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缺素症原因及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2
/ 2

玉米缺素症原因及防治

赵升

新疆巴州博湖县才坎诺尔乡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841400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但随着农业建设的持续发展,目前农业技术已经成为重要课题,市场经济在经过宏观调控之后,目前农业发展非常快,所以农业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发展需求,同时也为农业发展带来了阻碍,所以在农业技术方面要持续地完善以及提高,还可以促进农业领域持续健康地发展。本文主要针对玉米缺素症原因及防治展开分析,以及相关农业技术的推广,目前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力求寻找到合理的措施进行整改。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玉米栽培

引言

   农业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农业灾害防治技术,然而技术的应用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政府部门对于农业技术应用非常重视,作为基层工作人员来讲,需要与种植户之间建立较为完善的沟通方式以及渠道。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农产品质量较低,收入较低的情况,尤其是在玉米种植业,玉米的栽培技术目前还处于落后的状态,需要不断的改进,才可以符合目前农业经济发展的速度。

1缺氮

1.1症状

缺氮植物茎秆细而长,很少有分蘗或分枝,茎基部呈黄色或红黄色,同时繁殖器官的形成和发育也受到抑制,花和果实稀少,植株提前成熟。种子和果实量低,显著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缺氮作物的根系最初比正常的色白而细长,但根量少;而后期根停止伸长,呈现褐色。

1.2原因

是因有机质含量少,低温或淹水,特别是中期干旱或大雨易出现缺氮症。

1.3防治缺氮

对春玉米,施足底肥,有机肥质量要高,夏玉米来不及施底肥的,要分次追施苗肥、拔节肥和攻穗肥;后期缺氮,进行叶面喷施,用2%的尿素溶液连喷2次。

2缺磷

2.1症状

缺磷会影响细胞分裂,使分蘖分枝减少,幼芽、幼叶生长停滞,茎、根纤细,植株矮小,花果脱落,成熟延迟,缺磷时叶子呈现不正常的暗绿色或紫红色,缺乏光泽。严重时,叶片枯死脱落。

2.2原因

低温、土壤湿度小利于发病,酸性土、红壤、黄壤易缺有效磷。

2.3防治缺磷

用磷酸二氢钾200g/亩兑水30kg进行叶面喷施,或喷施1%的过磷酸钙溶液。

3缺锌

3.1症状

玉米缺锌的症状是白苗、花叶,有白花叶病之称。一般从四叶期开始,新叶基部的颜色变淡,呈黄白色。5-6叶期时,心叶下1-3叶出现淡黄和淡绿色相间的条纹,叶脉仍绿,基部出现紫色条纹。10-15天后,紫红色条纹逐渐变为黄白色,叶肉变薄,似白苗。严重时,远看全田一片白。缺锌的玉米植株矮化,节间缩短,叶枕重叠,顶端似平顶。严重者白色叶片逐渐干枯,甚至整株死亡。拔节后叶色逐渐转淡绿,喇叭口期,中下部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条纹,叫花叶。基部叶片重新变白,呈半透明状。抽雄后,自下而上呈花叶状。植株发育受阻,抽雄和吐丝都比正常植株迟2-3天,空秆多,果穗缺粒秃尖。

