卡制作完毕,教师以出示了一张自己制作的生日贺卡,但是无论怎么操作,都没有办法发出声音。学生们在一探究竟之后,大胆提出质疑,是由于教师插入声音文件的格式不匹配,所以才出现了这样的失误。通过共同分析和有效探究,营造和谐、平等的互动氛围[3]

其次,要求教师巧妙设置疑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例如在学习机器人的相关概念和外形结构的时候,为了不让学生们感觉到困倦和无聊,教师可以提出:机器人和正常的人类有哪些区别呢?如果你是发明机器人的专家,你想发明哪类机器人帮助你做哪些工作?他们的五官和肢体分别要具备哪些功能?学生们在思考之后,有的回答机器人的眼睛要像孙悟空一样,能看到千里之外;机器人的耳朵要非常灵敏,能捕捉到任何人类听不到的声音。在互动和质疑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结束语:

在教育机器人等相应平台和技术的引导下,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求教师能够以学生的学习诉求和思想现状为核心,一方面帮助学生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通过互动和实践增强对教育机器人的了解。同时要全面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通过合作,制作信息技术项目,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除此之外,也要求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通过良性的互动增进学生们的自信心,使其在多元案例的引导下,对智慧学习和智能设备产生更强烈的熟悉感,为提高学习效率、增加知识储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许云.机器人教育培养小学生计算思维的可行性分析[J].读写算,2021(28):7-8.

[2]程琳. 机器人教育中面向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探究式学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1.

[3]王晶京. 基于教育机器人的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