3.2原因

锌和磷不兼容,锌的利用率低

3.3防治缺锌

用“高特锌”2000-3000倍液均匀喷施。

4缺钾

4.1症状

下部叶片的叶尖、叶缘呈黄色或似火红焦枯,后期植株易倒伏,果穗小,顶部发育不良。

4.2原因

一般沙土含钾低,如前作为需钾量高的作物,易出现缺钾,沙土、肥土、潮湿或板结土易发病。

4.3防治缺钾

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用200g/亩兑水30kg。

5缺钙

5.1症状

当土壤缺钙时,幼苗叶片不能抽出或不展开,有的叶尖粘合在一起呈梯状,植株呈轻微黄绿色或引致矮化。

5.2原因

是因为土壤酸度过低或矿质土壤,pH5.5以下,土壤有机质在48mg/kg以下或钾、镁含量过高易发生缺钙。

5.3防治缺钙

可用“高特钙”1000-1500倍液均匀喷施

6缺镁

6.1症状

幼苗上部叶片发黄。叶脉间出现黄白相间的褪绿条纹,下部老叶片尖端和边缘呈紫红色;缺镁严重的叶边缘、叶尖枯死,全株叶脉间出现黄绿条纹或矮化。                          

6.2原因

土壤酸度高或受到大雨淋洗后的沙土易缺镁,含钾量高或因施用石灰致含镁量减少土壤易发病。

6.3防治缺镁

可叶面喷施0.1%-0.2%的硫酸镁水溶液。

7缺硫

7.1症状

植株矮化、叶丛发黄,成熟期延迟,与缺氮症状相似。

7.2原因

酸性沙质土、有机质含量少或寒冷潮湿的土壤易发病。

7.3防治缺硫

可叶面喷施0.5%的硫酸盐水溶液。

8缺铁

8.1症状

上部叶片叶脉间出现浅绿色至白色,或全叶变白。

8.2原因

碱性土壤中  易缺铁。

8.3防治缺铁

可用0.1%-0.5%浓度的硫酸亚铁溶液和0.05%的柠檬酸溶液一起喷于黄化的植株上,但因其显酸性,必须和氮素肥料的喷施间隔7-8天。

9缺硼

9.1症状

嫩叶叶脉间出现不规则白色斑点,各斑点可融合成白色条纹;严重的节间伸长受抑或不能抽雄及吐丝。

9.2原因

干旱、土壤酸度高或沙土易出现缺硼症。

9.3防治缺硼

用“高特硼”1000-2000倍液均匀喷施。

10缺锰

10.1症状

幼叶脉间组织慢慢变黄,形成黄绿相间条纹,叶片弯曲下披,别于缺镁。

10.2原因

pH大于7的石灰性土壤或靠近河边的田块,锰易被淋失。生产上施用石灰过量也易引发缺锰。

10.3防治缺锰

可用0.5%的硫酸锰溶液叶面喷施。

11缺钼

11.1症状

幼叶凋萎,边缘枯死。玉米缺钼时首先在老叶上出现失绿或黄斑症状,叶尖易焦枯,严重时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形成大面积植株死亡。脉间叶色变淡、发黄,叶片易出现斑点;老叶先出现症状,新叶在相当长时间内仍表现正常;籽粒皱缩,成熟延迟。

11.2原因

由黄土母质发育的土壤和酸性有机质土;排水良好的石灰性土壤;施用磷肥后,作物需钼增加,易缺;硫与锰的过量施用,会加重缺钼;强酸性土壤,偏施氮肥或遇低温,土壤有效钼减少。

11.3防治缺钼

可用0.03%的钼酸铵溶液浸种或每公斤种子用2-4g钼酸铵拌种。生长期缺钼可叶面喷施0.05%的钼酸铵溶液。酸性土壤施用石灰提高土壤PH值,能使钼有效性增加。

12缺铜

12.1症状

玉米缺铜与缺铁的叶片症状相似,新叶发黄,叶尖枯死,茎秆松软易倒伏,老叶的叶缘枯死(与缺钾的症状类似),果穗形成受影响,籽粒稀少或不结实。

12.2原因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和泥炭土,土壤PH高,铜的有效性降低;氮肥施的过多,也会引起缺铜;有的品种耐铜缺乏能力差;施用石灰过量的酸性土。

12.3防治缺铜

基施,每亩施用硫酸铜1-2kg,可维持l-2年;喷施,用0.1%硫酸铜溶液在苗期和拔节期各喷1-2次;拌种:用0.5g硫酸铜拌玉米种子1kg。

13种植及防护策略

玉米产量以及品质取决于土壤质量,首先应该对土壤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检测,可适当采取措施去调节土壤状态,达到玉米生长的要求,另外需要为土壤增添肥力,提高保水能力,避免出现土壤贫瘠。施肥要采用合理的方法,要进行科学计算,要避免由于施肥过多而导致土壤结块。

   在原有的害虫处理中,主要是通过喷洒农药的方式进行,在大量使用农药情况下,导致害虫的适应性不断增强,有的甚至产生变异,给虫害的防治增加难度。杀虫药副作用大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在喷洒农药后,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在使用带有农药的物质时,会导致其中毒或者死亡。二是如果农药的用量和处理方法不当,反而会影响植被的生长,甚至带来环境污染。

14 结束语

   本文主要分析在种植玉米时所面临的问题,在展开深入研究以及讨论后,参照相关专家的指导意见,对玉米种植问题进行改善,对所产生的影响,制定解决措施,促进在种植玉米中可提高产量,同时保证高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胜.玉米缺素症的诊断与防治[J].新农业,2021(17):22-23.

[2]姜英华.玉米缺素症的诊断及防治[J].种子科技,2021,39(16):81-82.

[3]孙广峰.玉米缺素症综合防治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8(11):137.

[4]周金利.玉米缺素症的症状与防治[J].农村科学实验,2014(12):14.